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中小学校校长谈科技创新教育助推学生“发明梦”

2014-02-02 02:57陈永仁
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松山湖小发明科学

■本刊记者 陈永仁

近几年,分数和能力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们开始鼓励自己的学生开拓思维,勇敢尝试,支持和帮助孩子们去成就自己的“发明梦”。他们认为,孩子从小要想成为“小发明家”,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呵护他们的梦想,并让它萌发成长。事实证明,对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更能全面发展他们的素质,孩子们在收获能力的同时更能收获快乐和幸福。

安徽省芜湖师范附属小学校长赵玲:致力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生

芜湖师范附属小学创办于1964年,多年来的校园特色文化积淀,使得该校成为芜湖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窗口。芜湖师范附属小学校长赵玲说:“学校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教育主旨,已历时14个年头。” 赵玲介绍,该校科技创新发明活动以科学课与科技活动课为教育平台,以小科技竞赛、科技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该校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富于创新精神的学生。

在多年的科技创新实践中,芜湖师范附小和学生一起获得了诸多的成绩和荣誉: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和“芜湖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以及“全国科学教育优秀实验基地”称号;冯铎获得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省优秀发明项目三等奖;张晔凡创造的科幻画,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二等奖。

赵玲说:“师范附小在科学课教学方面,将‘科技创新发明’理念渗透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活动课程开设方面,将‘科技创新发明’作为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技创新内容进行教授,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每年的11月,该校都会开展科技月活动,包括科普宣传、竞赛活动以及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航空模型比赛、机器人比赛、环保时装秀、鸡蛋撞地球、节粮实践活动、叶画制作比赛等)。让学生在一次次科普宣传、一件件科技作品,一个个实践活动中,找寻自我创造的空间,体验自我创造的快乐。该校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前往大自然、科研院所、厂矿、生活社区进行标本采集、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等活动。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造的科学品质。

江苏省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校长凌朝阳:让小发明成为学生的乐趣

江苏省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也是一家年轻的学校,建校至今只有7年。“为了短时间打造学校的品牌、凸显学校的特色,学校确立了‘艺术涵养心性,科技放飞梦想’的办学理念。”该校校长凌朝阳告诉《教育》旬刊记者,由于受到硬件设施的配备、资金匮乏等因素的限制,张家港实验小学重点关注普及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几年,他们以“五小”教育(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小论文)为途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的活动,努力通过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能力、学会思考,尝试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物品提出改造意见。试图通过这样的途径,将创造深入学生的生活,努力让小发明、小创造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和习惯。

自2008年至今,先后有8名学生被授予“江苏省小发明家”荣誉称号,林子昂、龚伟强等学生在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张家港小学也因此被授予江苏省小发明家摇篮奖。凌朝阳说,学校更看重的是在长期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健全人格的养成、优质品质的提升,以及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指指导导学学生生做小航模 来源//芜湖师范附属小学

有着江苏省“小发明家”称号的林子昂生活在单亲家庭,性格内向,不擅言辞,在学习生活中一直很低调,很少和同学交往,很自卑。由于他的爷爷是木匠,自小他就看到爷爷用传统的方法制作家具,他也因此对动手活动产生了兴趣。在学校“三个小板凳”评比中,他的参赛作品从布局比例、观赏性到打磨光滑度受到所有同学、老师的好评。科技兴趣队的辅导老师也开始更加细心地对林子昂同学进行指导,经过一年的学习,他就能独立地、高质量地完成兴趣小组所有金工作品。

在生活中,他留心观察每一件物品,从中发掘创造的灵感,鸟笼、小桌子、独木舟、小黑板、笔筒一大批金工模型都是出自他的“妙手”。爷爷年龄大了,不方便弯腰清理垃圾,深深地触动了他。他一直在想,能不能发明一种簸箕,清理垃圾的时候不用弯腰呢?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制作的“不弯腰簸箕”,在江苏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中,因其美观、实用性强获得了专家组青睐,荣获了省二等奖的好成绩。后来,林子昂还发明了“风力发电演示仪”等装置。成绩的取得,让林子昂变得开朗、活泼、自信了。凌朝阳认为,创造、发明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凌朝阳说,发明的基础是创新,因为创新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是行为习惯的影响,而影响的结果是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是灵感的闪现,更是行为的积累,这种积累是发明的根基和源泉。发明创造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拥有一个有创意的思维方式,就能找到面对问题的解决途径,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意识,帮助他们发展和维持在校内校外的上进心。

凌朝阳介绍,张家港小学把学生在创新发明方面的表现纳入对学生的评价,每学年评选“发明之星”“科学小博士”,同时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发明工作的辅导老师的工作予以认可,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该校一直努力创造学生的发明创新氛围,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对发明创造感兴趣。学校建设创造长廊,张贴小发明家或者在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图片,为学生树立榜样。此外还定期更换相关的科技发明信息。为了保护孩子新奇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创意,设立了发明墙,鼓励孩子把一些好的想法写在墙上,让学生互相启发。为了给师生提供开展创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该校改革课堂结构,增加学生实践时间。特别要在科学课、劳技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中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张家港小学还积极挖掘各科教材本身的创造因素,努力探索寻找培养创造力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运用虚构的情境和模拟对学生加强技法训练。该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小发明家评选等活动,为学生的提供展示平台。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副校长段雪蓉:发明从观察生活开始

“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任何创造发明都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就没有创造。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扎实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副校长段雪蓉说,搞小发明要善于思考,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

近年来,红光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以科技创新兴校为办校理念,初步探索出了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的一些经验,用以培养学生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小手。该校是全国特色项目学校,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被誉为“三峡奇葩”“巴渝名校”。段雪蓉是该校语文骨干教师及科技创新的带头人。曾获万州区教育技术装备先进个人、万州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由于学校不懈努力,红光小学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发明家”。

段雪蓉认为,科学小发明就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中,对那些使用起来不称心、不方便的东西或方法,运用学过的知识,设计、制造出更方便的新物品和新方法。红光小学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面向日常生活,面向身边事物,面向市场等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经常有学生为寻找发明课题烦恼,段雪蓉告诫学生要从细心观察身边的生活小事做起,确立小课题,动手制作,以方便自己的生活。告诉他们,家庭中的日用品、学习用品、办公用品等并不都是十全十美的,生产这些物品的方法也不一定都是最佳的,它们或多或少地存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将小发明锁定其中一个,找到更先进的方法和做法。段雪蓉认为,选择的课题一定要简单易行,学生也要量力而行。

段雪蓉说,在指导学生创造小发明时,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探索,动手实践,消除“发明创造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树立“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坚定信念,就能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湖中心小学副校长刘庆兵:科学教育应该立足课堂

松山湖中心小学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周边高校林立、风景秀丽,科技共山水一色,人文、科学教育资源丰富。自2006年创办以来,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并立足学科课程,开发拓展型课程,以课程改革为主要载体,鼓励学生发明创新,充分体现教育与生活的关联互动,探索小学科学创新教育新模式。松山湖中心小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坚持开展“探究——研讨”教学模式的研究,做到学科有特色、课堂有目标,以研究促高效,注重学生探究习惯的培养,形成了科学课堂教学的独特风格。该校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

“科学教育应该关注课堂、立足课堂,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学校按照国家标准,开齐开足课时,学科教师一律在专用教室上课,违规者按照教学事故处理。”该校副校长刘庆兵说。松山湖中心小学根据科学创新教育的需要,高标准建设了相关的科学教育设施。其中包括:网络化的科学探究室和科学仪器准备室。校园里有专设的科技活动区,有许多大家熟悉的“玩具”:室内平路车跑道、室外越野车模跑道、四驱车跑道、海模池、气象站、科技实验互动区、壁挂式科技馆、松山湖高新科技产品展区,以及古仪器模型(浑天仪、地动仪、简仪)等。通过完善科学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松山湖小学现有专职科学教师4人,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1人,东莞市第二批学科带头人1人,航模国家级教练、优秀科普辅导员1人,园区优秀教师1人;师资配备齐全、年龄结构合理。

刘庆兵介绍,松山湖中心小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科学课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以操作为主。如科技小发明制作、实验探究操作能力测试、撰写科学小论文等等;该校特别注重科学与生活相结合,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把目光、视野延伸到课外,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该校学生获得的第22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的《气压式清洗刷》,就源自于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细心发现和在科学课上从老师那儿得到的启发。

该校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活动,在“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作品展中共获 1枚银牌、3枚铜牌,学校也荣获第八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组织奖。学生的作品5次代表东莞市参加广东省的青少年科普创新大赛、少年儿童发明比赛,两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的青少年科普创新大赛、全国劳技作品创新邀请赛,多次荣获金牌、银牌。在苏州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5件作品入围现场的决赛,荣获银牌6枚,铜奖2项。

结合课程改革,该校探索科学教育选修课设置和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在确保基础课程中科学教育得到落实的基础上,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为拓展型课程,编印为专用《做上学》,共4本供三至六年级使用。《做上学》的教学内容以省编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为主,补充了科学学科拓展而来的“小实验”“七巧板”,还有来自于学生的“奇思妙想”。松山湖中心小学将过去几年中,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获奖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进行整理编撰,作为对《做上学》教材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的部分进入教材。教学进度安排到年级及周次,评价也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弥补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上的困难。

松山湖中心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以课堂教育为基石,依托拓展性课程,搭建科技节等舞台,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以小发明为品牌,以科技创新为亮点,以科学实验为突破口,硕果累累。该校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十多项。

《兴趣与个性》是该校的另一门特色课程。《兴趣与个性》分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低年级以普及为主,中高年级,以提高为主,有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科学类四个系列20多个选项供学生选,其中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子课程有:空模、海模、车模;电脑动画、信息奥赛、电脑机器人;科学发明、小小探索者、七巧科学、小小实验家等10多门。每一门课程,学生选修人数约为25至30人,每学年参加科学类特色课程学生达300多人,3年来达1000多人。这些课程的开展,都有专用的场地和固定的时间。科学活动课程化让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有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广东省第八届少年儿童发明比赛现场 来源/松山湖中心小学

学生通过选修学校科学类特色课程,科学技能得到提高,科学素养慢慢形成。在做上学课堂中,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养成。在科学发明和小实验班里,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动手实践,形成科学思维。经过7年的实践,已拥有一批初具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学生群体。

刘庆兵说,无论是一般性的科技实践活动还是主题性的大型科技节活动,如果脱离了学科课程,活动的难度就会加大,没有学科课程依托和支撑,就难以焕发出持续的生命活力。松山湖中心小学开展科技节活动,立足于课程,进行拓展延伸,尝试把课程教学研究与科技活动联系起来,探索出科技活动课程化的新途径和方法,经过7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以科技实践活动贯穿科技节活动的科技教育新模式。新模式具以下三大亮点:科技节围绕一个主题全面展开,并以主题性的科技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参与面广,兼顾不同年级的学生,师生参与率达100%;以学生为本,扎实开展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志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刘庆兵认为,将主题性的科技节活动中最关键的实施阶段分为体验阶段—竞赛阶段—展示阶段,是该校的一种创造,也是一种全新教育思想的体现。科技节活动不是少数学生的活动,不是学生“精英”的活动,是属于所有孩子们的活动。

各项活动中,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年级,选择参加其中的几项,让科技节的活动是真正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在展示阶段还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参与,在参与中提高,激发学生的热情,成为活动的主体。在这样的一种活动模式中,学校还建立了专题活动博客,各班级在自己的班级博客里建立科技活动专栏,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让科技活动彰显更大的魅力。

松山湖中心小学还成立了发明创造小组,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在兴趣小组中,学生提高了能力,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创新思维逐步养成。

猜你喜欢
松山湖小发明科学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力求呈现视听唱的和谐统一 东莞松山湖别墅影K娱乐室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松山湖,美丽的家园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