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占》占辞佚文浅析

2014-02-02 02:23吕传益
荆楚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分野佚文天象

吕传益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文史研究所暨科技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7)

参阅唐代以前的天文志能发现,有些内容往往是将天象、占辞和事应连在一起,组成天文记录,如《晋书·天文志》记载“太康八年三月,荧惑守心。占曰:‘王者恶之。’太熙元年四月乙酉,帝崩”[1]252。根据天文知识,“荧惑守心”就是火星运动到心宿的位置并停在那里,本属一种客观现象,但在古人眼中它是大凶天象,还将“皇帝驾崩”与之对应。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某种联系,只是因为古人有星占需要才把二者联系起来。显然,这样的和其他类似的天文记录都是人为构建的产物,它们实质上反映的是占星术的实践。不妨认为,唐以前正史中的占星术在形式上主要由天象、占辞和事应构成,占辞在占星术中充当着天象和事应之间的桥梁。要探讨占星术是如何构建的问题,占辞是其中一个控制环节,解读占星典籍则是认识占辞的重要途径。

占辞是占星家们总结占星经验总结得到的,并在长期积累中形成了许多占星典籍,《荆州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是刘表任荆州牧期间命刘叡搜集前人“天文众占”整理出的,成书约公元200年,在唐代便已成为占星经典[2]4,现已散佚。目前除了在《史记》《汉书》《续汉书》的注释中能见到部分《荆州占》佚文,就只有《开元占经》[3]中保存着较完整的占辞。

《开元占经》由唐代瞿昙悉达奉敕编撰,成书时间在开元年间[4]189-196。唐朝以后,《开元占经》一度失传,所幸在明末又被人发现,才得以流传。全书共120卷,保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历法资料和纬书,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占星著作,《荆州占》就是其中之一[4]190。从《开元占经》中整理出的《荆州占》一共有1 325条。由于《荆州占》已散佚,无从得知原书旧貌,占辞的排列暂且继续按照《开元占经》的分类方式,分为16类,如表1。

表1 《荆州占》佚文占辞分布

续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佚文《荆州占》中关注较多的是月占、太白占和荧惑占。这样的排布,可以认为是《开元占经》的编纂者认为《荆州占》在这几类天象的占辞上比其他天象的占辞更权威,或比其他占星典籍中这类天象的占辞更有说服力,亦或是《荆州占》的著者最关注这几类天象的占辞。总体而言,有关月的占辞和五星类(包括表1中的五星占和岁星、荧惑、太白、填星、辰星)占辞在佚文中的比例最大,分别为15.85%和52.15%。现在按照杂星气、三家星官、七曜、分野略例四类,对这些占辞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杂星气

李淳风在《晋书·天文志》中除了提到《荆州占》的来历之外,还说“其杂星之体,有瑞星,有妖星,有客星,有流星,有瑞气,有妖气,有日月旁气”[1]208云云,解释了什么是“杂星气”,并“略其名状,举其占验”附在后文。对照《荆州占》佚文,《晋书·天文志》提到的杂星气分类到《开元占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佚文中的妖星占为例,关于蚩尤旗、司危、五残、狱汉、烛星、蓬星、四填星、地维藏光等的占辞在《晋书·天文志》中“妖星”之下可以找到相应或类似的原文,国皇星、昭明等虽无与《晋书·天文志》类似的占辞,但还是属于“妖星”范围,天狗、枉矢等在《晋书·天文志》中却是属于流星类,至于女帛、盗星、种陵、天狗(与流星类不同)等《晋书·天文志》中更是划分在客星类中,而佚文中客星占只有王蓬絮星。佚文中流星占出现的星名在《晋书·天文志》的流星类中还能找到一些,另有一些多出来的星名有可能是李淳风所未记录下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占书内容窜入《荆州占》中。通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来编纂《开元占经》时已对“杂星气”分类进行过较大调整。而杂星气属于并不常见的、无规律的天象,就像张衡所说的“其见无期,其行无度”[1]213,这种天象属于有占星意义的“天变”,因此为占星家所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杂星气”中的“气”在占星术中是“风雨云气”的总称。由于古人认为“风雨云气”也是高高在上“天意”的具体表现,因此占星家们也把它们与星象一样当作天象纳入观测范围之内。

二、三家星官

三家星官是指甘德、石申(或石申夫)和巫咸氏三家所著录的星官,一共283座星官,1 464颗星[1]175。此处三家星是包括二十八宿在内的,而《荆州占》佚文中的“二十八宿”与“三家星”是分开的,应当是瞿昙悉达编纂《开元占经》时作出了改变。

佚文中“二十八宿占”所出现的也仅斗、牛、虚、危、奎、胃、参七宿,当然《荆州占》中并非无其他宿,只是在“二十八宿占”中未曾一一列出,如其他处还有“岁星逆行轸,失火”“荧惑守氐,天子恶之”等等。在“三家星占”出现的星官包括栋星、梗河、玄戈、天矛、招摇、天枪、天棓、女床、天牢、纪星、织女、扶筐、天曹、候星、东咸、西咸、建星、王良、五车、五柱、天关、轩辕、司命、司中、禄星、三能、司禄、北斗、应星、辅星、天营、长垣、日旗、北极、天枢、钩陈、天一、太一、骑官、傅说、九坎、败臼、天矢、野鸡、狼星、天纪、天陵、弧星、杠星、母星、妻子、青丘、狗星、天井、天庙、军门、键闭、钩星、天桴59座,占283座星官的20.85%。与前面情况类似,三家星的其它星官也多半存在,大概是《开元占经》在整理过程中没有挑选《荆州占》中的相关占辞。

古代占星家们对天象进行占卜的原则是:“凡天变,过度乃占。”[1]64包括二十八宿的三家星官,本质上是恒星,在占星术中充当天象观测的星空背景,主要起到了参照系统和定位的作用[5]。它们也会出现“天变”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颜色、亮度、大小、形状和位置等方面的变化,如“天枪扬光,天降丧乱”“北斗第三星,变色青黑,变更法令,天下不安,赤黄有兵”“辅星生翌,天子惊,大将谋”等例子。虽然绝大多数恒星未必能够有这几种类型的变化,但古人坚信这些星官会因为人事的变动而出现变化,因此古人一直坚持对本属于恒星的星官进行坚持不懈的观测。事实上,由于大气层的存在,恒星在视觉上出现富有占星意义的天象也是可能的[6]313-315。

三、七曜

中国古代把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为“七曜”。

由于占星家认为日属阳,人君之象,所占内容多跟帝王、军事、国家等有关,如“日蚀当其国,君王死”,所以才有魏文帝对因日蚀“有司奏免太尉”下诏“后有天地眚,勿复劾三公”的故事[1]223。佚文中出现日占的异象有日变色、日中有杂云气、日两分、日夜出、日再出、日并出、日月并出、日珥、日晕、日蚀等类别。

在占星术中,月属阴,是女主之象,也是臣属之类,用以比德,属于刑罚之义。月占中的变异现象有月行疾、月光明暗、月中杂云气、月生异常、月大小、月分毁、月盈亏失调、月出异方、月并出、月冠珥戴、月与五星合犯蚀、月与列宿掩犯、月晕、月蚀等类别,其中月晕与月蚀相关的多达98条,占到全部月占条目的46.67%,大概是它们特别常见且引人注意。

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它们又分别叫做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填星。根据五行学说,把它们同其他一些事物联系起来,就有如表2的对应关系[7]。

表2 五行与其他事物的对应关系

佚文中五星相关占辞有五星主名、五星行度赢缩失行、五星变色、五星大小变异、五星昼见、五星穰气晕彗、五星合宿互相掩犯、五星犯列宿等类型。

与《史记·天官书》和《乙巳占》相比,佚文中的占辞划分方法细致了很多,这似乎要归功于《开元占经》“集大成”的手笔。事实上,比《乙巳占》早出数百年的《荆州占》原书不大可能划分出如此细致的占星类型,特别是行星的不规则运动还是在南北朝末年才被发现,《南齐书·天文志》中天文粗略的分类[8]就能旁证这一点。

四、分野略例

这里的分野略例包括了分野、期应和占例。

分野是占星家为了预测凶吉的需要,将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区域对应起来的方式。《荆州占》佚文中有2条是跟分野相关的,其一是:“正月,周;二月,徐;三月,荆;四月,郑;五月,晋;六月,卫;七月,秦;八月,宋;九月,齐;十月,鲁;十一月,吴越;十二月,燕赵。”江晓原认为这是一种“月所主国”时间分野[6]303。从地名来看,应当是战国早期的产物,但更有可能是后代占星家凭空的构造,因为事实上徐、吴跟赵并不可能同时存在,吴国灭亡的时间离赵国独立还有70年,至于徐国灭亡年代还在更早一些的春秋时期。其二是:“子,为周;丑,为翟;寅,为赵;卯,为郑;辰,为邯郸;已,为卫;午,为秦;未,为中山;申,为晋;酉,为鲁;戌,为吴;亥、为燕。”这似乎是以每日的时辰对应地域的时间分野。由于十二辰还存在着与十二次的对应关系,因此也可以当作十二次体系一类[2]59。历史上翟为晋所灭,此时中山这一国号尚未出现,赵国更在一百多年后才出现,至于赵国与邯郸并列则不知何故。与“月所主国”分野一样,该分野方式也应当为后代构建的产物。

佚文中略例第3条说的是期应。期应,也就是“天变”预示的凶吉影响到人间事物的有效期是多久。“甲乙日有变,期百二十日;丙丁日有变,期八十日;戊已日有变,期六十日;庚辛日有变,期四十日;壬癸日有变,期二十日。” 虽然佚文中也出现过某“天变”的期应是多久,但本条并不以具体“天变”为准,而以“天变”发生日期的干支日数为基准,决定“天变”期应时间。这大概是占星术发展过程中“某个”阶段出现的一种期应形式,到了北周后期《灵台秘苑》中还存在[9]80-81。

佚文中略例第4条是占例。佚文中的占例是指星官发生怎么样的变化算作“星变”,即描述天象之间关系的一类术语名词,如“相去一尺内,为合”,这是解释两星在视觉星空一尺内的距离存在的关系。

事实上,佚文中的占例还有“出”“入”“守”“掩”“犯”“斗”“舍”等,如“月犯亢,朝臣有事”“荧惑守岁星,大赦”等,只是《开元占经》在整理前人工作的时候并未将《荆州占》相关描述全部收录,导致此处只有“合”一条。希翼管窥隋唐时期的“占例”全貌,大概只能在《灵台秘苑》的相关章节[9]11中略见一斑了。

注:本文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曾得到导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小淳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同时还受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王广超副研究员和国家天文台黎耕副研究员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 中华书局编辑部.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第一册[G].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唐]李淳风.乙巳占[M]//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第四册.郑州:大象出版社,1998.

[3] [唐]瞿昙悉达.开元占经[M]//四库术数类丛书: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 薄树人.《开元占经》——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M]//薄树人文集.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5] 卢央.中国古代星占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0.

[6] 江晓原.历史上的星占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7] 李生龙.占星术[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159-160.

[8] 中华书局编辑部.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5:377-417.

[9] [隋]庾季才.灵台秘苑[M]//四库术数类丛书: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分野佚文天象
新发现三则顾颉刚佚文考略
天象奇观
焦竑集外佚文辑释
南北半球天象
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的分野与整合研究
奇异的天象
焦竑佚文五篇
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山川定界:傳統天文分野説地理系統之革新*
2016年1月重要天象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