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群 百年浮华梦

2014-02-10 16:03黑水
旅游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石楼开平碉楼

黑水

一个梦,做了百年,当往事已成云烟,那些满是历史感古色古香又充满西洋韵味的碉楼,却依然寂寥地矗立在田地的风景里,美丽而颓废。行走其间,随便找个闲坐的老人,零乱甚至含混不清的叙述,轻易地就把人带进了民国的旧时光里。那几日,我走进一座又一座碉楼,出来时,发觉自己和碉楼里的人和事已经厮守了半生。

铭石楼里的浮华梦

“小时候,我家住在自力村,经常路过铭石楼。我常看到在铭石楼六楼,有很多穿着时髦的男男女女,将唱机放在阳台上放音乐。听家里老人说,这幢楼的主人叫方润文,小时候家里很穷,缺田少地,只好到美国去挣钱。先在三藩市打工,接着在纽约附近做生意,后来又去了芝加哥。经商致富后,回乡用了十多万银元盖起了铭石楼,然后娶了三房太太,方润文和三位太太在铭石楼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自力村碉楼群,距离开平市区仅12公里,“碉”是指用于军事防卫的建筑物,“楼”是指有两层楼以上的房屋。碉楼的出现,源于明末清初,开始只因地势低洼,河网密布,为防河涝而建。后来经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客家人的涌入激化了和本土广府人的水田之争。1848年美国总统的一纸宣告,引得无数渴望发财的人,怀揣着淘金的梦想,出洋打工。当时的开平,地处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交界,有“四不管”之称,盗贼如毛,那些衣锦还乡的华侨自然也就成了土匪枪眼里的目标。饱受匪盗之害的华侨们,于是大兴土木,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哥特式的尖拱、葡式的骑楼,枪眼、燕子窝、钢板门窗。这些碉楼大多使用的是进口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材料,汇集了国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而主要的功能便是杜绝匪患。有人说,开平碉楼是华丽西方盛装下,一个古老的东方情结,其实更是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留在大地上的象征。

铭石楼、云幻楼、叶生居庐、耀光别墅,自力村现存碉楼15座,其中最为精美的就是铭石楼。靠近铭石楼,楼外的铁窗早已锈迹斑斑,厚厚的铁门,和随着墙体流下来的铁水印迹,仿佛岁月的留痕。

走进铭石楼,客厅两旁摆着传统的中式雕花家具,一只古旧的落地座钟静静地立在那里,像一位仆人忠实地记录着铭石楼里那些流逝的光阴。客厅正对大门的墙壁上挂着照片,楼主人方润文西装革履居于其中,一派西方绅士的行头。方润文的右边是大太太吴氏的照片,吴氏穿一件清式对襟绣花长袖衣,俨然是一位循规蹈矩、持家有方的旧式太太的形象。吴氏的右边是二太太梁氏,梁氏是香港人,穿一件短袖的碎花旗袍,带着眼镜,梳着民国时女子流行的卷曲发式。方润文的左边是三太太杨氏,来自美国,是一位中法混血儿。照片里的杨氏年轻漂亮,穿着时尚的连衣裙,显得非常摩登。四幅照片收在一个红木相框里,相框内沿是常见的中式镂空雕饰,花鸟的图案栩栩如生。沿着并不算“宽裕”的楼梯慢慢往上走,一个上世纪初大家族的种种生活细节清晰地浮现眼前,就像舞台的幕帘被揭开一般。大厅左侧的卧室里,红木梳妆台上,进口的法国香水瓶、口红盒、旁氏面霜瓶等一溜排开,虽然早已蒙尘,但还是不禁让人联想当年楼内的生活。对面的卧室中,一顶黑色礼帽不知何时被主人挂在了衣帽架上。大厅里是主人从美国带回的留声机,静静得像花一样盛开在窗前暗红色的桌子上。一旁的摇椅似乎还在光影里微微摇晃,也许主人在等待太太化妆的过程中,百无聊赖地躺在摇椅上闭目听完一段的乐曲,太太妆毕,主人返身到卧室取了礼帽,和盛装的太太迈着轻快的步子,沿着楼梯飞旋而去。

在三楼的房间里,一个大木箱子跃入视线,木箱长三四尺,高、宽各约三尺,边角镶包着铁皮,两侧装着铁环,箱身则打着一排排铆钉,气派非凡,这就是传说中的“金山箱”。当时的开平人把美国称作金山,而远赴重洋的华侨则被统称为“金山伯”或“金山客”。“金山伯”回乡时带回来的大木箱就被人们称为“金山箱”。可以想见当年方润文衣锦还乡时的情景:西装革履的他头戴礼帽,手拄拐杖,在他的身后,几条精壮的汉子抬着他的金山箱,一路吆喝,耀武扬威地走向他的家。父老乡亲都聚集过来鼓掌、祝贺、羡慕。那一刻,离家时的艰辛,打工时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堪,那一个个杳无音讯,客死他乡的同伴,都化作过眼云烟,恍如隔世了。

80多年前,东西方的交流融合在广东开平悄然发生,不同于上海和天津那些租界里的洋楼,开平碉楼是中国人主动去接受西方生活的结果。《开平县志·习尚》里记载:“衣服重番装,饮食重西餐”,“婚姻讲自由,拜跪改鞠躬”,“至于日用一切物品,无不竞用外洋高价之货。就中妇人衣服,尤极华丽,高裤革履,五色彩线,尤为光煌夺目。甚至村中农丁,且有衣服鞋袜俱穿而牵牛耕种者。”

当时的开平,男人们的穿戴是礼帽、西装、领带和进口牛皮鞋,而抽雪茄、喝咖啡、饮洋酒、吃牛排则成了他们崇尚的生活时尚。有人甚至将西方烤牛排的炉子从海外千里迢迢搬运回家。而开平的女人们则喜欢喷洒法国香水,抹“旁氏”面霜,涂英国口红,穿薄薄的丝袜。即使是在上世纪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期,丝袜也仍是都市女人追求的奢侈品,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玻璃丝袜”早已是开平乡村女人的日常用品了。在用具方面,从座钟、留声机、收音机到柯达相机,从风扇、打字机到浴缸、抽水马桶、抽水机,多少年后国人才能见到的东西,那时就成了开平人的日常生活部分。当时的开平“风同欧美,盛比唐虞。”这一幕,在当时的中国近乎一个神话,而这一切,开平之外的中国人几乎都不曾知晓。

欧洲城堡式的开平第一楼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瑞石楼算是个异数。位于锦江里的瑞石楼,整体以中世纪意大利城堡的风格呈现,此楼的建造都是黄璧秀一人做主。当楼建到第七层时,其父黄贻桂发现它的高度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力,便气喘吁吁爬上楼来劝阻说:“不要这么张扬,盖得太高,恐触犯天宫,要惩罚你的。”然而黄璧秀坚持己见,不顾父亲的阻难,一直盖到第九层方肯罢手。在楼的命名上,其父要以自己的名字“贻桂”作为楼名,儿子则认为钱是自己挣的,楼是自己的盖的光宗耀祖也是一样为由,终以自己的名号“瑞石”作为楼名。

但是,一再违抗父命的黄璧秀其实是个孝子,他把瑞石楼的竣工时间与父母的八十双寿安排在了一起。村里乡亲皆来贺喜,他大摆“流水席”,一连五天,宴请全村父老乡亲,连过路客人都可入席。庆典活动用去约一万元港币,三分之一个“瑞石楼”就这样被吃掉了。现年50多岁的的黄耀骐是黄璧秀的第四代,他回忆说,“太公黄璧秀,早年在香港经营钱庄、船舶和林业。兴建瑞石楼总共花费3万港币之多,在当时,这些钱可以买下香港的一条街。当年给流水席提供猪肉的一个商人,用在那几天挣到的钱回家盖了两栋楼房。”

瑞石楼修好后,黄璧秀的后人曾一度在瑞石楼居住,到1998年才搬出。现今楼内,依然保持着当时的样貌。酸枝木的几案、椅凳、床柜,柚木的屏风,坤甸木的楼梯、窗户等,用材讲究,做工精致,十足的传统格调。震撼之处,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匾额中的“瑞石楼”三个刚劲隽秀的大字出自广州六榕寺住持铁禅大师的墨迹。铁禅虽置身空门,但饮酒吃肉,洒脱不羁,大有魏晋狂士之风。

登其顶,则一览众山小。整个瑞石楼都给人以美感。俯瞰四周,高楼与翠竹相映成趣,棕榈与芭蕉相互媲美。而在细部处理上,也处处体现它的造型美。各层的窗裙、窗花构图各异。从五层往上,各层的柱、廊、拱、亭,又是不同的欧式风格。而瑞石楼本身欧洲城堡式的外观,无论远看还是近观,其造型都是一种时空美。

谢家的故事

古有隋炀帝开挖大运河,为的是去扬州看一看琼花,到了立园才知道后有谢维立开挖“小运河”,为的是接来财运。穿过立园的花径拱门,谢维立先生铜像背后是一座名叫“泮立”的中西合璧式别墅,盖着绿色琉璃瓦的屋顶,伴着欧式洋楼的主体,有圆拱的阳台和宽大的走廊。走进别墅,首先看到的是西式的壁炉和浮雕的吊顶,五彩水磨石的楼梯与意大利瓷砖的地面。客厅门楣上方的一幅壁画“三请诸葛”为岭南独特工艺珍品——彩泥灰塑,用意大利进口原料画成,所以有欧洲油画般的效果,七十多年后依旧鲜艳夺目。别墅的每一层都设有厨房,中式的厨房安装着自来水管,水是井水,用自美国进口的水泵抽到屋顶,再用水管接到各处。在卫生间里,竟然发现了从美国进口的浴缸与抽水马桶,这在19世纪初的乡下,绝对是个稀罕之物了。

在一个房间里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酷似旧上海摩登女郎的彩色照片,照片里的女子一副温婉贤淑大家闺秀的模样,她就是谢维立的二太太谭氏,这位美丽的二太太是谢维立最心爱的女人。他们的相遇充满戏剧性。一个黄昏,谢维立回家途中,天不作美,下起了雨,谢维立忘记带雨伞,衣服被淋湿了。正狼狈之际,忽然头顶上飘过一片“云彩”,雨骤然停止了,诧异中他一抬头,眼前顿时一亮,只见一位身穿白色旗袍,面容清秀的女子手擎花伞颔首浅笑站在他身旁,婀娜的身影牵住了他的视线,仿佛雨后的一缕明丽的阳光照亮了谢维立黯然的心境。因谢维立这一次从海外回来,发现大太太司徒氏神经出了些问题。有了神经病的大太太自然不能持家,家族的长辈都劝他纳妾,他正在犹豫,这位不期而遇的美丽女子确让他心猿意马。于是他情不自禁地迎了上去,小姐,我没有带伞,你能不能用你的伞送我一程?女子笑靥如花,于是他们相识了,谭氏顺其自然地成为了立园的第二位女主人。

离开别墅区,踱向花园,沿途经过鸟巢来到花藤亭,花藤亭也叫花笼,它顶部的圆穹像是一个西式皇冠,是谢维立专门为二太太谭氏而建的,他想让二太太坐在亭中像英国女皇一样雍容华贵。只可惜二太太无福消受,谢维立因远赴海外打理生意而暂别谭氏,就在婚后的第二年,谭氏就因难产而辞别人世,谭氏十八岁结婚,十九岁香消玉殒,正应了“红颜多薄命”这句老话。

二太太去世后,谢维立为自己钟爱的女人在大花园的西南角建造了“毓培别墅”。后来,谢维立娶了管家的侄女余氏,很会持家。谢维立与她成婚不久便到海外打理生意,谢维立再次回到立园,是和另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结伴而来的。她就是四太太关氏。四太太关氏是个喝过洋墨水,追求浪漫的女学生,在香港与谢维立一见钟情。在仆人们的眼里,四太太关氏仿佛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有少女式的天真。不久,日本人打过来,谢维立携大太太司徒氏、三太太余氏渡过重洋去了美国,令人不解的是,四太太关氏却留了下来。对于天性浪漫、爱好幻想的女学生关氏来说,她是无法做到在立园的漫长岁月里独守着一个老男人的爱情的,她后来改嫁他人。花园里有四棵树,人们叫它们连理树,代表着谢维立生命中的四位女人。

半个世纪的欧陆风情街

堤西路上,300多米长、600多座的骑楼街依水而建。凝视这西洋韵味的骑楼,以及骑楼下林立的商铺,仿佛置身一条历史的长廊。在赤坎,徜徉在繁华褪去的骑楼间,时间驶上了慢车道,于岭南的小乡村上,感受昔日商贸的繁华。

赤坎镇上的老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关族和司徒氏,这两个家族长达几个世纪的争强斗胜造就了赤坎的繁荣。赤坎镇以塘底街为界,一分为二,西边的上埠由关族控制,东边的下埠为司徒氏的地盘。划界的结果是让两族人暗暗较劲,两家人是你建什么,我也建什么;你怎样建,我也怎样建,而且一定要好过、超过对方。1925年,司徒氏的家族图书馆在下埠江边落成,登楼而望,全镇尽收眼底;不到5年时间,关族的家族图书馆便于上埠堤西河畔崛起,与司徒氏图书馆遥守相望。司徒氏图书馆的楼顶装上了来自美国波士顿的大钟,关族便从德国也买来了大钟。这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赤坎便有了两个西洋大钟楼,随后也有个各自的影院。从此,两个图书馆楼顶的大钟在古镇上空敲响,家族间的竞争把古老的土地带入现代,昌盛文风也由此而成。

走进图书馆,立刻可以感受到宁静安详的氛围。整齐的书架,凭窗看报的老人,手捧杂志的中年人,沉迷于图画书的小孩,让人不忍惊扰。 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台湾版的《关氏春秋》,这是关氏族人自办的杂志,第一页是关于在海外修建关帝庙的报道,才明白原来这里的关氏乃是关公的后人,不禁肃然起敬。

赤坎的街道纵横交错,一不留意还会迷失方向。在密布的民居之间,有饼家有膏药店,有武馆也有教堂。赤坎的古旧几乎已经到了残破的地步,当地居民不多,生活却从容而不迫,街上卖鹅蛋的阿婆,做山楂麦芽糖的阿伯,依旧固守着历经百年的生活方式。图书馆外是一条河道,上有石桥横跨两岸。站在桥上,可以想象当年有"小广州"之称的赤坎埠的盛况。

T I P S

交通

在长沙车站和义祠车站可乘坐前往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蚬冈镇(锦江里碉楼群)、百合镇(马降龙碉楼群)、赤坎镇等地的乡镇班车。

参观

开平碉楼套票150元,包括四大景点,2天内有效。散买价钱如下:立园90元,马降龙50元,自力村50元,赤坎30元。随便一个景点都可以买套票。但一些碉楼是不对外开放的,要登楼就得另外支付(楼主)参观费,15元至30元/人不等,如瑞石楼30元/人,天禄楼15元/人。如果第一次游开平碉楼,时间又充足,建议购买套票。

美食

黄鳝饭

黄鳝饭有强身健体、营养滋润、补血养颜的功效。开平黄鳝饭一直保持最原始和传统的瓦煲方法,以本地黄鳝和优质大米为原料,将黄鳝切成一截截,佐以姜丝、葱花等调和而成,口感松软,味道鲜美。

马冈狗仔鹅

“狗仔鹅”的材料中并无“狗仔”,以“狗仔”命名,是指它的烹饪方法,即以南乳等调味料按焖狗肉的方法来烹制鹅肉,其鲜美程度不亚于狗肉,故而得名。马冈狗仔鹅以开平市马冈镇出产的马冈鹅来烹制。马冈鹅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的肉质纤维比较好,吃起来口感嫩滑,鹅肉的味道比较浓。

酒店

开平花园酒店

50多套装修豪华,极具欧陆风情的花园式别墅,100多间高雅客房,集娱乐悠闲,商务于一体。地处开平市中心,交通便利,与义祠汽车总站近邻。

开平市长沙区幕桥西路28号

开平海伦堡大酒店

开平长沙区三江大道1号近开平市公安消防大队

0750-2360222

开平潭江半岛酒店

开平祥龙区中银路2号中国银行大厦旁

0750-2333333

猜你喜欢
石楼开平碉楼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联围小学作品集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山西省石楼县在京召开 “塬谷石楼”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
调结构 抓培训 强品牌 保增收 山西石楼:开展技能培训 科技助农致富
GHOSTS OF GUANLAN
布瓦雄碉与川东碉楼
古镇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