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市场化下新升本科院校应用型发展研究
——以合肥学院的发展为借鉴

2014-02-12 12:52付云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合肥市场化应用型

付云霞

(黑龙江工业学院师范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高等教育市场化下新升本科院校应用型发展研究
——以合肥学院的发展为借鉴

付云霞

(黑龙江工业学院师范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论文选取了其中有代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合肥学院作为参考范本,通过研究其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定位自己的应用型发展模式,分析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升本科院校的应用型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高等教育市场化;本科院校;应用型发展

在我国随着独立学院、外国民办高校的盛行,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潜移默化地走进大众视线。市场化打破了政府办学的垄断地位,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化、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格局,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方面需求。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市场化,在这一时期新建的本科院校多为大专院校通过合并建成的本科院校,他们和我国固有的高等学府比起来,在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些差距,特定的条件下使这些新生本科院校走上了适合自身条件的应用型发展之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市场化的转型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令人堪忧,这几年的新升本科院校正处于转型阶段,承担着本专科的教学任务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有使命也有压力。从先前的理论研究基础来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的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研究在我国有一定的可行性,符合我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为我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以此基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验课题,对探讨新形势下我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该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态势良好的新升本科院校作为参考范例(发展态势良好的定义为:高等教育市场化已升格为本科的院校,现已经是国家招收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定点单位,近几年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高于本省本科录取分数线,且报到率达到60%以上)。该研究按照这几点要求选取了南方的合肥学院为案例。

一、典型案例情况分析

选取南方的合肥学院作为典型案例有如下几个原因:

1.合肥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科教、金融、科技、文化、信息和交通中心,也是规划中的国家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经济教育都较为发达,以合肥的高校作为案例具有典型性和推广性。

合肥学院是在原合肥联合大学的基础上,由合肥教院、合肥师范学院合并而成。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一所安徽省和合肥市共建共管的本科院校。2009年学校被安徽省批准为硕士点建设单位,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合肥学院自2002年升本以来,刚刚发展了十余年,却得到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毕业生就业好,连续几年受到安徽省教育厅以及国家教育部的表彰。合肥学院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绩,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进步,对刚刚升格为本科的许多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普适意义。

2.笔者通过大量查阅网上资料及纸质版资料,又对合肥学院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研究,具备一手的写作资料。通过对该所学校升本后现状的了解,找出在高等教育市场化下作为一个新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适合其自身的发展的方向,为近年来新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合肥学院发展策略分析

合肥学院的飞速发展为其他高校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值得借鉴的地方。论文从五个方面入手,发掘其长处和改良措施,为其他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

1.找准自身的定位:与地方产业相结合,专业设置和地方产业相接轨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对此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不同的学校要构成一个系统,就要像一架钢琴,或者是一支交响乐队,你要奏出动听的音乐来,必须由不同的键或不同的乐手发出不同的声音。如果大家都发同一个音,这个交响乐就奏不出来了。同样,一所大学如果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也不可能办好。

合肥为安徽省省会,全国综合性工业城市。合肥学院立足合肥市的经济发展特色,培养适需人才,紧紧围绕合肥市的特色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进行学科设置、专业设置,力求做到专业设置与合肥市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合肥市产业结构相吻合,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据有关数据显示:升本后的合肥学院的毕业生有68%留在合肥市工作,有80%的毕业生留在安徽省工作,并都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立足地方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

2.效仿外国办学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创新型应用本科院校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市场化后,很多新升本科院校考虑到国际形式及国内政策后,走上了应用型发展之路,但何为应用型发展呢?高校的应用型发展定位概括为: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侧重与地方、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提倡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在社会服务方面,强调解决当地生产建设和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市场化后,很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校的生源,但同时我国高校在市场化的前提下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非常方便,与国外高校的交流日益密切。合肥学院利用这些政策和资源,加强了与国外高校的合作。

(1)2009年合肥学院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共建“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除德国汉诺威大学参与外,其他德国高校也鼎力支持。与之相合作的德国高校均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校,他们利用德国高校的先进的办学模式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结合合肥学院的办学实际,培养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合肥学院“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采取“3+1”教学模式,即在国内学习三年,最后一年在德国完成。成绩合格者由合肥学院和德国的高校分别授予学士学位证书,成绩优异者还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2)2011年合肥学院与韩国的世宗大学签订友好协议。世宗大学除了经济实力较强以外,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都和合肥大学有相似之处,以此为切入点,可以促进双方更好地交流与合作。近两年来,双方在教师培养、学生交流、交换学生方面都进行了实质性的合作。

除德国和韩国之外,合肥学院还和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的高校开展了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国际交流。

合肥学院立足应用型、地方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深化改革。规范教学秩序,加强教学建设投入;加强与当地政府及企业的联系;与国际性大学多沟通交流合作,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3.做好特色软硬件建设

对于高校来讲,软件主要为优质的领导团体和精良的教学队伍,硬件主要为先进的教学设备、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而大师和大楼哪个更重要?清华大学老校长曾经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显然是大师比大楼更重要。合肥学院注重教师团队建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本科院校的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学校专任教师七百多人,外派一百多人出国深造,学习外国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先进的办学理念。德国、韩国、日本等国有超过二百多位高校教师来合肥学院进行讲学,常年在合肥学院工作的外国教师有几十人,合肥学院的中国教师与这些来自各国的教育专家相互交流,共同进行科学研究,这样更能从深层次上感受外国的教学方式、科研方法,共同成长。

4.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程的实践训练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很多大学和西方的许多大学一样进行了高等教育学分制度改革,但是尽管我国很多的高校进行了学分制度的改革,却很少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课堂学习专业课以及课堂学习公选课等方式获得学分。合肥学院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模式,锐意创新。将学生的实践成绩也算作学分;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习笔记相结合起来。课堂笔记和平时的学习成绩占60%的比重,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5.找准科研定位,在应用型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科学研究

将定位一词运用到学校的科研上,通俗地说是把科研定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处于一个什么样层级。指一所高校办学治校者希望把学校科研搞成一种什么水平的科研理念,是他们持有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关乎学校科研方向选择、角色定位、特色所在的科研理想和价值追求。尽管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学生的就业和本科教学发展才是他们重点建设的方面,但是依据高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高校要想快速稳定长远地发展,找准科研定位,发展科学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1]陈厚丰.浅论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若干理论问题[M].中国高教研究,2003(11).

[2]吴晓义,唐晓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指导思想与校本特色[J].高教探索,2008(4).

[3]夏卧武.试论普通高等院校科研的定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9):86,87.

G64

A

1673-0046(2014)2-0078-02

猜你喜欢
合肥市场化应用型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