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语言影响力研究
——以咸宁市温泉旅游区为例

2014-02-12 12:52赵巧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咸宁市咸宁温泉

赵巧丽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语言影响力研究
——以咸宁市温泉旅游区为例

赵巧丽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旅游发展必然带来社会文化的融合,地域文化的交融势必影响到旅游地的语言变化。旅游区居民的语言的影响力研究是对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分析当地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指数。论文对咸宁当地居民语言影响力研究中发现,随着旅游业的日益深入和成熟,当地居民语言内容、形式、对语言的认识也发生着变化,甚至带动了地方语言体系结构的重建。

旅游;咸宁;语言;影响

在20世纪60年代,旅游所带来的影响研究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重点问题。旅游发展对当地社会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旅游地居民与游客的接触中产生,主要体现在旅游地居民的日常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及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在国外,旅游发展对当地语言文化影响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怀特(White.P)的研究。他总结了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语言影响的三种方式,认为旅游发展影响了当地居民语言的稳定性,影响了当地社会原有的社会模式,使当地的语言、文化、社会都在改变。艾丽斯特(Alister)的研究则认为,分析社会、文化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言。理查德·夏普里(Richard Sharpley)也把语言作为影响文化的重要指数,认为旅游开发使当地居民想学习旅游者语言,同时旅游的发展也影响当地居民的行为方式。

国内关于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语言的影响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不足。最早是保继刚、戴凡于1996年探索了旅游对云南大理居民学习英语态度的影响。潘秋玲以西安为例,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就旅游开发对当地语言文化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徐致云、陆林以周庄为例,对旅游语言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杨艺以阳朔高田镇历村为例,对旅游对目的地居民语言影响进行研究。就国内的旅游对目的地语言影响研究现状看来,实证研究比较不足,缺乏实例数据的支撑和理论研究的提炼和归纳。论文将以湖北省咸宁市温泉旅游区为研究个案,通过田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探索旅游对目的地居民语言的影响。

一、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温泉旅游景区概况

咸宁市咸安区是咸宁地区升地级市(1998年)之前的咸宁县,现咸宁市五县一区中的“一区”。咸安区包含三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永安街道办事处、浮山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始建于1971年,是咸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鄂南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交流中心,温泉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24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人。咸宁温泉地处华中腹地,东临赣北、南及萧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处在武汉、黄石、鄂州、岳阳等大中城市核心地带,距武汉86公里,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106和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咸宁(现咸安区)是著名的中国桂花之乡、中国温泉之乡、茶叶之乡、千桥之乡、楠竹之乡、溶洞之乡,是华中地区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

2009年11月“中国·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使咸宁温泉旅游品牌破茧而出。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行,进一步为咸宁旅游业带来交通便利,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咸宁旅游业也走向全国,迈向国际,咸宁旅游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节节升高,咸宁旅游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热情,成为咸宁的品牌产业。

二、研究方向及方法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会是静止的,语言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咸宁温泉作为旅游热点地区,不少当地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经济大潮中。作为地域文化之一的当地语言来说,随着不同地域、不同人种的来往交流,不同的语言就随着他们的交流接触而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咸安方言更是如此。咸安区当地方言是极具特殊性和复杂性,只要是接触到咸安方言的,都会深深感受到咸宁方言的与众不同,其语音在湖北乃至全国汉语方言中都极具特色。随着近年来当地旅游的发展,当地居民语言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本文以咸宁市温泉旅游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索旅游发展对咸宁当地居民语言的影响。

问卷调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调查咸宁市温泉旅游区当地居民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问卷的主要部分调查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如居民使用语言的现状、语言习得方式、语言习得效果以及居民对语言发展方向感知。

问卷调查于2013年10月进行,下发了问卷100份,采取现场填写和回收、现场访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8份,回收率98%。在该次问卷调查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民族都为汉族,各年龄段分布较为均匀,文化程度以高中和大专为主,职业以个体商户和农民为主。被调查问卷的居民覆盖面较广,调查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和广泛性。

三、调查数据统计

(一)居民语言构成情况方面

调查数据统计出的当地居民使用情况如下:36%的居民会说咸安方言,22%的居民会说咸安城关话,42%的居民二者都会说;在居民日常与家人亲戚说的语言调查中,40%的居民使用的咸宁方言,16%的居民说咸安城关话,8%的居民说温泉话,20%居民说普通话;58%的居民对孩子用普通话交流,6%的居民用英语与孩子交流,只有36%的居民用本地方言与孩子交流;在居民做生意或工作时所用语言调查中,17.3%的居民使用的咸宁方言,75%的居民说普通话;在语言运用调查中,7.7%的居民运用简单英语单词与游客沟通;对于语言学习的途径调查,27.5%的人通过电视广播学习语言,23.5%的人向身边的人学习语言,23.5%的人自学语言,13.7%的人通过培训机构学习语言;对于自己方言与上辈相比,26%的人认为自己方言比上一辈好,62%的人认为自己方言比上一辈差,12%的人认为自己方言和上一辈差不多。

(二)居民对语言认知方面

大部分居民认为普通话对他们的生活很有帮助,68.8%的人会主动去学习普通话,30.8%的人认为语言学习能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13.4%的人认为语言学习提高自己自信,26.9%的人认为语言学习能使自己得到更多信息,28.8%的人认为语言学习能增加收入和提高就业机会;在对方言前景的看法上,9.6%的人认为方言会逐渐消失,19.2%的人认为方言不会消失但会逐渐弱化;对未来方言发展的看法上,16%的人认为方言需要保护,60%的人认为方言不需要保护,24%的人认为无所谓;在对于后代使用何种语言的调查上,82%的人选择普通话。

(三)语言学习方向性方面

在未来想学习的语言调查中,54%的人想学习普通话,38%的人想学习英语,8%的人想学习方言;在语言学习方向选择上也很丰富,想学习家庭餐饮方面的语言知识的占16%,想学习导游方面语言知识的占16%,想学习小商品经营方面语言知识的占52%,想学习家庭旅馆方面语言知识的占16%。

四、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语言影响分析

(一)旅游对方言传承的影响

咸宁市温泉旅游区的居民以汉族为主,40%居民都为土生土长的咸宁人,会说咸宁本地方言。居民与本地人交流时仍会选择方言,当地人觉得用方言交流更亲切,更便于沟通,可见咸宁方言仍在当地有很强的活力,有着很广的通行度。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咸宁方言仍受到其他地域语言的影响。尽管当地人的普通话水平和外语水平有限,但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游客,普通话和外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同时,人们对普通话和外语的认同度上也体现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而且态度非常明确,认为学好普通话和外语非常重要。有66.1%的居民认为普通话很重要,82%的居民会让下一代学习普通话,87%的居民会让下一代学习外语。在与上一辈方言使用比较中,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方言不如上一辈。在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咸宁方言的命运让人不甚满意,在对“咸宁方言的发展前景”一题上,表现出咸宁方言必须积极保护的只有16%。可见,在当地咸宁方言有一定的活力,但在方言的传承上呈现逐渐萎缩和弱化的趋势,咸宁方言的命运也让人担忧。

(二)旅游对居民语言习得内容的影响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而旅游也可看作一种社会交换,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需要一种异地风俗文化的体验,寻求一种心理愉悦,而当地居民更多是对利益和经济的需求,因而在旅游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社会交换,当地居民与游客以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语言沟通,必然促使当地居民的语言选择。在语言调查中也正验证了这一结论,居民们觉得普通话和外语对于他们做生意交流是最有用处的,最想学习的语言是普通话和外语,在未来学习的语言中都选择对产生经济效益有帮助的语言类型。

(三)旅游对地方语言构成体系的影响

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获得一份文化惊喜和身心体验,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们的一种交际,而交际过程也是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习得过程,进而形成跨文化交流。语言作为文化重要要素,在这种交流与借鉴的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语言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语言的载体是人们对语言的运用,在旅游发展中,当地居民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普通话、外语和其他方言,形成了咸宁市温泉旅游区咸安方言、咸安城关话、温泉话、普通话共同存的语言体系。

(四)旅游对居民价值观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把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带到发展地区,在很多情况下,当地人本来的价值观已经被强势的外来价值观所影响,旅游者为当地人带来了先进的物质资料和思想方式以及“外面世界”的资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者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带到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随着旅游的发展,当地居民不但脱离了贫困,而且文化修养、商品经济观念、文化视野都有了进步,当地居民主动学习普通话和外语,能够用多国语言与外商做生意,也推动了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当地居民在关注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反观自身文化,并在比对过程中不断构建着新的地方文化价值观念。

[1]史帝芬·佩吉,保罗·布伦特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27-233.

[2]戴凡,保继刚.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学英语态度为例[J].人文地理,1996,11(2):37-42.

[3]潘秋玲.旅游开发对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研究——以西安为例[J].旅游学刊,2005(6):23-25.

[4]徐致云,陆林.周庄旅游语言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3):181-184.

F59

A

1673-0046(2014)2-0053-02

湖北省教育科学“一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3B394)

猜你喜欢
咸宁市咸宁温泉
KAI BEPPU温泉酒店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工友艺苑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铭湖温泉
铭湖温泉
露天温泉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