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014-02-12 12:5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团学团员院校

徐 峥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高校的共青团、学生会是学校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团学举办的各类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团学活动一方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通过校园活动教育广大青年团员;另一方面为广大青年团员提供了锻炼自我、展现才华的平台,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2013年共青团十七大上提出“勇敢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青春责任”。如何顺应新形势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如何通过新载体全面培养青年团员成长成才,这些都是对高校团学活动的开展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社会和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对高校团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出现了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有特色的活动不多、团学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团学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减弱等问题。目前看来,高职院校团学活动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矛盾:

(一)90后青年团员对新事物的追求与团学活动组织方式过于传统的矛盾

“90后”大学生团员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通过通信、网络、传媒等多种渠道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他们的身上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追求平等民主,崇尚自由,追求个性以及渴望话语权。另一方面,现在的团学活动大多围绕主题口号,以灌输宣传为主要途径,自上而下、统一制定并分派固定形式的活动。由上级团学组织分派固定形式的活动,基层团组织只管参与,造成基层团组织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只能简单跟从,难以独立设计并开展团学活动。为了完成任务而组织的团学活动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以团学活动影响广大团员与参与受众面窄的矛盾

团学活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团组织通过团学活动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团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团学活动应该具备深远的影响力,能辐射到广大在校团员。然而,现在的团学活动名目虽多却都大同小异,主题相近内容相似,形式以歌舞才艺表演为主,缺乏创新缺少特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都是具备一定文艺或者体育特长的学生,这些具有较高重复性的团学活动难以吸引全体团员特别是高年级团员的参与。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团员对团学活动参与热情不高,团学活动在高职院校内受众面窄的现象。

(三)以团学活动锻炼学生干部与缺乏过程管理的矛盾

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的开展可以锻炼学生干部队伍。团学活动所需的外部沟通与团学组织的内部协调工作,都是锻炼学生干部的有效途径。从目前的团学活动开展过程来看,活动过程管理的缺乏导致锻炼学生干部的效果不明显。在团学活动中,一直以来都缺乏进度控制,一般都是按实际操作程度来确定接下去的步骤。没有过程管理,对项目步骤、资金监控及效果预测都缺乏程序化的过程管理,这就导致团学活动经常会出现费用超预算、临时状况无应对措施等情况。

二、高职院校团学活动中引入项目化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者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化管理的特点是极具高效性与创造性,项目管理者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从20世纪50年代起,项目化管理从科技领域迅速发展到各个行业,其理念同样适用于高校的团学活动管理。

高职院校团学活动中引入项目化管理就是在上级团学组织的政策指导下,以加强团员思想政治教育、锻炼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项目组通过竞标制度立项,整合校内多方资源优化完成项目任务。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团学工作极具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调动参与热情,奠定团学活动的群众基础

项目化管理通过招投标的制度立项,在团学组织的政策指导下,由项目管理者自行组建项目团队,合理分工。团队成员来自最基层,有利于发挥青年团员的创新思想及创造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将活动主旨与青年团员的兴趣特长相结合,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有效整合活动资源,优化团学活动的实施途径

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拥有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相当有限,团学活动所必需的经费、场地、信息、人力等资源也是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实施项目化管理,整合各个部门的人员,以项目的申报和开展为纽带凝聚团学活动资源,促进校内资源的高效组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优化团学活动的实施途径。

(三)合理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团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以项目化管理开展团学活动的基础。通过健全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制度,包括项目设立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考核制度等。合理健全管理制度,一方面增强团学活动实施的可控性,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逐步实现团学活动项目流程与操作的创新化、科学化,保障团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高职院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职院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满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团学工作的需要

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新一代的大学生青年团员思想开放、个性鲜明、勇于创新,但同时团队合作能力差。这些现状都对高职院校的团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顺应新形势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培养。引进项目化管理可以使得团学工作的开展更具创造性和高效性,开放的环境为青年团员开拓了发展空间,满足了新形势高职院校团学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符合高职院校团学组织建设的要求

项目化管理的引进一方面可以完善团学工作管理制度,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另一方面优化团学活动进展流程,将活动所涉及到的各部门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结合起来,明确目标、整合资源,控制进度和成本,避免了传统方式完成任务的应付思想,管理符合高职院校团学组织建设的要求。

四、高职院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

(一)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具备项目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高职院校的团学活动与其他项目一样,为了实现目标,组建团队整合资源,合理计划与过程控制,最后以结果进行反馈。这样的共性使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具备了项目化管理的基本条件。相比其他项目而言,高职院校的团学工作具备更富活力与创造力的人力资源优势,他们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与团队合作能力都较高,这些都有利于推动项目化管理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具备项目化管理的成功经验

项目化管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研究与发展,项目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体系,项目管理理论在众多领域都已经得到了应用,全球范围内各行业的大量案例都证实了项目化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国的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也对此项目进行了研究和初步尝试,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引入项目化管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三)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具备项目化管理的多元资源

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受到学生、高校及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学生提供人力资源,高校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社会给予团学活动展示平台和物质支持。这些多元渠道组成了项目化管理中可调动可利用的资源,有力地保障了高职院校团学工作的项目化管理开展。

五、实施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一)团学组织要在整体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团委及各团总支作为团学活动的主办者,拥有对项目执行过程的整体管理权力与义务。如何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需要团学组织精心组织项目的规划,导好航、把好舵,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主导作用。在立项环节就要综合审核,既要保证项目的开展意义,也要把握项目的可操作性。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也需通过相应的制度程序确保项目的可控性。

(二)项目化管理需建立健全考核反馈体制

项目化管理需要完整的考核体制去评价项目完成的综合情况,对项目团队起到指导与激励的作用。在校内或校际间开展成果展示与交流,定期举行相应的评优评奖和表彰。这些激励措施会对项目团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并以此影响其他项目团队争优创优。

(三)团学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推进要循序渐进

团学活动的项目化管理不能操之过急,不是所有的团学活动都能马上引进项目化管理,要避免一刀切的情况。项目化管理对于团学工作而言是从制度上到工作方式上的全方面改革,对学生和团学工作者而言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尚未开展的高职院校可以从个别活动开始试点,然后在分析试点项目的效果后再确定推广项目化管理的规模与方式。

[1]胡志峰.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6).

[2]李丁.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与实践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5).

[3]唐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项目化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0.

[4]吕哲峰.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团学团员院校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