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群众利益探析

2014-02-12 06:49陈勤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4年4期
关键词:根本利益群众利益阶层

陈勤

新时期的群众利益探析

陈勤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群众利益具有多层涵义,我们要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就必须准确把握群众利益的内涵和边界,克服群众利益观念上的形而上学片面性。当前,要着力解决好群众利益四个方面的矛盾关系:少数人先富和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矛盾;群众内部不同阶层利益关系矛盾;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直接利益矛盾;少数党员干部与民争利矛盾。通过树立正确的群众利益观,实事求是地制定既有利于社会财富增长,又有利于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富民政策,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新时期;群众利益;矛盾关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核心是群众利益。党的一贯宗旨是为民谋利,并且一直作为我们党的政治生命线贯彻始终。在现代社会治理中,首先必须弄清的问题——什么是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概念具有多层涵义,我们要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就必须对“群众利益”这个概念进行再认识,准确把握群众利益的内涵和边界。当前,要全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四个方面的矛盾关系。

一、解决好一部分人先富和共同富裕的矛盾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如果一部分人先富,而大部分人更穷,改革成果由少数既得利益者独享,改革成本由社会大众负担,这种财富分配就不公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曾郑重地讲,“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斜路了”。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有少数人率先富起来,成为社会精英的一部分,他们往往是社会资源的控制者、占有者甚至是垄断者,他们在市场竞争、利益分配格局中占有优势地位,他们对决策层、执政者有足够影响力。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一种使利益向少数人集中的自发倾向,市场机制不会自动维护和调整少数先富者的利益与多数社会底层群众的利益平衡,如果政府的力量缺位,社会底层大众利益不可避免受到侵害,如果政府力量和资本力量搞到一起,权钱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和政策就会根本扭曲。因此,政府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要通过制定科学正确的经济政治法律政策,发挥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平衡好社会精英与弱势群体的利益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政府一方面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形成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对地区差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大中央政府对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省份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城乡差别主要采取“少取多予”政策。特别是政府加大了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力度,切实改善公共服务领域(公共卫生、教育、住房、安全、交通、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有力阻止了社会分配不公的恶化趋势,使多数人生活和利益得到改善。1990年中国还是低福利国家,十年来经历了一次社会保障大跃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使得两极分化矛盾得到初步有效遏制。利益是决策的试金石,是决策的优先考虑项。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在制定政策、健全法制、进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过程中,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二、解决好群众内部不同阶层利益关系矛盾

群众始终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但不是简单的大多数,现实中群众是一个松散复杂、不断分化的群体。依照不同标准,有不同阶层。按照著名的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所作的当代中国社会十个阶层的分析,除了排在前四个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之外,其它六个阶层,即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等,都属于群众的范围,他们占总人口的90.7%。

群众强调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多数人之间的利益很难一致化,甚至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日益公开和激烈,群众本身具有内在的张力和冲突性,执政党面对的社会利益矛盾越来越复杂,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使得为人民谋利益比过去复杂得多,处理起来难度更大。这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的。作为执政党不能只代表某一个阶层来管理国家,行使相关权利,而是要维护群众内部不同阶层不同利益,既为大众服务,也为小众服务,既要实现包括普通群众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也要维护包括社会精英阶层的合法需求,执政党所执行政策要有利于社会财富增长,有利于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努力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有效机制。

三、解决好群众根本利益和直接利益的矛盾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有根本利益。由于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展经济、强国富民、实行中华民族振兴是我们党实现群众根本利益首要任务,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今天,利益格局处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之中,市场经济的逻辑起点是眼前利益,个体群众总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作出利益取舍决定,在局限条件下谋求自身最大利益,他们只关心眼前利益。这种眼前利益即直接利益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性强,因变性强,市场条件下无数个体的灵活自由决策,最大限度保证了个体利益的实现,同时增强了整体利益,正是无数个直接利益的量变,最后才能促使根本利益质变的到来。

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中,有的人总是简单地将眼前利益和根本利益对立起来。不恰当地夸大根本利益的天然合法性、重要性,无原则地损害个体群众的直接利益。用抽象的长远的国家利益或人民根本利益来取代直接客观具体的个体利益。一些地区和部门由于本位主义、官僚主义思想作风泛滥,严重脱离群众,干了大量违反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一些所谓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与人民群众的真实利益毫不相干,教训深刻。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标准。党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明确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积极有为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

来,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在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根本利益与直接利益等纠集、碰撞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我们的任何决策都要从实际出发,要从普通百姓的眼前利益出发,解决具体问题着手,权衡比较,从法规、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上去把握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解决好少数党员干部与民争利矛盾

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虽然地位变了,环境变了,但党的政治本色没有改变,党的根本宗旨没有改变,要继续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处理好权力的授予和监督问题。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无论政党的纲领如何动人,一旦权力不再受群众监督,就会形成政党的自身利益,并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产生对立。社会主义以公权力为主的制度特征,使腐败变得更加触目惊心,更具有破坏性、腐蚀性、欺骗性,也更具有反人民性。

当前,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还比较突出,不但数量大、影响面广,有的矛盾还很尖锐。主要表面在:一是亲人般的血肉联系变成了生意上的利益关系,生意外的陌生人关系,对群众疾苦冷若冰霜,麻木不仁;二是真心替群众着想少了,一心为个人打算多了,与民争利,见好处争着上,有困难躲着走;三是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严重,对上级走形式,对下级管卡压,不深入实际,做表面文章;四是党内腐败,从作风腐败到组织腐败、从受贿索贿到权力与资本结合等等,既损害群众利益,又败坏党和政府形象,这种现象不加约束漫延开来,执政党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苏联共产党垮台,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特权、腐败使苏共渐失人心。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出问题,不是出在外面,主要是党内,对这个问题要清醒。”正是权力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缺少监督,暴露出太多问题,以至削弱了群众利益的根本。

对权力的使用不但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作风问题、认识问题、监督问题,也是正确区分党员干部正当利益和与民争利的界限的大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的利益机制,从根源上遏制腐败。首先,要求党员干部在道德上作表率,在利益上严格要求自己。大兴服务群众之风,实实在在做人做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次,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增强党自我纠错能力。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灵魂受到触动、思想得到提高,促使广大党员要自觉地成为党的团结力量,民主力量,监督力量,健康力量。第三,要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让人民参与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群众利益和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权力制衡这些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统一起来。用法规、制度、纪律来约束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的逐利欲望,解决以权谋私、部门小团体甚至个人利益至上、趋利而为等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总之,中国共产党全部政党文化最显著的特色就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它已经渗透到其政策的各个方面,成为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群众利益观,必须全面客观分析群众这个复杂多面体,克服群众利益观念上的形而上学片面性,不断满足群众对自身利益的需要,发挥好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社会各个阶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共同奋斗。

[1]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M].毛泽东选集第3卷.

[2]邓小平.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M].邓小平文选第2卷,邓小平南巡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

[3]习近平.习近平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讲话,2014-3-9.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N]北京青年报,2010-11-10.

[5]王绍光.中国仍然是低福利国家吗?[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11)下.

[6]王修国,叶琳玉.苏联共产党内的“特权阶层”探析[J].福建党史月刊,2011(16).

责任编辑:毛军吉

C914

A

1673-5706(2014)04-0016-03

2014-04-17

陈勤,广东省东莞市商业学校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根本利益群众利益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从党史国史维度看党的十九大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探究
当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巡回接访直通车走进处鹤村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典型表现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