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普肖志辉自主可控 要用“云思维”

2014-02-11 00:47卜娜
中国计算机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架构客户思维

卜娜

在4G大潮下,当所有的网络厂商都在大谈SDN、大数据机遇的时候,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普)正悄然酝酿着未来其在企业市场“借潮而上”的发展计划。

以最快的速度迎战4G

李树翀:2013年,迈普的整体变化非常大,包括年初发布“迈普云”战略等,可能都是为了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机遇。在您看来,国内整个通信行业中,目前在基础网络领域中国厂商的机会到底在哪儿?

肖志辉: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大机会:一是国家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核心技术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所谓软硬一体、自主可控,自主是前提,可控是目标。没有自主一定不可控,有自主未必可控。这就是大的背景、大的机会。另一个机会是技术和市场发展带来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4G。迈普在3G行业应用系统领域做了很多年,也投入了不少力量,我们能明显感觉到3G、4G的巨大不同。10年前能做出的业务模式,在3G时代差不多也是这种模式,原因是因为无线带宽太低。4G让无线通信真正从窄带跨入了宽带时代。进入4G时代后,各行各业从服务到最终消费,就变成了2B和2C的角度,会带来爆炸式的商业机会,各式各样的服务模式、应用都会随之出现。这对于设备厂商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因为流量会因此暴涨。增加覆盖密度的需求将带动相关设备需求的上升。所以,迈普现在已经出了全线的4G路由器、4G公交解决方案等。以前我们推出的银行3G外派解决方案、银行自助解决方案、公交3G移动解决方案等都全部转向了4G。

李树翀:4G牌照下发其实没有多久,迈普如何能这么快就做好了产品的调整和解决方案的就绪?

肖志辉:我们看好4G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两年了,其实早在两三年前,迈普就开始对4G做准备了。像我们的7500E这款产品,对它的定位就是一款有线无线业务汇聚路由器,这款产品的特色就在它的无线业务。在设计时,7500E的整体架构采用是全分布式的架构,三平面隔离的多核、众核的架构。这个架构比上一代面向3G应用的采用集中式架构的75系列产品,在传输能力等方面都有几个量级的增长。原来是4核心的处理,现在每个单板都是64个核心,8个单板就是512个计算核心。

这完全是颠覆性的。迈普产品的整个架构全变了,就是为了迎接4G时代的到来。

李树翀:4G对通信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机遇,但作为本土企业,要想抓住这样的机遇似乎必然会面临很多压力。您认为主要的挑战来自何处?

肖志辉:确实是。4G带来的技术挑战还有很多,比如局端的挑战来自于性能压力要求会更高,这必然要求产品在架构设计方面要处理得更好,对于安全要更重视。对于安全,接入终端比局端更复杂,因为在移动的环境下还要保障设备的稳定工作,所以如何在移动环境下保证产品的稳定处理能力也是挑战。目前,迈普在公共交通(公交车、大巴、地铁)领域开发的系统,都过渡到了移动时代,对相关设备的挑战是极大的。

“云思维”与“跨不过去绕过去”

李树翀:在这个行业做了几十年,迈普目前在政府、金融领域已扎根不浅。但事实上,这些领域的竞争一直以来就非常激烈,另外用户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本土企业和国外企业的竞争一直没有因为“自主可控”的需要而减弱。在市场竞争层面,本土企业因为政策因素受到的照顾也非常有限。迈普是如何理解国家希望基础架构做到“自主可控”所带来的机遇的?作为一家本土企业,你们又是如何去“借势”发展的?

肖志辉:与国外企业的竞争,靠的必须是硬功夫,而不是嘴皮子。第一,企业是否能完全理解客户的需求,是非常关键的。无论多么大牌的企业,如果你不能低下头认真研究客户的需求,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或者说总有不符合客户需要的地方。第二,产品的安全性是客户需求,稳定性则代表着产品质量。迈普的设备在金融、税务、气象、公安等行业的应用都要保证系统不会出错。金融行业是迈普的大本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包括央行的骨干网、宽带网的三分之二,都有迈普的产品,每天压力都很大。我常跟朋友开玩笑说:你存钱没有少你一分,取钱也没有多你一分。这就是设备稳定的证明。第三是服务,服务特别重要,因为任何产品,只要是人做的东西,原则上说就有出问题的可能性。但迈普有句话,也是迈普的理念:我们要解决的是客户的难题,而不仅是迈普的问题。客户遇到难题时,哪怕用的产品不是我们的(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网络),只要问题出现,影响到了用户的业务,迈普就会启动五级响应。先不纠结是否是迈普的问题,而是一定最快速度到现场,帮客户找出问题之所在,主动帮客户解决问题,但目前国外很多厂商在对待这样的问题时都是要按小时收费的。

有一年某地举行军事演习,就用了迈普的设备。那次演习,迈普工程师24小时场外待命,随时准备着。一旦有问题,便第一个到现场去。目前在军用领域,只有几个品牌入围,迈普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服务理念,我们在必要的时候还有驻场服务。任何方面有问题,迈普都愿意帮助解决。对业务的需求的把握,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不在于懂不懂,而在于做不做。

李树翀:自主可控指的是我们先要自主,然后才能可控。但很多时候,国产产品在很多领域还不具备绝对的可替代性。但现在好了很多,起码在通信领域,这个问题早已被解决。即使是服务器领域,很多用户也在把国外品牌换成国产品牌的产品。

肖志辉:我们看到的服务器领域国外大品牌所受到的冲击,其实恰恰代表着用户思维的改变。很多用户已从传统的小机思维,变成了互联网思维。现在,云的思维正在改变整个产业,人们对单个机器的性能要求不再那么高了。

在我看来,这个趋势对我们国家实现“自主可控”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可以把单个的硬件通过组合形成一个具有“大马力”的系统,技术会从单一的芯片转向系统,考验软件和系统集成的能力。过去,数据中心的交换机是“高大上”的设备,但现在SDN技术的出现,让硬件的价值弱化了,它把控制软件抽离出来放入服务器就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网络传输。未来,集群取代主机,云取代主机是趋势。我们必须用云的思维来迎接这种变革。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发展趋势,让我们长久以来面对的很多难以实现“自主可控”的无法跨越的鸿沟出现了可以绕道过去的可能,这对我们非常重要。endprint

第一,在单纯的一个设备内部,我们可以从单个高性能处理芯片转向利用多核或者众核这样的技术,或通过多个小芯片组合实现处理性能目标。第二,针对大型主机、数据中心交换机、路由器,可以通过SDN技术,利用群的概念来取代这些设备。“自主可控”就从硬件转到了软件。

李树翀:按照这个模式,我觉得起码从理论上来讲是可行的。迈普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在技术方面做了哪些功课?

肖志辉:遵循着这个思路,我们探索了近10年。2003年,我们的MP7200路由器推出时没有核心处理器,比不上别人,后来我们采用双核、四核的架构,到现在用64核架构,就是被逼出来的。当然,有人会说芯片现在用的依然是国外品牌,但国内目前也有8核、4核的处理器。迈普既然能用64个核,就说明在算法上没有问题,可以用国产芯片替换国外的产品。换句话说,如果国家需要我们来做这个系统,绝对没问题。

李树翀:这其实就是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就像做科研换了一条路。其实,很多好的产品并不是说在技术上有多牛,而是它用另一种模式来实现,而这种模式刚好可以“绕过”鸿沟。

肖志辉:是这样的。以前我参加的行业内比较重要的会议时,很多领导问过“自主可控”的问题。我们说的自主可控应该分成几个部分: 首先从最重要的、最底层的硬件去看,硬件这个角度分成芯片和系统,IC有华为在做,但国内其他厂商也不是完全没有作为,只不过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现在的思路是:用低端的产品组合成阵列,用云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刚才我讲过,迈普的75E系列产品采用分布式架构,利用众多“小马”来拉“大车”,实际就是一种“绕道”解决问题的思路。

迈普用众核处理器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众核处理器可选择的范围就不仅仅局限于一家了,有很多通用的处理器可以备选,这其实也是CPU发展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突破的技术变成了软件,最后系统能不能把CPU的效能发挥出来是关键。而把这个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将带来重大改变。

靠自己,还要靠友军

李树翀:目前迈普属于上市排队阶段,再往下走的规划是什么?

肖志辉:迈普再往下走的话,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虽然过去多年迈普在特定行业的口碑很好,但客户覆盖的广度不够,品牌知名度在其他行业也没有打开。我们自己反省,主要的原因在于:

一是过去聚焦的重点客户都是大型客户,要做直接服务,厂商自身投入很多。但再大的公司,力量也是有限的,要想实现市场覆盖的广度,光靠自己的部队远远不够,一定得靠友军——我们的渠道。对于渠道来说,由于过去我们一直做特定的行业,渠道又好像帮不了我们什么忙,所以这种思维要转变。之所以迈普在市场上的广度覆盖不够,正是因为过去我们的直销思维限制了我们。实际上,渠道至少会帮迈普收集线索。现在,迈普正在梳理渠道,共享迈普的商业机会。

二是面对不同的行业,往往需要在其中经营多年,才可能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通用产品很难打开局面,这也影响到我们过去没有重视渠道。2014年,我们将把商业和渠道合二为一,成立商业渠道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和渠道一起研究市场。渠道和商业绑定在一起,就可以按照商业的走法和管理。

李树翀:在重点行业中做成功后,再通过渠道及各个方面的运作模式,把企业做大,也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肖志辉:知易行难。要把渠道做好,难在执行落地,包括后端的系统,整个链条的调整都要匹配。

第一个是思维,第二个是体系。思维指的是人,人力要调整,运作体系也要调整,武器(产品)也要调整,其实是一件挺难的事。

李树翀:刚好赶上4G的浪潮,迈普如果上市肯定是个很不错的概念股。

肖志辉:确实,对通信企业而言,当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迈普未来还是会脚踏实地做事,以解决用户的问题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不断追求当前的热点技术。

记者手记 “自主可控”的迈普思路

几十年来,人们常常谈论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常常苛责本土IT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发展太慢,总是对技术逐年更替的国外厂商在硬件研发领域的“飞跃”望洋兴叹。

但是,人们或许忽视了,对于同样有生存需要,同样要参与现实的市场竞争,时刻可能被国外厂商的“高大上”产品PK掉的本土企业而言,在落后10年的前提下追上对手,还要在研发与“活下来”之间找到平衡,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实现“自主可控”的中国梦,或许不得不等待机遇的出现。

当下,正如迈普所看到的那样,在本土IT企业实现“自主可控”的路径上,因为“云”的出现,一条机遇造就的捷径也出现了——基于云思维绕过技术鸿沟的思路。

如果错过,我们很可能会继续落后;一旦抓住,那些曾经的鸿沟或许不久便会被轻松逾越。关键在于,本土IT企业的思维模式能否及时转变,能否看清那些“借势而上”的商机。

如果迈普的思路能够被更多的本土企业所认可,在更广泛的领域获得群体性的支持,有理由相信,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可控”的同时,更多的本土IT企业也将有能力创造商业神话。endprint

猜你喜欢
架构客户思维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