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探析

2014-02-05 11:09刘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牙合先天性口腔

刘丽

吉林市口腔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探析

刘丽

吉林市口腔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72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口腔修复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采用口腔修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且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给予先天性缺牙患者口腔修复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口腔修复;先天性缺牙;语言功能;咀嚼功能

先天性缺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临床上通常将口腔修复作为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我院为探讨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疗效,对接收的72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且效果显著,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6月期间接收的72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52岁,平均年龄为28.7岁;安氏I类32例,安氏Ⅱ类26例,安氏Ⅲ类者14例;其中20例患者缺失1颗牙,26例患者缺失2颗牙,15例患者缺失3颗牙,11例患者缺失四颗及以上。

1.2 方法

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了解及评估,并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给予患者正畸治疗时应选用标准方丝弓及HX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且应确保上下牙列排列整齐,并及时纠正牙齿扭转、倾斜、错位现象,然后选取利用链状橡皮圈处理缺牙见存在的间隙现象,并及时调整上下颌牙弓形态及牙合关系,确保上下中线尽可能一致。正畸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行牙列缺失间隙修复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情况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1)第一恒磨牙成功建立中性牙合关系,或第一恒磨牙较接近中性牙合关系;(2)牙齿排列整齐,且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均正常;(3)患者牙合关系稳定,且患者语言功能及咀嚼能力均恢复正常;(4)集中间隙后义齿修复患者其修复体美观,患者感觉舒适,且牙合功能良好;(5)正畸治疗后经X线片检查牙根平行,无根尖吸收现象发生;(6)正畸治疗后戴保持器,随访一年无复发现象发生。以达到上述六点者为痊愈,以达到上述任五条者为显效,以达到上述任四条者为有效;以达到上述三条或三条以下者为无效[1]。

2 结果

2.1 口腔修复效果

本组72例患者采用口腔修复治疗后36例患者为治愈,17例患者为显效,14例患者为有效,5例患者为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1%。

2.2 治疗前后患者咀嚼能力及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患者咀嚼功能评分为(4.9±0.7)分,语言功能评分为(5.8±0.8)分,治疗后患者咀嚼功能评分为(8.4±1.0)分,语言功能评分为(8.2±1.1)分,治疗前后患者咀嚼及语言功能评分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

3 讨论

先天性缺牙是常见的牙科疾病,其主要是指牙胚形成过程中未能预防及形成的牙。以患者缺牙的严重程度及是否伴有全身症状为依据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少数牙先天缺失,二是先天性全部牙齿缺失,三是多数牙先天缺失[2]。该病不仅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患者的外貌美观性造成影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改善患者咀嚼及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口腔修复治疗作为治疗先天性缺牙的常用方式,其主要是一种对牙周病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进行矫治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人体的生理特点为依据制作相应的人工修复体,然后利用人工修复体对患者面部、口腔等畸形现象进行矫治及复位的一种治疗方式[3]。该治疗方式可有效调整患者上下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可有效改善患者上下牙齿间及牙齿与颌骨间的位置异常现象,进而可取得良好的口腔修复效果。因此,将其应用于先天性缺牙的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采用口腔修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且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其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给予先天性缺牙患者口腔修复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1]张会敏. 口腔修复疗法对6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作用和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12-13.

[2]朱曚曚,周家琳,刘英奇,等. 邯郸市1895名大学生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特征分析[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2,26(4):245-247.

[3]冯海兰. 先天性缺牙的口腔修复治疗Ⅱ先天性缺牙的临床表现[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3):188-189.

R780.2

B

1674-9308(2014)07-006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7.038

猜你喜欢
牙合先天性口腔
关于牙合与咬合名词定义的商榷
暂时性(牙合)垫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探讨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