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化:蔬菜土传病害的根源

2014-02-06 06:15
中国农资 2014年12期
关键词:土传有益菌霉菌

土壤酸化是导致土传病害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土传病害严重致使农药的使用量加大,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主要蔬菜年种植面积3亿亩,其中土传病害发生面积3.5亿亩次左右,各大城市的菜区尤为严重。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残体、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而引起的病害。病原体喜欢在酸性土壤生长繁殖,以pH5.0-6.5的土壤最适宜。蔬菜土传病害主要种类包括:蔬菜根结线虫病,十字花科(白菜、甘蓝、青花菜)的根肿病,瓜类(黄瓜、西瓜)的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褐纹病、绵疫病;番茄早、晚疫病,白绢病,青枯病,病毒病;辣椒炭疽病、疫病;豆类锈病;菠菜、葱蒜类的霜霉病等。

土传病害发病的一般规律如下:

1.土传病害病原菌(镰刀菌、疫霉菌、腐霉菌、丝核菌、线虫等)主要在土壤中存活与越冬。2.在温度、酸碱度适宜条件下,病菌恢复活性、接触寄主。3.病原菌主要从根部的伤口或从幼嫩组织如根毛顶端细胞侵入,该时期是防治关键时期。4.病菌侵入寄主吸收养分和水分进行自我繁殖。当温度、酸碱度条件具备时,病原菌快速繁殖,并侵染作物。5.在大量病原菌快速侵染的基础上作物受到危害,表现出枯、黄、萎、腐等症状。

土传病害的一般综合防治技术如下:

1.农业防治。选用良种、水旱轮作、作物轮作;改进栽培: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合理密植,控制温湿度,改善通风透光;温汤浸种,木霉菌掺细土撒施或农用链霉素喷雾、灌根。

2.化学防治(药剂消毒、土壤改良)。药剂消毒:防治真菌性病害可选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用88%水合霉素10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改良:即改善有益菌群落生存、繁殖环境,改变有害菌群落生存、繁殖的环境,提高有益菌群落竞争能力,使有害菌群落难以生存与繁殖,从而达到减少有害菌群落数量,解决土传病害的目的。改善方法有,翻耕前每亩撒施“田师傅”土壤调理剂75~100公斤,既可杀菌又可中和土壤的酸度,并能补充作物钙、镁元素。

猜你喜欢
土传有益菌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与园林树木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
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畜牧业中4种常用有益菌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