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资源,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14-01-31 08:00冯汉娟
教育观察 2014年14期
关键词:黄球红球多媒体

冯汉娟

(茂名市电白区杨梅小学,广东茂名,525448)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校45个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资源设备。可以说多媒体资源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现以数学学科为例,阐述在多媒体资源的环境下,取得的实效。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校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有趣有效的信息资源,真实再现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良好氛围中自主、积极地学习,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其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如执教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刘老师在进行完新课导入后,熟练打开《可能性》课件。顿时,学生们看到了栩栩如生的摇奖机,里面的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球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芒。“好漂亮啊!”学生们惊叹的声音传遍教室,接着,教师提出“猜”的活动要求,点击摇奖机,说:“预备,开始猜!”“一定是红球。”“一定是黄球。”“一定是绿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起来。刘老师又轻点鼠标,摇奖机滚出一个黄球,欢呼声一片。“如果再摇,你认为会是什么球?”“红球。”“确定吗?”“不确定。”“那该怎么说?”“可能是红球,还可能是黄球或绿球。”随着鼠标的又一击,新一轮的摇奖又开始了。场面依然火爆,而孩子们的回答中多了一些逻辑的东西……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观察能力

列宁说:“感觉的确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这种转化每个人都能看到千百万次,而且的确到处都可以看得到。”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的丰富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多观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起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张老师出了一道拓展题:一道环形跑道长1400米。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甲骑自行车,每分骑450米;乙跑步,每分跑25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再次相遇?

由于受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张老师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课件,先出示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的起点同时出发赛跑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两人的距离越拉越大,直至两人再次相遇。在整个动态演示过程中,老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让学生思考:两人再次相遇时的路程差就是谁的周长?由于多媒体的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能让学生仔细观察,这样自然也就快速地帮助学生了解到两人再次相遇时的路程差就是一圈跑道的长。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构建教学模式

数学中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前人经过长期的探究发现的。确实,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改变学生始终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而多媒体资源承载的教学信息是学生接收与加工的对象,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认知客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构建“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认知学习的辅助工具,既能创设数学情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吸收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尝试发现,有效地克服认识障碍,启迪思维,发展思维。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张扬教学个性

数学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多媒体资源的交互性功能就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并借助多媒体资源可以让学生去查找更多的有关于本课知识点的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优生更优,学困生能赶上。如官老师在教学“有趣的测量”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1.必做题:(1)在量杯中放一个土豆,完全淹没在水中,水面的刻度是980ML,取出土豆后,水面刻度是360ML,这个土豆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

猜你喜欢
黄球红球多媒体
可爱的黄球
可爱的黄球
关注问题本质 提升数学素养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
开心养鼠记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