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使斗败清政府

2014-02-11 11:52张鸣
百家讲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公使清政府宴会

张鸣

外国公使驻京,可以觐见中国皇帝而不用下跪,这是1860年北京中英中法条约就定下来的事。但是直到1873年,同治亲政,才得以实现。不过,在小的细节上,善于做文章的大清官员还是想出了好些招数来“收复失地”,比如接见地点选在偏殿或随便哪个皇家宫苑;公使进出,走偏门,甚至是太监出入的小門;在宫里行走,必须走两边的小路等。

可洋鬼子们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只要能得到外交上该得到的,没人在意礼仪上的猫腻,只把它当作中国特有的文化讲究,直到德国公使海靖的到来。

1897年2月26日,光绪在宫里为外国公使举行了一场新年招待会,散会后,海靖没有照往常那样,走在宫里大路旁的小路上,而是径直在中间走。这可吓坏了陪同的总理衙门大臣敬信,他马上一把拉住海靖的袖口,想把他拖过来。可海靖根本不理,反而执拗地要在中间走。这么一来,除了公使团团长,所有的公使都走到中间来了。

事出之后,海靖和总理衙门都很恼火,海靖夫妇讨论此事一直到半夜,而总理衙门那边也不轻松。第二天一早,信使就给海靖送了一封信,谴责他走错了路,同时请他出席午间总理衙门的宴会。海靖强硬地回了一封信,要求敬信道歉,否则不出席宴会。

不久,明显是受了清政府的委托,美国公使到海靖这里说和。尽管海靖夫妇对美国人挺有好感,但此番就是不依不饶,非得敬信道歉不可。看到海靖真的没有出席宴会,总理衙门便让步了,敬信给海靖写了一封表示悔意的信,但由于没有明确的道歉字样,海靖还是不肯接受。最后,绝望的总理衙门中的所有人只好求助于见过世面的李鸿章。看在昔日同僚的分上,实际上已经赋闲的李鸿章亲自出马,带着敬信登门拜访,当面向海靖道歉。李鸿章还借机跟海靖聊了一些他去德国访问的事,套了套近乎,总算是把这场礼仪之争给化解了。不过,从那以后,公使觐见进出再走哪儿就没人敢管了。

此番礼仪之争,不仅意味着清政府的那点小讲究、小动作的失败,而且标志着对外关系方面残存礼仪的破损。到了庚子年八国联军来过之后,人家不仅不能容忍总理衙门,连公使觐见,也要求在正殿乾清官了。

编辑/子玉

猜你喜欢
公使清政府宴会
大清为何强撑也要万国来朝
宴会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别客气
《里瓦几亚条约》对清政府外交的考量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
外国公使为何苦苦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