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碘131治疗的临床必要性分析

2014-02-05 11:09朱红静刘俊才马志英张涛朱剑峰李志辉宋小龙张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滤泡血常规甲状腺癌

朱红静 刘俊才 马志英 张涛 朱剑峰 李志辉 宋小龙 张鹏

1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核医学科,河南 开封 475000;2 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3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放疗科,河南 开封 475000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碘131治疗的临床必要性分析

朱红静1刘俊才3▲马志英2张涛2朱剑峰1李志辉1宋小龙1张鹏1

1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核医学科,河南 开封 475000;2 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3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放疗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碘131显像,探讨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必要性。方法116例分化型甲癌术后患者,清除剂量131碘 3.70 GBq。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给予131碘3.7~5.55 GBq,5~7天后全身显像(显像发现有肺、骨转移的患者3~6个月后给予131碘 5.55~9.25 GBq)。间隔6个月后复查,颈部剩余甲状腺显像与周围本底相比未见摄碘为成功清除;131碘 甲状腺显像阴性,血清Tg<0.5 μg/mol,TgAb阴性为转移灶治愈标准。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结果116例成功清除92例,清除率79.3%。24例中癌转移灶患者治愈12例(50%),有效9例(37.5%),无效3例(12.5%)。2组治疗前后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前后甲状旁腺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DTC术后常规131碘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降低DTC复发率;而且治疗DTC转移灶疗效好,副作用小,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甲状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肿瘤转移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近几年发病率增高最快的实体瘤,特别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明显上升。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美国甲状腺学会(ATA)2009颁布的《甲状腺癌诊治指南》推荐对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采取以甲状腺全部切除和近全部切除术式为主,配合碘131,TSH抑制综合治疗模式。本次观察对来我科就诊的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给予常规碘131治疗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2~2014年收治的116例甲癌术后患者(其中2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肺转移,1例骨转移),男性:46例,女性70例,年龄19~63岁。其中90例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术,26例患者进行次全切除术,116例患者中71例病理类型是乳头状,27例患者是滤泡状,混合型18例,患者进行首次清甲治疗的时间窗是1 m~4 y。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医用无还原剂的碘化钠溶液(131碘-NaI),日本东芝SPECT,贝克曼全自动分析仪和相关检测试剂盒。

1.3 治疗前准备

治疗前1个月停服甲状腺素片(在甲状腺切除后不服用甲状腺激素,术后4~6周直接行131碘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期间禁止进食富含碘食物及含碘的药物。碘131治疗前、后1周、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肝和凝血三项检查,胸部X线拍片,对颈部甲状腺及淋巴结行彩色超声检查、骨扫描及检测血清FT3、FT4、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Tg)及TgAb检测。

1.4 治疗方法

血清TSH>30 mU/L后,给予患者口服131碘3.70 GBq,若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先给予3.70 GBq131碘清甲,间隔3~6个月后给予口服131碘治疗,经验剂量给予131碘5.55~7.4 GBq,给予口服131碘1周后进行全身扫描。首次清除后6个月后复查。期间检测116例患者甲状旁腺素(PTH)和血钙、血磷值。

转移灶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全身显像转移灶消失,检测血清Tg及TgAb在正常范围;(2)有效:全身显像转移灶缩小或病灶数量减少检测血清Tg降低;(3)无效:全身显像有新转移,检测血清Tg升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本次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16例,其中92例(79.3%)患者首次清甲获得成功,结果显示进行过全切手术得患者成功率较高,观察发现术后越早进行,成功率越高。

2.2 24例中癌转移灶患者治愈12例(50%),有效9例(37.5%),无效3例(12.5%)。转移部位对131碘治疗疗效影响显著(P<0.05),本次观察发现,对于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获益明显,出现骨转移的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2.3 我们对116例患者进行大剂量131碘治疗后进行了3个月的随访,检测甲状旁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血钙磷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对2组患者检测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甲状腺癌大约占所有癌症的1%。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滤泡型腺癌和乳头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由于其分化程度较好,生长缓慢,早期无特异性表现,故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1];分化型甲状腺癌呈多灶性,50%~80%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可检出微转移灶对侧有镜下病灶;新近研究表明有20%~50%的PTC颈部淋巴结受累,因此,甲状腺全切术显得异常重要。目前多主张做患侧腺叶切除或腺叶次全切除,而不宜行腺瘤摘除术。本研究组患者全采用了甲状腺全(次)切+患侧或双侧颈清扫的手术方式。但甲状腺解剖结构特殊,手术全切仍会残存甲状腺组织,而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具有摄碘功能,病灶可以聚集131碘,通过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发挥治疗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对131碘均敏感,临床疗效确切。因此,除所有癌灶均<1 cm且无腺外浸润、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DTC外,用131碘进行内照射去除不可缺少。本次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16例,其中92例(79.0%)患者首次清甲获得成功,结果显示进行过全切手术得患者成功率较高,观察发现术后越早进行,成功率越高,本次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近[2]。给予DTC术后患者131碘可以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DTC病灶,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DTC复发和转移的机率;另一方面,通过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使得TSH水平升高,可以更好地监测Tg水平,通过131碘显像可以更早的发现DTC转移灶。此外研究表明给予131碘后再定期给予全身显像,可提高诊断剂量131碘显像未能显示的DTC病灶的确诊率,这在患者的以后随访中显得异常重要。大量研究证明,DTC患者术后口服大剂量131碘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并促进其预后[3]。本研究结果尚未发现明显的畸变率和其他异常,因为本次随访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少,远期的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综上所述,DTC术后常规131碘治疗可以有效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降低DTC复发率;而且治疗DTC转移灶疗效好,副作用小,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1]曲京文. 分化型甲状腺癌132例诊治体会[J]. 当代医学,2010,16(10): 118-119.

[2]匡安仁,管昌田. 131碘去除分化好的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评价[J]. 中华核医学杂志,1995,15(1):204.

[3]朱瑞森,陆汉魁. 放射性核素治疗[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2-30.

R736.1

B

1674-9308(2014)07-006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7.037

▲通讯作者:刘俊才,E-mail:ljc3119@163.com

猜你喜欢
滤泡血常规甲状腺癌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滤泡型癌超声表现1例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