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想红,伯乐是谁很重要

2014-02-11 11:52如梦令
百家讲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诸暨武帝伯乐

如梦令

门阀时代,世家子弟优裕自如,不用和科举死磕,拼爹就行。实在没爹可拼,就另辟蹊径,拨拉拨拉算盘,找个圈子钻进去,目的只有一个:拼伯乐,找个人把自己荐了。裴子野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拼爹,不钻圈,只学姜太公垂钓:谁要看中我,就荐了吧。

裴子野是南朝齐人。他家世还行,曾祖父曾奉旨为《三国志》做注,祖父和父亲也都做过官,但父亲太正直清廉,为子孙长远计,不治家产留家训。有爹拼不成,裴子野只能拼自己。好在他聪明好学,少年时就以文章著称。饶是如此,他的起点也很低,先任武陵王左常侍,后为江夏王参军,一直在藩王府里混,直到公元502年,父亲辞世。

这一年,南齐也寿终正寝,被萧梁所代。

裴子野至孝,为父守丧,每至墓所,泪落草枯,白兔出没。看看枯草荒坟,想想朝代更迭,每每与白兔红眼相向,不知今夕何年。

复出后,裴子野孝名大扬,加上之前的文名,被塑造成新一代男神。如何将男神捧红、为梁朝所用,是王朝嫡系文人如任防、范云等工作的重中之重。任防和范云是梁武帝的旧友,此时得志,乐得做伯乐:既为朝廷揽人才,又为自己聚人脉,何乐而不为?

任昉才高,“调”也高,引得一拨拨后生鱼贯而入,排着队等他举荐。熙熙攘攘中,任防的眼睛却一直盯着门外——他在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裴子野。

裴子野是任防的表亲。别人,任昉都荐得,更不用说自己人了。但裴子野迟迟不至,连礼节性的造访都没有。如此不给面子,让任昉很受伤。受伤的任昉只做了一件事:对朝廷只字不提裴子野。

范云则是个老实人,欣赏裴子野的文品和人品,见任防不提裴子野,只当是要避嫌,一激动,便把这事揽了过来。眼看裴子野要有出头之日了,奈何他运气不好,没多久,范云病逝,这桩事就此作罢。

没人举荐,裴子野依旧做着主抓刑事的廷尉正之类的小官。当时,刑事判决文书由三方官员共同签署。某天,裴子野不在,同事图省事,就帮他签了字。结果出了事,裴子野被牵连免职。有人劝他申诉,他只笑笑了事。之后,裴子野又给某位皇亲当幕僚,但他运气实在太差,不久又被解职。

这时,国子博士范缜实在看不下去了,要替裴子野出头。他和裴子野并无交情,只为打抱不平:一个如此优秀的人才,长期沉沦下僚,让人情何以堪?

可惜,范缜耿直、热心却不讲策略,上书要将自己的官职让给裴子野。朝廷当然不会同意。但还得给其一个说法:裴子野资历太浅,不宜破格提拔。

这自然是冠冕之辞,真实的理由是,范缜和武帝的关系不和谐。虽说范缜有拥立之功,但他太耿直,又是无神论者,时时让佛教徒武帝下不来台。伯乐如此这般,武帝怎敢重用他推荐的人才?但范缜的面子,武帝還是给的,折中一下,让裴子野到诸暨当县令。

在诸暨,裴子野无为而治,动口不动手,凡有所讼,皆以理服之,诸暨自此无讼。

数年后,裴子野终于感动了另一个伯乐:吏部尚书徐勉。徐勉人品高洁,清正无私,深得武帝敬重。见裴子野四十多岁了还在地方混,便发慈悲把他提拔到中央,授予他中书侍郎的官职。裴子野的春天终于来临了。

一开始,武帝对裴子野还有顾虑,担心他是否名副其实。裴子野抓住两次机会“露脸”,彻底打消了武帝的疑虑。

一次是西北两个小国白题和滑国来朝贡。由于他们太久没来,朝臣无人知道这两国的来历,裴子野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引得武帝频频青眼相加。

另外一次是武帝北伐,裴子野连夜起草伐魏檄文和给魏丞相的信笺。速度之快,水平之高,让武帝深为叹服,随后便将其拉到圈子里当机要秘书。除了当秘书,史N代的裴子野还把沈约著的《宋书》删成简略的《宋略》,以至于武帝夸他文史足用,端的是个通才。

成了机要秘书后,裴子野的权力很大,但他从不谋私利、提要求,更不狐假虎威,而是保持一如既往的淡然,用俸禄接济亲戚,自己赁屋而居,举家饭麦食蔬却甘之若饴。以至于他62岁去世时,武帝为他举哀,将他评为本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裴子野早年仕途坎坷,直到遇上徐勉,才顺风顺水。但事实上,从梁朝伊始,裴子野就有令名,几个臣子车轮般举荐,武帝不可能不知道他。之所以如此好事多磨,除了命运的不可捉摸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你很有才,但伯乐是谁很重要。换成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即: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编辑/葡萄

猜你喜欢
诸暨武帝伯乐
伯乐一顾
诸暨人爱荷至深
村规民约的备案审查机制研究
车伯乐
卢立军作品选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不见
“马相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