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14-02-02 03:03张志红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4年8期
关键词:工矿西北矿产资源

张志红

(1.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北京100875)

循环经济与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张志红1,2

(1.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北京100875)

针对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阐述了循环经济在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的迫切性;结合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西北工矿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循环经济模式,进而探讨了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对策。

西北工矿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我国工矿型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2.5%,而尤以西北地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工矿型城市最为典型。由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加之矿产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对矿产资源连续不断的高强度开发,目前大多数西北工矿型城市已呈现出相对停滞和局部衰退的迹象。普遍存在着支柱产业单一、后备资源不足、负担过重、环境压力大、城矿关系不顺、竞争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来推动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作为21世纪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所谓循环经济,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以遵循生态规律为重点来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人类社会中传统的单向的粗放浪费生产,转向以资源节约为重点,以减轻环境负担为核心,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消耗,清洁生产,同时尽可能减少废弃物,并将废弃物视为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而且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整个经济发展呈现一个闭合式的发展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实现了资源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而且能够合理地将废弃物作为资源恰当地利用起来,减少了人类向自然的索取,减轻环境负担,增强环境承载力,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创造出新的产品需求。这样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以源头预防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将传统经济发展造成的弊端和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并通过延长产业链,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反复地利用起来,直至生产出最后的末端产品,将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点,并再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从而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闭合式的发展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具有“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特点。这里的“减量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生产的源头上来讲,由于实行了循环经济,资源能够加以充分利用,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资源减少了;二是从生产的末端来讲,由于资源的不断循环和反复利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废弃物减少了。“再利用”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中间产品的反复使用,由于产业链的延长,原来的废弃物可以视为资源再生产新产品;“再循环”主要是指由于整个循环经济是一个闭合的发展模式,在整个生产环节上,生产的末端是下一个生产环节的起点,这样循环往复,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可以实现整个经济的循环发展。

1 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传统经济发展是一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单向的资源输入到输出的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以来,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这样一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资源的高开采、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非常不利于西北工矿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将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的动力消耗殆尽。与此相对应,以矿产开发而生成的西北工矿型城市正是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呈现一条“兴起—繁荣—衰败”的发展轨迹。西北工矿型城市面临发展循环经济的繁重任务和紧迫要求。

1.1 合理构建和完善西北工矿型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缓解环境优化与资源开发矛盾,迫切需要循环经济

西北工矿型城市是依托当地的禀赋资源——矿产资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严重的特点。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利用,西北工矿型城市正面临着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矛盾,环境质量下降与资源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等,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西北工矿型城市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有效保持和增强西北工矿型城市的资源环境优势,缓解环境压力,迫切需要循环经济

西北工矿型城市曾凭借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为全国及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贡献的代价是高昂的:资源高开采,保有量少;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系统恶化;环境优化与经济增长矛盾凸显。投入多,能耗高,投入产出率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小。这种发展模式是国家“资源高度自给”和“经济增长平面扩张型”战略的必然结果。尽管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放弃这种战略,转向“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思想,但到目前为止,西北工矿型城市依然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持续降低和减少资源开发,缓解资源压力,需要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

长期以来,由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并具有开发优势,在国家“资源高度自给”战略的影响下,我国的9个“五年计划”都对西部地区优先安排了资源开发项目,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对西部资源的“路径依赖”,同时也确定了西北工矿型城市工业结构的“资源导向性”特征。但是,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并经过了长期不断的高强度开发,致使西北工矿型城市的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境地,生态系统日趋脆弱,矿产资源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出现了明显萎缩的特征;同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导致引资和引智能力的下降,部分要素撤离或疏离。

1.4 有效实现和利用西北工矿型城市矿产资源,缓解资源枯竭与资源依赖矛盾,迫切需要循环经济

西北工矿型城市的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经过长期不断的开发利用,其资源已经面临着枯竭,这势必制约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不断枯竭和城市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的矛盾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西北工矿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有效缓解这种矛盾的需要,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尽管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但矿产资源是可以经过不断开发,循环利用的资源。通过对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深度利用,延长矿产资源产业的产业链,使矿产资源产业呈现出闭合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发展对资源依赖的矛盾,进而推动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对于我国西北工矿型城市来说,依赖于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的矿业经济是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基础产业,并带动了城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以矿产资源为加工对象而形成的矿业经济是一种输入输出都庞大的产业经济体系,这使得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严重不符合生态视角下的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无论是从源头还是从末端,矿业经济都没有实行“减量化”的生产,加之矿业经济模式是一种单向线性模式运作,这就决定了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不可能在矿业经济内部形成闭合发展模式,而必须依靠其他产业的联动和支持,这就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西北工矿型城市产业特点、能可行操作、切实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鉴于西北工矿型城市所面临的资源枯竭与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方面来构建。

2.1 微观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内循环模式

西北工矿型城市的支柱产业是矿业经济,如果在这些矿业企业的内部能够实现生产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那么整个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便得以顺利构建。矿业企业的主要加工生产对象就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迫切需要这些矿业企业能够建立起内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矿业企业生产各环节上的相互衔接和有效循环利用。这就需要从矿业企业整个生产环节进行合理设计,从源头、生产到输出都要精心地进行科学设计,改造和提升生产工艺流程,做到循环生产、循环开发和利用。作为以矿业为支柱的西北工矿型城市,构建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是西北工矿型城市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中之重。

2.2 中观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企业间循环模式

企业内循环经济模式为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做法,但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来说,不仅需要企业内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需要企业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企业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据不同企业产业链上的不同顺序而实现的。在同一个产业链上,某一个企业生产的中间产品可能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通过延长产品的产业链,实现企业间在同一产业链上的闭合生产,实现废物减排、经济效益递增的目的。企业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可以通过不同产业链的互补来进行,对于某个矿业企业来讲,矿渣也许就是堆积如山的废弃物,但对于建筑行业,矿渣就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这种不同产业链上的互补优势,可以增强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和耦合,同样能达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2.3 宏观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微观和中观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都是以企业为核心,通过产业链的延长和不同企业的资源互补和耦合,实现循环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要实现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构建企业外的循环经济模式,实际上就是将循环经济体系覆盖整个工矿型城市,在西北工矿型城市范围内构建一个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将工矿型城市的支柱产业——矿业纳入循环经济体系之内,而且还将城市中的其他产业如农牧业、旅游业、环保业及公共事业等均纳入城市循环经济体系之内,从而形成西北工矿型城市区域经济社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说最符合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具体情况,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具备整合多类资源和产业的能力及资质,这就决定了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矿山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模式,采用多种融资渠道和多种经营方式,将各种矿井废物集中作为综合利用的原料,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整体社会循环,真正在西北工矿型城市内部实现循环经济的闭环体系。

以上3个层面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非相互隔离,而是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其中微观层面上的企业内循环是基础,中观层面上的企业间循环是重要组成部分,宏观层面上的企业外循环是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西北工矿型城市新陈代谢、纳新吐故,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动力所在。

3 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模式,由于我国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矿业经济在西北工矿型城市经济中的支柱作用,西北工矿型城市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应构建如下几个体系。

3.1 加快制度创新,明晰产权关系,构建西北工矿型城市循环经济的制度体系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度保障。因此,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破区域垄断,改善西北工矿型城市现有的利益格局,把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关系,并形成其交易和补偿机制。

3.2 进行科技创新,改造提升生产流程,构建西北工矿型城市的科技体系

西北工矿型城市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增加科技投入力度,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新材料,研制新设备,加快设备的升级改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提升,延伸产业链,实现支柱产业的循环生产,形成一套完善的适合支柱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3 建设工业园区,提高产业密集度,构建西北工矿型城市循环经济的物质体系

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产业间形成输入和输出的链条,且链条越长,循环越多,废弃物则越少。这就决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存在足够的产业密集度,以满足“环”的要求。所以,要在产业布局、外资引进、新建或扩建项目,特别是在工业园区的形成过程中,高度关注并促成循环链条的形成。

3.4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构建西北工矿型城市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西北工矿型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城市,就矿产资源来讲,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如勘探、开发、利用和消费等诸多环节的问题,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增强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的动力,需要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对矿产资源使用的各个环节加以合理规范,建立资源产权、资源开发和准入、资源开发补偿、资源收益分享以及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为西北工矿型城市走循环经济之路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3.5 加强资源经济理论研究,构建西北工矿型城市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

西北工矿型城市是依托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矿产资源是一种非再生资源,具有有限性和消耗的不可逆性,因此需要加强矿产资源经济学研究,在遵循生态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和消费等诸多环节进行经济学研究,以构建西北工矿型城市特有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1]曹兰芳.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战略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07 (1):14-16,78-79.

[2]陈学章.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47-49.

[3]段海燕,赵惊涛.资源型城市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J].环境保护,2012(2):46-47.

[4]葛久研,马骏,郑垂勇.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2):78-79.

[5] 黄清.试论资源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建构[J].煤炭经济研究,2005(4):22-23.

[6]潘锡才.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7] 沈镭.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J].资源科学,2005(1): 32-38.

[8] 王永生.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5(2):1-4.

[9]袁俊斌.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6.

[10] 夏青.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及其对策[J].中国矿业,2009(1):46-49.

[11] 姚敬劬.矿业纳入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J].中国矿业,2004(6): 27-30.

[12]易龙生,刘剑平,陈松岭.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4-57.

第五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名单公示

2014年7月22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拟选名单,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等6个园区入选。

据悉,为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的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目标,国家发改委委托咨询机构对各地推荐的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备选园区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和现场核查,确定了初步名单。为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将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拟选名单做了公示。

据了解,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拟选名单为: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工业园区;哈尔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玉林龙潭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

Circular econom 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m ining industry city

ZHANG Zhihong
(1.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and Public Management,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2.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and Public Polic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Northw estm ining cities are facing the m ain problem 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and it is necessary for m ining cities in the northw est to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 y.This paper raised three m odes of circular econom y,w hich adap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in w estern m ining cities,and proposed som e feasible counterm easures.

m ineral industry city;sustainable developm ent;circular econom y m ode (

2014-02-27)

F124.5;X37

:A

:1674-0912(2014)08-0002-04

张志红(1973-),女,河南舞钢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工矿西北矿产资源
苏州市开展工矿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一座西北小城
西北不惑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黔西北行吟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打开工矿灯市场前,你必须知道的散热知识!
恳请将黑龙江“工矿型”革命老区纳入国家精准扶贫规划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