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介入模式

2014-02-01 05:39袁立赵建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导则先进性章节

袁立 赵建

(1 江苏省环境保护工业工程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9 2 江苏省环境保护工业工程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9)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了清洁生产的内容,其作用在于推广清洁生产理念、提高项目竞争优势、降低环境责任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环评单位考虑到工作量问题,往往只使用分析论证式对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论述,而不是使用替代方案等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提前介入模式。本文主要从这两种模式出发,阐述各自的工作方法和目的,并对其效果做分析和论述。

1 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两种介入模式

1.1 环评导则对清洁生产内容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2011)》中附录A.1 中规定:“污染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一般应包括……清洁生产分析……等专题”,其附录A.2.9 规定清洁生产章节编写要求为:“量化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废物处置途径,提出节能、降耗、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1.2 分析论证式

分析论证式的清洁生产应用模式是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最普遍的一种简化应用模式。这种模式的来源和依据在于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强制要求包含的清洁生产章节,其主导思想主要是分析和论证清洁生产水平的可行性。

由环评导则可知,污染型建设项目必须设置清洁生产章节,应进行分析,且应有提高和优化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工作量,环评单位在清洁生产章节的编制内容部分一般只包含原辅材料(能源)的清洁性分析、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分析、物耗能耗和污染物产生指标的先进性分析等内容。很明显,在这种模式下,清洁生产章节很少或者一般不会涉及到“改进措施与建议”的内容。

1.3 提前介入式

提前介入式的清洁生产应用模式是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较为少见的一种较新的全面应用模式。这种模式的主导思想是在满足强制性清洁生产章节内容编制要求的基础上,从项目的初步设计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发,不仅分析和论证清洁生产水平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深入项目的各个部分,充分挖掘其清洁生产的潜力,在环评过程中提前进行“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工作,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前进行改进,提高项目的整体环保可行性。

提前介入式的清洁生产将分析论证和提出并落实改进措施和建议结合起来,真正完整实现了环评导则中对清洁生产章节“量化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废物处置途径,提出节能、降耗、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改进措施与建议”的编写要求,这种模式下清洁生产章节较为完整和全面,可以作为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两种介入模式下工作方法和效果的区别

本文以某精细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阐述其初期的分析论证式清洁生产工作内容和最终的提前介入式清洁生产工作内容,并论述两种模式下最终的效果对比。环评中的清洁生产分析部分主要由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原辅材料和产品的清洁性分析,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先进性分析,水务管理的先进性分析,物耗、能耗及污染物产生指标的先进性分析等五个方面组成。

2.1 分析论证式

工作方法:单纯从清洁生产指标等层面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不提出优化方案。

效果:回避论证是否排放苯、CS2等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恶臭气体。对原辅料中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所列毒物的苯、二硫化碳等无法进行合规性分析。没有对溶剂苯、乙醇等进行分析和替换建议,没有对原料恶臭物质二硫化碳进行替换建议。实际上项目并不完全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2.2 提前介入式

工作方法: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联合项目的设计单位、项目业主、当地环保部门以及行业专家讨论提出改进意见。从清洁生产的八个方面即“原辅材料(包括能源)、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员工技能、产品、废物”对拟建项目进行了深度分析,最终提出了对其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替代的建议。对清洁生产方案按照产生、筛选优化、细化、可行性论证等完整步骤进行了梳理和落实。并以文字形式在环评的清洁生产章节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效果:明确不排放苯、CS2等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恶臭气体。明确无高毒物品,明确有重点污染物甲苯,但甲苯相对于苯来说,原料较为清洁。将溶剂由可致癌的苯换为低毒的甲苯,增强了毒理安全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将溶剂乙醇换为甲醇,减少了溶剂种类,方便生产管理和甲醇的综合利用;将原料恶臭物质二硫化碳换为氧硫化碳,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先进的冷凝设备,减少甲苯不凝气的产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各方面均比分析论证式的清洁生产要更加深入,能更客观、全面、明确的阐述项目的清洁生产状况;其物耗、能耗及污染物产生指标大约有2%~5%的优势。

3 结语

环评中提前介入式的清洁生产模式虽然有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配合程度要求高、环保投入大、积极性低等不足,但其具有提高项目整体环保水平、避免短时间内的重复建设和大幅度的整改投入、减少国家控制物质的排放、节约原材料、便于环保部门的管理等巨大的优点。

本文得出结论,提前介入式的清洁生产模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行了加强,可在环评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推广。

[1]罗曼.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1).

[2]陈春飞,王凯月.如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体现清洁生产思想[J].广州化工,2011(15).

[3]郝大举,杨娟娟.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要点及方法[J].北方环境,2010,8(04).

猜你喜欢
导则先进性章节
山东省 发挥少工委组织作用 彰显团属青少年宫为党育人先进性
篆刻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