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建设的探索研究

2014-02-12 12:52刘东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论文

林 强,刘东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2200)

研究生是我国当前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也是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真实、准确的科研态度既是科学研究的根本需求,也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是,近年来研究生中屡屡发生的科学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挪用或剽窃他人成果、编造或篡改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等,这些在以前甚少听闻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如今已司空见惯。虽然我国高校以及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一些意见或措施进行干预,但是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并未得到良好的控制。分析目前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屡犯的原因并积极探索研究生科学道德的建设策略,对于加强我国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树立学术威信、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随着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的发展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研究生自身学术价值观扭曲,缺乏基本的诚信及科学道德意识;另一方面是现行的教育的忽视以及评价制度不完善。

1.部分研究生科学道德意识薄弱,学术价值观扭曲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是科研工作者追求科学真理最可贵的品质,它不仅要求科研工作者具有大胆创新的科研态度、锐意进取的科研精神,更要求其具有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科研品格。但是,当代研究生或者由于自身对科研精神的理解存在较大欠缺,科学道德意识薄弱,并未深刻理解科学道德对于自身发展及整个学术界进步的影响;或者在利益、名气或毕业压力等外界因素的诱惑下故意忽视科学道德,丢掉原有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做出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捏造或篡改实验数据、对他人成果不加摸索或求证地直接引用或挪用、找人代写论文,只为了达到毕业或者其他的目的。这种科学道德意识薄弱及罔顾科学精神的扭曲的学术价值观不仅造成了研究生中屡见不鲜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而且未来还将严重地影响我国学术创新的发展。此外,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科研品格同时也是科研人员诚信意识的一个体现。众所周知,诚信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立世之本,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泛滥也反映了研究生群体诚信意识的缺失。

2.教育及评价制度不完善

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日渐泛滥与不完善的教育及评价、惩处制度密切相关。

(1)学校教育欠缺

学校科学道德相关教育欠缺,这也是我国高校“重智育轻德育”政策的一个贻害。高校更多注重的是对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对科研素养方面的德育教育重视度不够。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并未开设科学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学术规范相关的讲座、宣传也很少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研究生对科学道德缺乏认识。此外,研究生导师对于研究生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行为养成的不作为,或者一些不良导师自身作为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榜样”或为了职称、利益等因素对学生学术造假行为的默许,均对研究生科学道德的养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学术评价形式单一,评审过程漏洞太多

目前高校对研究生的学术评价形式太过单一,通常以发表论文甚至仅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衡量研究生科研成果验收的方式。而这无疑将导致研究生为了增加论文数量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方式,即抄袭他人成果、肆意篡改实验数据或找枪手代写论文等等以此来提高自身在现有评价体制下的学术能力。

此外,研究生论文在发表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杂志或其他机构在利益或其他因素的驱使下简化对论文的评审或查新不清等一系列的漏洞,使得很多存在剽窃或作假行为的论文得以顺利发表。这些评审上的漏洞也助长了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嚣张气焰。当然,熟识评审专家的人情关系也是这些漏洞中的重要因素。

(3)惩处制度不严

目前,我国不仅缺乏对科研人员科学道德进行监督的相关学术监督制度,而且对已发现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也缺乏应有的惩处力度。高校内若发生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大多数也只是内部解决以维护学校的声誉,虽然有些严重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经过媒体曝光后受到了有关监督部门的惩处,但这种受到严惩的低几率使得科学道德失范行为虽然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但仍未引起科研人员的警醒。惩处制度不严,使得高收益低风险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仍在学术界不断发生,并且愈演愈烈。

二、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建设的措施和途径探索

少数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不仅败坏了研究生的学术风气,而且还将严重地影响学校乃至我国学术界的声誉。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加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建设。

1.加强研究生自身科学道德素质的培养

科学道德教育是培养研究生科学道德素质的关键因素。高校应将科学道德规范列入校规,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即进行说明,明确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将会受到的严厉处罚,敲响研究生的科学道德警钟。另外,高校还需要开展科学道德规范相关的课程;联合各个学院、各级学生组织多举办一些科学道德规范类的讲座、征文活动;辅导员老师也可通过组织班会进行科学道德失范行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研究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危害性,树立研究生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强化其科学道德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研究生自身的科学道德素质培养,从源头上掐断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当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科学道德规范建设,杜绝导师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也会给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榜样,督促其遵守科学道德规范。

2.建立健全的学术管理评价制度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健全的学术管理评价制度是高校减少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必不可少的利器之一。首先,高校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评价模式。不以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评价研究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及研究生毕业的硬性指标,可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或更多、更细致地关注研究生发表论文及毕业论文的质量。其次,可以采用“连坐法”要求导师对学生发表论文的真实、创新性进行审查及确认,一旦发现研究生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那么审查导师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从而减少研究生由于来自导师的压力或不良影响而发生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另外,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审上严把质量关,可成立专业的、公平的、学校回避的评审流程,确保研究生论文的真实及原创性。再次,加强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惩处力度。我国高校在处理科学道德失范行为上的力度不够也使得科学道德失范者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加强管理并加大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惩处力度,将研究生及科研人员的这种侥幸心理扼杀在萌芽之中,让其心生畏惧,从而不敢轻易做出科学道德失范的行为。最后,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某些急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学风是高校人文文化的体现,也是高校人文教育的灵魂,建立和谐、严谨的治学环境,求真务实的学术学风对于遏制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论及展望

科学道德教育是研究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高尚的科学道德是一切科研成果的基础,优良的学风建设是学生取得科研成果强有力的保障。但是近年来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问题日渐严峻,研究生科学道德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行为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这就决定了其科学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因此,论文分析研究生科学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探索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建设的相关方法,积极促进研究生科学道德的养成,使其切实认识到身为一名研究生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科研精神,诚实守信、戒骄戒躁的科研作风,坚守自己的科学道德底线,杜绝一切科学道德失范行为。

[1]贾佳.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2.

[2]杨艳.学术道德失范与学术伦理构建[D].太原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3]刘彩红.浅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24-125.

[4]马革兰.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根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2):296-297.

[5]李梅.研究生科学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6):173-174.

[6]张美君.我国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实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7]张英丽.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2(4):125-131.

[8]王沙骋.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90):68-71.

[9]杜丽.浅谈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6):65-66.

[10]牛立婧.浅谈研究生科学道德的培养与良好学风的形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9):58-59.

猜你喜欢
研究生学术论文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