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身”到“养心”
——记南通老区颐和舒雅老年公寓

2014-02-09 05:53张茂华
大江南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老年公寓南通市养心

□ 张茂华

从“养身”到“养心”
——记南通老区颐和舒雅老年公寓

□ 张茂华

颐和舒雅老年公寓的一角

在革命老区南通市石港镇花市街村,有一座花园式的大型福利养老机构——颐和舒雅老年公寓。公寓创办人朱美娟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年,62岁的朱美娟身患癌症多年,丈夫又患有严重肝病。但她事业有成,已经拥有她亲手创建的南通市第一家私营客运企业——崇川旅游客运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拥有两家驾校,拥有市区黄金地段的5套房产。是在家含饴弄孙安度晚年,还是不怕艰辛再度创业?她选择了后者。朱美娟年轻时曾在四安与石港两镇结合部插过队,担任过公社铁姑娘队长,把青春和汗水留给了“第二故乡”,因此常怀感恩和怀念之情,梦想在此建起一座养老机构,让“第二故乡”的老人能在家门口住上满意的养老院。在安排好丈夫生活的前提下,她转让了客运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卖掉了两套房产,再通过借贷方式,筹集了经费。在通州区民政部门和石港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投资数千万元,建造了8000平方米、300张床位的民办大型福利型养老机构——颐和舒雅老年公寓。

朱美娟年逾花甲,老年人办老年公寓,自有她与众不同的周到和缜密。她在南通地区遍访10多家养老机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她建造了绿瓦红墙的“亲情楼”,楼内设有几十套两室两厅(一厨一卫)的家庭间。逢年过节,在外地工作的子孙可以来老年公寓陪伴老人,合家团圆,并且免费居住直到假日结束。此间可以自己买菜烧饭,也可以从老年公寓订菜。老年公寓就是自己的家,入住老人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老年公寓在保证了占地将近一半的绿化空间之后,于零星地带开拓果蔬种植基地,一年四季分别种植瓜果蔬菜,还开挖了池塘,放养鱼虾,同时为老人提供了垂钓的方便。利用公寓边角建造了鸡、鹅、鸭舍和猪舍羊圈,用无害饲料喂养,保证老人食用安全健康。目前老年公寓的菜肴基本能自给自足,老人们吃得放心。

老年公寓在池塘边开辟了小小动物园,养了名犬、名鸟,尤其是一种名贵八哥,能让老人们休闲时“人鸟对话”,逗个乐儿,唤起老人未泯的童心,活得更舒心。老年公寓在大礼堂增设了红色小舞台,配置了音响设备,入住老人可以聚集一起唱个曲儿,扭个秧歌。老年公寓每年都要请南通市老年科技协会文艺队和附近乡镇京剧票友、通剧爱好者以及附近学校的少先队员来演出或者举行联谊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入住老人中,有一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对象,如盲人、偏瘫老人和患有抑郁症的老人。老年公寓为他们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护工们不怕苦不怕脏,不计较病人发脾气,总是耐心满足他们的生活与心理需求。有的老人想到市区看看,顺带购物,老年公寓就派车由护工陪同去南通市有关景区看看,去大型超市购物。

在饮食方面,为了满足老人的口味,朱美娟亲自去南通市餐饮业学习糕点制作技术,回来亲自下厨制作多种松软美味的糕点,让老人们一饱口福。她还经常与厨师们商量制作多样化的菜肴。

颐和舒雅老年公寓这一系列的服务,拓展了“养老”新概念。公寓服务团队充分认识到,时代在发展,老年人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保障以后,渴望着精神和心理上的关心与慰藉。养老应当从过去的“养身”上升到今后的“养心”这个更高的层次,这就是颐和舒雅老年公寓的服务理念。

(编辑 秦明)

猜你喜欢
老年公寓南通市养心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台上三分钟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情牵铁山寺 养心新圣地
老年公寓呼叫装置使用不便惹纠纷
夏季穴位养心
苦味未必都养心
德国的“敬老储存”
德国的“敬老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