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对缓解我国社会冲突的时代价值

2014-02-11 16:47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群众

黄 磊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451200)

一、社会冲突与社会矛盾

(一)冲突的内涵界定

如果要科学地界定社会冲突,那么首先应该对冲突的内涵进行界定。冲突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989年版的《辞海》将冲突解释为:(1)直奔猛闯;(2)抵触,争执,争斗;(3)文艺用语。很明显,在这里的冲突是广义上的冲突。广义上的冲突是泛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心理等等所有的抵触、争执以及斗争。而当今学术界以及本文所要进行研究的冲突是狭义上的冲突。对于冲突的界定,笔者比较赞同谢建社在《社会冲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对冲突本质的归纳。他对冲突的本质的界定本文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冲突是不同主体或主体的不同取向对客观处置方式的分歧而产生对立的相互作用的状态。第二,冲突是行为层面的人际冲突与意识层面的心理冲突的复合。第三,冲突的主体可以是组织、群体或者个人。第四,冲突是一个过程,是从主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第五,冲突的各方既存在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社会冲突的内涵界定

通过对冲突的广义和狭义的界定,本文认为社会冲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第一,社会冲突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存在的方式。第二,社会冲突的起因是行为层面的人际冲突和意识层面的心理冲突的复合。第三,社会冲突的主体可以是组织,群体或者个人。第四,社会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外显性的,激烈的,具有破坏力的。第五,社会冲突的各方既对立又统一。

(三)社会冲突与社会矛盾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应先认识到两者的联系。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李景阳在《基本经济制度转变中的社会冲突:以俄罗斯的实证分析》一书中总结俄罗斯学者的观点,认为“社会冲突是被主体意识到的矛盾;社会冲突是社会矛盾的高级阶段,社会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对抗状态”。由此可见,社会矛盾是社会冲突的根源和起因,是社会冲突的低级阶段,也是社会冲突的必经阶段。社会冲突则是社会矛盾的发展和激化。

其次,要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确实存在着差异。如果不对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进行区分,而将其泛化,不仅会使社会矛盾、利益对立等与社会冲突相混合,而且使得社会冲突的起因与社会冲突本身难以区分。“而当冲突的各种先决条件与实现冲突行为的发出混杂在一起时,那么理论看来势必是含混的。”社会冲突是被主体认识到的社会矛盾,是社会矛盾的高级阶段,社会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对抗状态。小罗宾·威廉斯认为,“社会冲突是一方企图剥夺、控制、伤害或者消灭另一方并与另一方的意志相对抗的互动;真正的冲突是一场战斗,其目标是限制、压制、消灭,否则将受到对方的伤害”。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冲突不同于社会矛盾,不仅仅是紧张状态和普通的竞争,而是激烈的对抗。

二、当代我国社会冲突缓解调控措施评估

(一)重视社会冲突调控机制而忽略缓解社会矛盾

一旦出现了社会冲突,及时有效的调控非常重要,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可以避免社会冲突引起损失的扩大,防止社会冲突进一步激化危及到国家安全稳定。但是要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仅仅重视社会冲突的即时调控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看得更深刻些,真正找到社会冲突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缓解社会冲突的生成才是重中之重。但是当今我国学术界和政府却将非常多的精力投入社会冲突的控制中去,认为平息了冲突就万事大吉,而忽视了缓解社会矛盾,这样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二)重视社会发展而忽略缓解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是引起社会冲突的原因,而引起当代我国社会冲突的社会矛盾主要是物质利益的分化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而这些社会矛盾归结到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力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于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来解决。于是面对社会冲突,我们一厢情愿地相信只要社会足够发展了,社会冲突将会自己消失。但是矛盾的普遍性与实践告诉我们,即使蛋糕做大了,社会也不会自己变得和谐美好。所以对于社会冲突,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发展,要投入精力解决社会矛盾,否则一旦社会冲突影响了社会稳定,必然也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对缓解我国社会冲突的时代价值

(一)以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为指导,缓解当代我国社会冲突的迫切性

1.从国外发展经验看。

2003年,我国人均GDP为1090美元,202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目标达到人均GDP为3000美元。从国际发展经验看,人均GDP为1000—3000美元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一些拉美国家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比如生产下降,而失业率上升,出现金融危机等等情况。而且这些社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而东亚的一些国家,面对这些社会问题,及时反省、有效协调,最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我国在这一时期能否有效缓解社会冲突的产生、保持社会稳定,将是决定我国能否像东亚一些国家一样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的重要因素。

2.从我国现实情况看。

当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本都平稳发展,国家也呈现出一片安定与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不能忽视在此稳定的大局下,社会冲突事件的数量也飞速增长。如2004年重庆的万州事件,2005年的安徽池州事件,2006年的浙江瑞安事件,2007年的四川大竹事件以及2008年的湖南吉首事件等等,据统计我国一年的社会冲突事件已由1993年的8409起,发展到2005年的87000起。这样计算,每天我国就有两百多起社会冲突事件,不要说这些社会冲突会造成怎样的社会影响,单就处理这些社会冲突就会耗费我国巨大的社会资源,这对维护我国社会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从社会矛盾入手缓解当今我国社会冲突的生成也就迫在眉睫。

(二)以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为指导缓解当代我国社会冲突

1.当代我国社会冲突的潜伏期。

(1)要密切观察,及时主动地把握社会矛盾的发展态势。

任何一次社会冲突的发生都不是完全无前兆的突然事件,而恰恰是潜伏了很久的社会矛盾的激化。而各级领导和行政机关应当密切关注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事件,对已经产生的社会矛盾更是要防微杜渐,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避免引发社会冲突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当前,应该要特别关注农民、失业人群等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不满。最为重要的是,尽可能地解决其面临的难题。一方面要从物质方面进行帮助,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说服教育,否则很小的社会矛盾也可能酿成社会冲突。

(2)要扩展公众的意愿表达机制,实现社会冲突的制度化调控。

社会冲突是社会的常态,没有哪个社会是完全不存在冲突的社会。而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产生了更多新问题,公众对此或者有意见建议,或者有疑问和不满也非常正常。那么建立广泛的民意表达机制,一方面可以搜集有意义的意见建议,有利于政府做出更合理的决定和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了解人民的心理,第一时间知道社会矛盾产生和发展的情况,避免矛盾的过分压抑从而引发社会冲突,使社会矛盾可以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3)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疏导群众的不满情绪。

首先,要对群众有正确的认识,才会对群众有正确的态度。当今社会有些官员认为群众的事情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认为群众的素质不高,不讲道理,甚至有人将群众看做“刁民”。如果对群众有这样的认识,自然不会重视群众的想法,无法耐心地倾听群众的疾苦,于是摆出官腔、官架子,拒群众于千里之外,自然无法做好群众工作。因此,必须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财富的创造者,而领导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正确的方法。中国共产党就非常善于做群众工作,因为他们本着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进行宣传教育,用讨论的方式制定政策,让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自然会增加对政策的认同感。因此,要重视做群众工作时的方式和语言,真正做到以群众为本,才能及时有效地疏导群众的不满情绪。

(4)突出的社会矛盾。

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及时疏导矛盾都只能暂缓矛盾的激化,而无法真正地协调社会矛盾。要真正地协调社会矛盾,必须尽力解决群众面对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社会矛盾的解决也不是一个或者几个政策就可以实现的,但是也决不能因为其复杂就放弃主动解决社会矛盾。应该尽全力做好眼前的工作,解决好眼前所面对的群众的困难,才有望实现社会的和谐。

(5)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矛盾的解决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重大改善。而且,当今我国仍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生产力将是长期工程,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面对当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等等社会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使教育、住房和医疗等基本设施覆盖到更多的地方,这将对缓解社会矛盾激化为社会冲突具有重大的作用。

2.当代我国社会冲突的发生期。

社会矛盾一旦没有在潜伏期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而激化为社会冲突,会以激烈的群体性冲突表现出来。而面对这种激烈的群体性冲突,由于情况紧急再加上缺乏处理经验,往往采取压制的态度。但是社会矛盾宜疏不宜堵,一旦社会冲突没有得到科学的处理,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因此,要做好调查研究,审慎分析社会冲突性质,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必要的时候从大局考虑,也要做适当的妥协,以保证将社会冲突危害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第一,深入调查社会冲突发生的原因。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而对于社会冲突这一深刻的社会问题,不仅仅要调查,而且要深入调查。要了解社会冲突的目的、激化的原因、组织形式、领导机构等等,一方面可以确定社会冲突的性质,一方面为事后追责做好准备。

第二,审慎分析社会冲突的性质。社会冲突大多是社会矛盾被激化的表现,但是,也不排除有个别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利用群众的不满来影响社会稳定。毛泽东曾提出,针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当今我国社会冲突,大多表现为人数众多、有组织、冲击力强的特点。面对这样的社会冲突,更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不要急于上纲上线。否则,一旦选取了错误的处理方式,两类性质的矛盾也会互相转化,将会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造成更大的影响。

第三,灵活机动的处理方式。由于当今我国社会冲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社会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表现形式,及时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机制。针对人民政治思想上的矛盾要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上的矛盾可以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法;对于文化艺术方面的矛盾则要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法;而对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法,等等。

第四,适当的妥协。很多人一提到“妥协”就联想到投降和失败,实际上,妥协是一个中性词。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妥协经常被作为一种策略,是一种通过彼此让步达到避免、停止或解决冲突的手段,这是冲突主体的自我调节。通过妥协可以避免冲突主体“同归于尽”的结果,减少社会冲突的危害性。但是,妥协也是有限度的,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无限妥协。当然,妥协并不是根本解决社会冲突的方法,具有暂时性的特点,一旦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冲突会再次爆发。因此,在处理当代我国已发生的社会冲突时,应以及时有效的协调处理为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做适当的妥协,以保障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3.当代我国社会冲突的善后期。

第一,事后追究责任。是要对主要责任者予以惩罚,对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积极处理。社会冲突的停止,不意味着社会冲突的终止。社会冲突产生的社会矛盾一旦存在,那么随时都有再次爆发社会冲突的可能。因此,事后首先要对造成社会冲突发展和激化的主要责任人予以惩罚,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公众起到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强人民对政府合法性以及权威性的认可,从而减少国家的治理成本。

第二,正确的舆论导向。当今我国社会,舆论虽然没有法律和政策的外在强制力,但是,由于它是公众对事件的普遍观点和看法,具有说服力和强大社会压力,对于社会成员具有不可忽视的煽动力和约束力,使公众在社会舆论下,改变原有的观点看法甚至实施一定的行为。因此,在产生了社会冲突后,应当立刻占领舆论这块高地。用舆论的力量引导公众以真实和正确的视角理性地看待社会冲突,否则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倡导人文关怀,疏导群众的不满情绪。通过之前分析可知,当今我国社会冲突具有潜伏性特点,一方面是社会冲突的产生潜伏期长,另一方面是社会冲突产生后影响潜伏期长。对于消除社会冲突产生后的影响,尽快恢复社会的安定团结,人文关怀就起到重要作用。正如季羡林所说,和谐始于内心,只有人的心灵和谐了,社会才能得以和谐。人文关怀能帮助人民内心保持和谐,形成自尊自信、宽容大度和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从而消除社会冲突的影响,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2.

[2]谢建社.社会冲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6-7.

[3]李景阳.基本经济制度转变中的社会冲突:以俄罗斯的实证分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11.

[4]乔纳森.H.特纳.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246.

[5]聊楚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新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27.

[6]郭彦森.变革时代的利益矛盾与社会和谐[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33.

[7]梁周敏.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4.

[8]卢斌.当代社会各利益群体分析[D].武汉大学,2004.19-23.

[9]寇军.社会冲突的形成机制及预防策略[J].党政论坛,2009,(9).23-24.

[10]刘权证.当代社会利益冲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1):103-104.

[11]李德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8):50.

[12]毕云天.论社会冲突[D].云南师范大学,2000.9.

[13]黄毅峰.社会冲突视阙下的和谐社会解读[J].理论探索,2009,(5):35.

[14]爱德华.A.罗斯.社会学原理[M].北京:世纪出版社,1930.111.

[15]于建嵘.岳村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99-223.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群众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多让群众咧嘴笑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