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

2014-02-11 17:22闫小平张秀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闫小平 ,张秀芳

武术产生并发展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文化项目。多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它已发展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推动武术运动在我国普及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武术高层次人才的高校武术教育,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困境。笔者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期望通过武术教学真正起到弘扬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1 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价值

1.1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武术的核心是技击,在冷兵器时期它成为国家危难时保家卫国的主要手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传统美德在武林界表现得尤为突出。每当河山破碎、神州沉沦之时,但凡具有民族感的武林人都会仗剑御敌,舍身保国。南宋的民族英雄岳飞技艺超群,为抗金人侵略,精忠报国;明代的武术家、爱国军事家戚继光痛杀倭寇,保卫祖国海防;武术名师霍元甲、王子平等武林豪杰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挺身而出;少林寺僧在抗日战争中奋力杀敌。通过学习武术, 了解武林界人士的英勇事迹,能够唤起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2 提高大学生自我修养,塑造其全面健康人格

中华武术一直都倡导 “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 众多门派的拳谱家法都是开章明义无一例外地先阐明武德,把“礼”与“德”作为习武者的首选条件, 世代相传。对“德”的追求不只体现在武术各拳派的门规戒律中,更多的武林人在行走江湖时更是把武德置于首位,习武重道,立身正直。拳与道合,艺与心合,最后达到拳道合一,拳心合一,从而达到他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此外武林师门,尊敬师长的传统,朋友之间提倡谦和、忍让的处事之道,包括各门各派所强调的诚信、勿欺、戒骄、戒诈等戒律,对我们当今社会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武术中有许多拳种是取意于大自然的。 它注重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常练习,会促使习武者学会宽容人、关心人、尊重人, 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武术,把武术文化中这些优秀的文化意识融进武技之中,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塑造全面健康的人格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1.3 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

中国人常把习练武术称之为“练功夫”。所谓“功夫”一是指做一件事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指在某一事业上的本领和造诣。习武之人特别强调“功夫”,以至于“功夫”一词成为武术的代名词,但武术“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常言道:“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就是指习武之人如果想练就精湛的技艺,就得不惧强恶,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大学生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其不畏艰难,与严酷生存环境做斗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2 影响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因素

2.1 现代人价值观与目标追求的转变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于用物质的尺度来衡量一切。武术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要使它成为一种发财致富的途径,显然是不适合现代大多数人短期收益的经济理念。现代的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紧张的学习空闲,大学生们更愿意悠闲地坐在电视机前看场球赛或在电脑前玩玩游戏、聊聊天,放松自己,没有人再愿意苦思冥想地去探究传统武术所隐含的各种文化要素;宁愿几个人聚在一起踢场足球或打打篮球,也不愿独自去琢磨武术每个招式所隐含的意义。人们对娱乐的追求远远超过对武术的喜爱。武术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它有内外兼修的练习方式,有深奥而又艰涩的理论,且收效较慢,缺乏运动时的愉悦与放纵。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武术对人格的修养、人生境界的提升好像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也就常常不被人们所认可,甚至正在慢慢的被遗弃。

2.2 武术技击核心的边缘化

传统武术具有技击、娱乐、养生、健身等多种功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是一项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但因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受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其各项功能的重视程度也大不如前。冷兵器时代,武力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手段,而在当代,有对抗时人们则是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解决问题。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谐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以武力战争解决个人争夺的英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术的技击价值明显弱化,单纯的技击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不断被边缘化。由于人们对武术功能的选择已经发生偏离,而武术技击功能的文化根基在社会化大背景下已经动摇,所以今天,武术运动的健身娱乐功能、养生保健功能在人们生活中的比例越来越重。而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学校武术教学都采用班级授课制,教师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来计划和实施武术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过分地强调动作技术的演练,缺乏对攻防技术的分析,更谈不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和道德层次上的教育。导致许多人认为武术动作只是花拳绣腿,仅仅可以健身、养生而已,因为其功能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使学生对习练武术也就没有了兴趣。

2.3 武术教师文化知识欠缺

在我国,高校武术的开展现状还不是很乐观。高等院校武术教学的内容是国家规定的拳术及器械等竞技武术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偏重运动技术的讲授,并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据调查发现,高校的武术教师大多是体育教育专业专修武术的,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还有一部分是非武术专业的。他们本身的文化底蕴就不深厚,再加上他们在学习武术时,也是一味地追求动作的完美与技击性,而对武术文化内涵未做深究,不能很好地了解、掌握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因此当他们登上讲台,虽然其武术展示令人拍案叫绝,但其理论知识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知识却使其教学有致命的先天缺陷。毫无疑问,这样的武术教学难免造成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面,不仅会阻碍学生对武术兴趣的培养,也会严重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发展。

2.4 武术教学方法、内容单一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目前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学生能够学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没有深层思想做基础的虚动作,因为缺乏相应的引导,学生既难以领悟武术动作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因而也就不能更好地去理解动作本身的涵义。而在组织教学上,现在各高校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现代西方式的教学模式。武术是中国本土的东西,西方化的教学只能展现其外在的运动形式,而武术真正内在的精、气、神如劲力、招法等却体现不出来;动作的一招一式所包涵的本质与精神内涵的流失,使得武术及其教学成了一具形同虚设的空壳子,失去了其所特有的东方色彩;同时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也仅仅只是以武术套路为主,技术动作向竞技化方向发展、技术内容向两极分化发展,传统武术多位一体的传授方式已很少被采用。可想而知,这样的学校体育氛围下,武术怎么能够体现民族特色?又怎能让学生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又如何使他们更好地传承中国武术文化?正是因为对武术认识上的欠缺,导致了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内容的简单,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3 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

3.1 提高高校武术教师的文化素养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当代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具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明的功能,所以,武术教学不能只是几个简单技术动作的传授,而应是融中国传统文化于武术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了解武术的来龙去脉,了解中国武术每一个流派、拳种、套路及每一个动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武术教师本身不仅要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更需加强武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给学生。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仅要体现在传习武术技术的过程中,更要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教师自己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将武术中那种与天与人与社会宽容和合的品格,那种勇于进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要以广博的学识来展现武术教师的风范,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3.2 营造良好的习武氛围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文化精髓几乎覆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很有趣味性。所以,趣味性应作为武术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使学生更系统直观、形象生动地“走入历史”,体会武术的博大精深;同时教师要采取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研习、探讨中华武术文化,将武术从单纯的技术教学引入到对中华文明的讨论与文化的传承上来,使学生在文化与技能两方面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愉快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举行一些有关武术基础理论的竞赛或知识的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教学公开表演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参与其中的快乐与愉悦;可适时聘请武术名师、专家举办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也可以组建武术社团吸纳武术爱好者,大家群策群力,共同传播武术文化,致力于武术发展。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武术,自觉地传承武术文化。

3.3 教学要强化文化意识,达到以武育人

武术是以身体作为载体的一种活动形式,是一种活体文化。因此,武术教育不能只单纯地停留在学习武术技能层面,而要有意识地强化传统文化意识。现代武术是以动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字载体虽然记载了它的动作要领与练习方法,却难以记载武术活动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在学校武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武术的技术性教学和指导,更要注重对学生讲授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传统武术文化在行为方面遵循的是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原则;在技法拳理上,又以道家的阴阳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练功的方式和过程中融入了佛学的禅悟,从而形成了自身的一种练习方法。武术理论与技术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只有使学生了解了中华武术文化,才能真正使他们体会到中国武术的神妙之处。在中国武术文化中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即是武德,“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武术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讲道德、重礼仪的优良传统,并以此来协调习武者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武术教育中要倡导以武术文化为核心的技能传习,要让学生在学习武术文化的同时领悟汲取做人的道理,并以此达到武术育人、树人的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4 结语

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高校武术文化传承中,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武术教师;良好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高校武术要由单纯的武术技能传习向多元的武术文化传承转变,使学生在掌握武术技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武术文化的熏陶。通过教授武术,要让学生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并通过代代传承使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高校武术教育这一路径发扬光大。

[1] 马德浩,季浏.西方文化研究的演变对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1).

[2] 常嫒媛.论中华武术文化对提升高等学校文化发展的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11(12):37~38.

[3] 王涛,王朝军.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6).

[4] 田海军,郭志禹.漠南农耕武术文化的存在特征及其形成归因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3(1).

[5] 苏克强,胡素梅.传统武术文化和谐内涵与传承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4).

[6] 赵钟华.论武术文化的现实价值[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65~67.

[7] 刘辉.激发学生兴趣改进学习武术教学[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

[8] 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1~3.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谁远谁近?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