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4-02-12 14:05吴永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院校

吴永华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射阳 224300)

学校校园里存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从教育角度观察,师生关系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关系。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以教师和学生双方为本,一方面要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期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高职院校校方角度来看,学校则需要努力调控教育“场”中各要素(内外、动静、软硬等各方面)的关系,让教师的教育节奏与学生的发展合拍,教学谐振,从而促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良好充分的发展。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强势地位。所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当然得先要从教师方着手。

在高职院校,我们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我们要考查今天的大的宏观背景:高职院校大量扩招,大学生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缴费上学,使高职教育更像是一种买卖;民办高职院校兴起,生源大战火热,更使教育变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这都使得师道尊严俨然无存。而学生独立意识、法制意识已经大大增强,高职教师本身对教师职业原本的内涵(如崇高性、责任感、使命感)的理解也不同于以往。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微妙,一种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正在构建中,这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之后道德伦理发生变化进行的。

一、认识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传统的师生关系虽然仍是现在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主流,但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来自学生的强烈挑战,师道尊严正经受很大的冲击。这主要基于知识的扁平化传播。学生不仅有电视、收音机等传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有电脑、手机等工具,很容易通过网络得到新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尽管是间接的)。在获得知识的迅捷程度和广度上,教师除了在既有知识的深度上强于学生,其他并没有任何优势,学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形成对教师权威的迷信。传统教育过程中唯有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垄断地位已然丧失。学生已不满足按照教师选定的教材和设计的进程,开始利用多媒体阅览室、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演示、电子邮件、专业数据库等自行设计教学过程,确定学习进度和方式。这当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一场挑战,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颠覆。

我们对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主要有这几种类型:

1.和谐型师生关系。师生融合相处,作为教师对学生教书育人,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学生亦师亦友,有威信,作为学生对教师崇敬、爱戴,也关心教师。这样师生关系并不少见,但并没有能够成为主流。

2.场合型师生关系。(1)课堂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几乎只存在于课堂上,师生之间“似有默契”“各司其职”,双方仅仅上课而已,偶尔在课堂上接触一下,课堂上,师生关系也很和谐,双方友好相处,学生认真提问,教师耐心讲解,但下课后基本各不相干,双方没有深交;(2)学期师生关系。师生存在于教师任课期间,在此期间,双方师生关系正常,相互配合,但一旦课程结束,师生关系几乎就不存在。(3)校园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存在于校园内。校园内师生关系一切正常,但在校外则显得相当陌生。这种师生关系在高职院校里最为常见。

3.对抗型师生关系。(1)师生之间若即若离。师生之间没有什么交流,关系较为冷漠,教师来上课,学生来听课,学生和教师都不会多关注对方,也不会去冒犯对方,双方仅仅是完成任务而已,双方相安无事。(2)师生关系对立。师生间关系紧张,双方从无交流,互相讨厌甚至互相指责。学生对教师并不尊敬甚至暗中对抗教师,教师对学生则感到头痛,认为学生难以教育和管理。这种对抗型的师生关系在高职院校也很常见。

二、造成师生关系不良好的原因

场合型、对抗型师生关系中,师生间紧张、对立、隔膜、僵硬,其基本原因大致来说有下面几个方面:

1.教师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中国的传统文化赋予教师近乎绝对的人格支配权和语言霸权。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并不认同学生作为人的尊严。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言听计从。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而学生则仅仅是教育的对象,这种师生关系(主客体关系)最终异变为某种“人——物关系”。于是,教师是“灵魂工程师”,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认知、喜好来任意塑造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师是“园丁”,可以自己的好恶任意修剪学生的“旁逸斜出”;也许教师们自以为就是在温柔的劝谕,实际上却在束缚学生的天性。其结果就是扭曲了学生的心性,浇灭了学生的热情。于是,隔膜、对立和怨恨,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教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的心理,职业倦怠更加严重,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观感,师生双方都会倍感压抑。

2.教育过程中的单向性和人为设定的静态师生关系。学生是人不是物,教育是一个内化而不是一种外压的过程,师生关系也是在这样一种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但是我们看到,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定位被人为设定为静态、定型的。教师被确定为“教育者”,是知识的灌输者,“教”是其职责;学生被确定为“受教育者”,是知识的接受者,“学”是其职责。在实践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强调学校的制约。这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显然不利。

3.教育过程中教师责任感的缺乏。部分教师怠于对学生的教育职责,对学生疏于管理,对学生过分自由放任。师生双方课堂之外,很少交流,缺乏感情,学生从教师那儿找不到情感寄托点,教师也不愿意在学生那里培养感情;另外,也有少数教师偏离教学本身去迁就、迎合学生,以获得较高的教学评价。庸俗的师生关系,也让学生对教师低看一等。

4.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寻租交易。考试时师生一起作弊,学生得高分,教师得好评,双方心照不宣,共同从中得利;教师利用手中对学生评价的权力向学生寻求利益,学生用金钱和其他手段从教师那里得到某种利益。上述种种情形虽不多见,但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却是致命的,纯洁的师生关系染上了铜臭味。

5.教育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人为的割裂。实践中,高职院校为了强调对学生的管教,在体制上,教学、管理、德育是分工进行的,这就导致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授业”,至于“传道、解惑”,自有辅导员、学工部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全面培养,很少参加学生的活动,缺少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无相识,就无相知,则无相爱,师生缺乏交流和相互认同。本应多层次、多侧面的师生关系蜕变为单纯的一维教学关系。这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相当不利,也影响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思考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一定是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师生关系得以重构,师生形成共生格局。教育从其本意来说,就应该是师生间信息上、情感上和行为上的双向对流,密切接触而心心相印,从而互相悦纳,相伴相依。

1.在师生的互动共生中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1)教育过程要以学生的成长为本。教育过程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尊重、关心、信任学生,把外在的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追求的目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授业”,而且应当“传道、解惑”,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教育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模式应该是:师生平等,交流双向,影响相互,教学相长。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渠道来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3)树立个性化教育思想。在师生的相互交往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够切实解决学生有关工作、生活、学习的问题。个性化的教育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消除工具主义和老板主义思想。这里的工具主义思想在高职院校里主要表现为教师有意无意地成为教学工具,教学灌输化,师生是灌输的漏斗和瓶子,作为教师的自主性降低到最低;老板主义在高职院校里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都把对方看作和自己对立、竞争的一方,特别是教师把学生看作被管理者,师生是老板和打工仔关系。

2.建立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体制基础

(1)加强师德教育,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职业责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由于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攻,天然的具有权威性。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权威的暗示效应来影响学生。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相对于辅导员和学工人员,在培养学生对待世界、对待人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道德、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自我业务上和师德方面的修养,加强自我语言和行为约束,努力自我提高。

(2)建立教师与学生联系的制度

如前所说,只有通过大量的师生活动和师生交往才能建立起来良好的师生关系。高职院校要建立一个保证师生交往频度的体制,让师生在交往互动中相识、相知、成为深交的朋友,而不是泛泛的熟人,更不是对手和敌人。学校应建立班导师制度,让教师与班级定点联系;应建立师生共同的活动制度,鼓励教师多参加学生集体活动,应建立教师与辅导员和学工人员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互相交流学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状况以及心理异常波动;应建立课外教师答疑制度,可以通过面对面或者网络来拓展课堂,避免课堂的局限性。其最终诉求是促进师生间的互相沟通,促进其认同。

3.对教师进行有关沟通技巧的培训

毋庸讳言,许多时候师生关系的紧张是由于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技巧不足,特别在高职院校,多数都是年轻教师,也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教师课程训练,经验略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有关交流沟通和青春期、青年前期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培训。

4.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教师和学生共同存在于教学这个大环境,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构建良好班级和良好宿舍,这对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极为重要。良好的同学关系能够为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

[1]曾少武.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概念的提出与影响因素分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0-13.

[2]姚琳.论高校师生关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8):126-127.

[3]李敏.学生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4]张蕾.论和谐的师生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11.

[5]汪洪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6):80-81.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