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氨泄漏事故的警示

2014-02-01 11:41顾建中
制冷技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冷库冷藏资质

顾建中

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氨泄漏事故的警示

顾建中

专家介绍:顾建中,男,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上海商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氨制冷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曾任上海市制冷学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现为中国制冷学会资深委员、上海市制冷学会和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翁牌冷藏实业公司氨泄漏事故伤亡重大而震惊全国。特大事故连发,又都是较新的建设项目,实不应该!本文从前期基本建设到后期运营管理全过程分析事故原因,氨并无罪,仍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环保制冷剂。本文强调了确保冷库安全的关键在于执法的力度和各有关人员的素质培养,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完善和确保冷库安全。

0 前言

本人自1962年起步入制冷行业,曾先后在各相关单位从事过制冷专业的各类工作,经历了我国冷冻冷藏和食品加工事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也亲身经历和处理过各类事故,但是却从未遇到或听说过今年以来如此频发和如此严重的事故。所以,我要以一个长期从事制冷专业工作者的名义大声疾呼:关爱生命、珍惜资源,严守法制、重视安全,督查到位、确保安全。绝不能让重大、特大事故重演!

1 接二连三的事故,不断响起的警钟

2013年8月31日上海市宝山区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在上午 10∶50左右,由于氨泄漏事故,致使15人死亡、25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市委书记和市长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市消防、公安、检察和医疗等有关部门及时对此重大事故进行全力抢救和相关处理,并由市安监局牵头组成了事故调查组。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了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管路管帽脱落致使氨泄漏,继而又查出该企业在主体建筑竣工验收之后违法建设加工车间,占用消防通道并涉嫌违规设计、违规施工、违规生产和无证运行(没有获得安监部门颁发的危险化学品使用资质证书)等多项违规事实。

2013年6月,吉林禽业公司发生厂房火灾并引发氨制冷系统超压、制冷设备之一的氨泵泵体爆裂,大火和氨气夺走了一百几十条生命的特大事故。事后全国范围的相关企业都作了相应的安全检查,然而时隔不久却又发生了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的氨泄漏事故;次日,上海浦东宏丰冷冻厂又发生了氨气泄漏事故(所幸处理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据闻,中央电视新闻台曾把今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氨泄漏事故予以罗列,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和后果之重,实在是触目惊心!

2 新建的冷藏企业,较高的事故概率

回顾近年来接二连三的事故,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建成的食品加工和冷冻冷藏企业似乎占有较高的事故概率(当然其总量和所占比例还是很低的)。由于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快速发展,食品加工和冷冻冷藏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样的形势下,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出现了一些违规乃至违法的建设,或被一些另有所图的“企业家”造就的“最省钱、最简易的建设”;这些项目日常运行管理不规范甚至是混乱的,无疑是诱发日后事故高发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企业虽属个别,然而造成的危害却十分巨大。受最近接二连三的氨制冷事故的影响,就有个别人士(基本上是非制冷专业人士)对采用氨为制冷剂产生了疑虑。在本文中不可能对制冷剂的应用开展讨论,但是从制冷专业和环保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强调:针对冷藏链建设的大中型项目,氨是最合适、最环保的制冷剂之一;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先进设备的应用,氨制冷无疑有强大的生命力。另外人们还在发展新型的氨与二氧化碳复叠循环。以冷库为例,对于一个相同规模的冷库,如果采用了氨和二氧化碳制冷的新技术,和目前传统的冷库相比,其氨的充注量将减到最少、环保和节能的效果将达到最好、安全也将得到最可靠的保证;氨还有二氧化碳等天然制冷剂将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更广泛的推广(恕不在此进行专业性的叙述)。

3 从项目建设直至生产使用全过程的事故诱发原因

我国的冷藏链项目建设与其他基建项目一样,总体是健康的;但是,鉴于当前的实际环境,确实有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不正常情况,扰乱了冷藏链的建设市场,其结果之一就是造成了项目建设质量的不达标以及品质的下降;再加上日常运行管理的无序和混乱,都成了日后事故的诱发因素。归纳起来在以下12条内容中都有可能产生不正常情况,其中无论那个方面,也就是在冷藏链建设的各个环节直至日常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只要有不正常情况,均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使日后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故。

1) 项目立项和报批。

2) 工程设计。

3) 设备和材料采购。

4) 施工安装。

5) 工程监理。

6) 各类项目的招投标。

7) 竣工验收和试生产。

8) 相关的生产运行许可。

9) 日常经营业务的运作。

10) 日常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的岗位责任。

11) 设备和系统的维护保养和不同级别的修理规定。

12) 管理者以及操作维修人员的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

4 关键所在

由于当前尚未根除的腐败之风或多或少地会对冷藏链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在上述 12条内容中均有可能产生不正常情况,从而造成事故诱发因素。腐败的不正之风毕竟属于个别,想必会予以尽快根除,同样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相关政策法规的覆盖面、针对性、严密性和必须做到政行令通的可操作性。以翁牌冷藏公司的事故为例,由电视台播出的消息中“违规建设加工车间,占用消防通道并涉嫌违规设计、违规施工、违规生产”的表述包含了四个“违规”字样,这四项内容究竟全部是“违规”还是有几项“违法”?其定义和针对性似乎不够明确。前不久电视台曝光的“屋顶别墅”和“屋顶庙宇”还有“屋顶园林”均被称作是“违法建筑”其定义和针对性十分明确。究竟是违规还是违法,对于执法而言是不能含糊的。

应当说,在冷藏链建设的各个环节,各类规范、规定和规程,乃至技术措施和操作程序,还是比较齐全完备的;倒是有些企业管理和具体执行人员缺乏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值得重视加强管理和监督。

关于安全监督,除了针对设备和系统,还应涉及各项防护措施和人员考核。每项内容均应有详细的考核依据和操作方法。必须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切实做到政必行令必通,还可以考虑设置红黑名单,有奖有罚、赏罚分明,确保生产安全。

5 三项建议

(1)在政策制定和事故处理中增强制冷专业单位的介入。

以往“制冷”是比较冷门的专业,也是一个比较小的学科,开设该学科的院校也不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制冷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制冷”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需要。仅以冷库为例,我国从刚解放时的3万吨发展到目前的近千万吨,其发展速度可谓之快,而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制冷设备的制造厂也从仅有的几家发展到数百家,开设“制冷”专业的大学和设计研究院也分别从仅有的几个发展到数百个。然而对“制冷专业”的社会认知速度难免产生了一些脱节的情况。有关“脱节”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没有把“制冷”作为一个单列的专业,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不太理想的情况。例如,以前有关冷库等商业建筑的设计资质是由当时的商业部(后来的国内贸易部)予以认定后报建设部批准的,可能现在己不予实行。由于冷库制冷系统的管道属压力管道,所以冷库设计单位的资质中(包括单位的资质和设计人员的资质),增加了必须具备相关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要求。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但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政策制定单位对制冷专业的了解不够,所以全部采用了相关化工设计的规定,难免造成了一些操作困难和难以全面实施的被动局面。后来通过有关专业设计单位和学会的提议和协商,作出了相应的修改,增强了可操作性。另外一个例子是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的考试,没有“冷冻冷藏”或“制冷”的专业设置,只有“暖通空调”和“动力工程”的专业设置(在这两个专业中均包含有“制冷”的内容),致使一些制冷专业的设计人员一时难以适从而考不上注册工程师,从而也就不具备冷库设计的资质;反之,有一些己取得资质的暖通空调或动力工程注册工程师,虽然不熟悉冷库制冷工艺,却因为他有资质而要硬着头皮去设计冷库。“有能力的人没资质,有资质的人没能力”就是对此现象的一句笑话,在工程安装施工中同样也存在类似情况。

以翁牌冷藏公司的事故为例,由安监局牵头的事故调查组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查明了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多项违规情况,其速度、准度和效率值得称赞。但是在电视台播放的新闻中,对事故直接原因“管帽脱落”的评论尚有值得斟酌和商讨之处。虽然华东理工大学安全工程部主任从化工的角度对“管帽脱落”进行了评论,希望能听到更多高等院校的制冷专家对管帽脱落、热氨融霜和液锤产生机理的分析,以得到客观公正的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实际情况的叙述,希望社会大众尤其是有关政策制定和执法部门能增强对制冷专业的关注,在政策制定和事故处理中增强制冷专业单位的介入。

(2)在冷藏链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设备制造和施工安装中建立“源头追溯”的制度。

当前,在食品安全方面己经或正在建立“源头追溯”制度,使食品的安全和品质将逐步得到切实可靠的保证。食品的生产离不开“制冷”的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制冷”的配合,无法生产出安全的高品质的食品,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品质,必须要配以安全的、高品质的、先进的制冷设备和制冷系统,还有为冷藏链建设服务的制冷工艺设计、施工安装和工程监理。所以,对于冷藏链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设备制造和施工安装,还有日常运行操作和维修保养,应当仿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做法,建立“源头追溯”制度,为我国的冷藏链事业得到更为健康的快速发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3)在生产车间中增加必要的安全措施。

a) 在生产车间中若装氨制冷设备,则必须配以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针对事故的应急措施。

b) 在生产车间中对装有氨制冷设备的适当区域,在不影响生产工艺的前提下,予以必要的隔离并配以足够的消防和防范用具。

c) 制定有关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全面的督查和考核制度。

确保冷库安全是事关我国冷藏链建设、食品安全乃至国计民生的大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完善和确保冷库安全。

猜你喜欢
冷库冷藏资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资质/荣誉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船用冷藏装置控制系统的重新设计及应用
善良不会被辜负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