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第26卷第1期特约主编简介

2014-02-11 05:44
岩性油气藏 2014年1期
关键词:层序油气藏岩性

《岩性油气藏》第26卷第1期特约主编简介

郑荣才,男,195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岩性油气藏》期刊编委会委员。

郑荣才教授长期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和储层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曾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部级和局级科技攻关、基金、国际合作及横向协作等科研项目70余项,主编教材和专著4部,参与编辑教材和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地矿部三等奖2项。在以沉积学为基础的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热水沉积和石油地质等研究领域,已形成了具有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特别是近期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湖相热水沉积和碳酸盐岩储层的理论研究与勘探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以及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突出的研究成果可概括为:①对四川前陆盆地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学响应、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有利相带展布与油气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四川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异方位、非同步逆冲推覆活动控制的新认识;对应各造山带逆冲推覆应力方位变化,将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龙门山类前陆盆地、米仓山-大巴山类前陆盆地、龙门山-雪峰山复合类前陆盆地和晚期萎缩衰亡4个阶段,各演化阶段沉降-沉积中心往复迁移于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坳陷带,并直接控制了油气藏围绕前陆隆起带发育的特点。②在对川东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的研究中,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沉积学特征、成岩系统、白云石化机理及成因特征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礁滩相带控制了储层区域分布规律、多期次深埋藏期热液白云石化是形成储层的基础、古表生期或深埋藏期溶蚀作用提高了储层的发育规模和质量、构造破裂进一步改善了储层孔渗性的新认识。③在酒泉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中发现了世界上首例“湖相白烟型钠长石-铁白云石喷流岩”,首次建立了“湖相白烟型喷流岩”热水沉积模式和理论体系。④围绕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勘探,针对储层的成岩作用、油气成藏特点及富集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有效指导了勘探实践。郑荣才教授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撰写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且部分论文的引用频次在400次以上,其学术水平深受同行专家赞誉。

按《岩性油气藏》期刊编委会的工作安排,郑荣才教授担任了该刊第26卷第1期和第2期的特约主编,并依托其研究团队共组织稿件16篇,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其团队近年来的科研成果。

猜你喜欢
层序油气藏岩性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V-C”层序地层学方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白云凹陷SQ13.8层序细粒深水扇沉积模式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高分辨率层序随钻地层对比分析在录井现场中的应用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相关矩阵和熵值算法在松辽盆地元素录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油气藏开发的精细地质研究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