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七十)砧木南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4-01-31 12:46谢学文李焕玲魏松红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4年5期
关键词:瓜类图版细菌性

田 惠 谢学文 李焕玲 魏松红* 李宝聚*

(1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沈阳110866;2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3 四川省广安市农业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四川广安 638300)

嫁接是防治瓜类作物土传病害的重要技术,目前生产上常用南瓜作为嫁接用砧木,南瓜具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抗病性好等优良特性,因此,用南瓜砧木嫁接可使瓜类作物抗枯萎病、耐低温、优化品质、增加产量。然而,近几年调查发现,南瓜砧木的种子携带病原菌,引起的细菌性果斑病发生普遍,严重影响了瓜类的种植,经济损失严重。了解其发病规律,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在嫁接过程中的传播,降低瓜类嫁接作物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

1 发病原因

由于种子在制备过程中清洁度较低,或土壤携带病原菌等原因,常使南瓜种子表面或内部残留病菌,导致南瓜种子在播种后幼苗发病或携带病原菌,此时,将南瓜作为其他瓜类作物的嫁接砧木时,病原菌得以传播,最终导致嫁接后瓜类植株发病,进而影响瓜类产品的品质及产量。随着瓜类嫁接技术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带菌的砧木南瓜种子已成为细菌性果斑病传播的新途径。近年来,通过广泛的病样采集和全国寄样免费病害诊断活动,我们在重庆市、四川省、福建省等地区收集到多个由砧木南瓜带菌引起的果斑病样本,样本所属地区砧木幼苗大面积发生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了嫁接瓜类的种植。

2 发病症状

细菌性果斑病在南瓜砧木幼苗和瓜类接穗幼苗上均可发生。南瓜砧木子叶发病时,叶尖和叶缘先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彩色图版1),随后病斑由子叶边缘逐渐向内部扩展(彩色图版2)或由子叶内部逐渐向基部扩展(彩色图版3),形成条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期转为褐色,发病部分凹陷干枯,严重时导致整片子叶死亡;南瓜砧木茎部发病时,茎部变为褐色,呈腐烂状,严重时导致茎部烂断,发病部位枯死,最终可使整株幼苗坏死(彩色图版4);接穗瓜类真叶发病时,初期出现水浸状的小斑点,逐渐沿叶脉扩展,呈现多角形、条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最终整片真叶干枯死亡(彩色图版5),严重影响了嫁接瓜类植株的生长和产量(彩色图版6)。

3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南瓜细菌性果斑病是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venecitrulli)引起的(Schaad et al.,2008),最早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病的西瓜幼苗子叶上分离得到的(Webb & Goth,1965)。该病原菌主要侵染多种葫芦科作物,如甜瓜、西瓜、南瓜、黄瓜等(Bahar et al.,2009)。南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有单根极生鞭毛,为好氧型细菌,在KB 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圆形、表面光滑、全缘、中间稍隆起、不 透明。

砧木南瓜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由种子带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病原菌主要附着在种子及病残体上,种子带菌为主要侵染来源,病原菌可随风雨、灌溉水或昆虫等途径传播,从植株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在植株上大量繁殖、侵染。南瓜上细菌性果斑病发生普遍,传播速度快,严重威胁着南瓜产业的发展。

4 防治技术

4.1种子消毒 砧木南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南瓜种子带菌引起的,因此播种之前可进行相应的种子处理,以降低种子的带菌率,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可以对南瓜种子采用干热灭菌等物理方法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将新鲜采收的含水量低于5%的种子在70℃条件下处理1d(天)可以有效降低种子的带菌量;也可对南瓜种子进行化学药剂处理,通常在播种前使用15%过氧乙酸200倍液处理30 min(分),或用30%双氧水100倍液浸种30 min(分),可以有效地降低种子带菌率,从而降低果斑病的发生。

4.2 嫁接工具消毒 瓜类嫁接过程中,竹签、刀具等嫁接工具都会在砧木上造成伤口,如果这些嫁接工具带有病原菌则也会造成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应对嫁接工具做好消毒措施。通常可以使用40%甲醛溶液50倍液或75%酒精浸泡嫁接工具15 min(分),可以达到很好的消毒、杀菌效果。

4.3 苗期药剂防治 砧木南瓜或嫁接后其他瓜类幼苗发生细菌性果斑病时,可以在发病初期进行化学药剂喷施处理。目前生产上苗期防治细菌性果斑病施用最多的是铜制剂和农用抗生素类药剂,可选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7% 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d(天)喷1次,连续2~3次,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此外,还可以选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每隔3d(天)施用1次,连续施用2~3次;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500~6 0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每隔5~7d(天)喷1次,连喷2~3次。药剂可进行叶片喷施或整株喷雾,施药时铜制剂可以和其他类药剂轮换使用,既提高了药效,也降低了抗药性风险(Walcott,2008)。

Bahar O,Kritzman G,Burdman S.2009.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melon:screens for disease tolerance and role of seed transmission in pathogenicity.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123(1):71-83.

Schaad N W,Postnikova E,Sechler A,Claflin L E,Vidaver A K,Jones J B,Ramundo B A.2008.Reclassification of subspecies ofAcidovorax avenaeasA.Avenae(Manns 1905) emend.,A.cattleyae(Pavarino,1911) comb.nov.,A.citrulli(Schaad et al.,1978) comb.nov.,and proposal ofA.oryzaesp.nov.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31(6):434-446.

Walcott R R.2008.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 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cucurbits.//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Diseases Caused by Fungi,Phytoplasma and Bacteria.Netherlands:Springer:191-209.

Webb R E,Goth R W.1965.A seedborne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watermelon.Plant Disease Reporter,49:818-821.

猜你喜欢
瓜类图版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三亚市冬种瓜菜死苗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产硫化氢大肠杆菌》图版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嫁接育苗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