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卓越的紫砂陶成型技术

2014-02-12 17:48吴丰丽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精加工泥料宜兴

吴丰丽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首先将泥料制成坯,然后在高温中烧结才能成为产品。紫砂壶的成型方法在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说金沙寺僧的作壶方法是“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之后供春也效法寺僧“茶匙穴中,指掠内外……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按照这种做法是先将整块的泥,用匙子从中间刳空,形成一个外型,然后装上把、嘴、盖。在刳空的过程中,没有别的工具,只能用匙子,不断地用手指掠刮表面与内壁。

从出土最早的紫砂壶吴经墓中的《提梁壶》身上可看到明代嘉靖年间的制壶方法。如周容《宜兴瓷壶记》中所述,时大彬初也学供春用模,但不久则又弃模具。“五色土腻密不招容土,招则火知之,时乃故入以砂,炼土克谐,审其燥湿,展之,名曰土毡。割而登,诸月有序,先腹两端相见廉用媒土,土湿曰媒”。介绍了紫砂壶的成型方法。

在陶器成型工艺中有一种以泥片或泥条围筑、镶接的方法,此法曾广泛应用于缸、瓮、坛、罐等日用陶器的制作成型,这种制陶技法的工具繁多,尤其是制作紫砂壶的工具多达几百种。用于打、抟、拍、满、搓、挖、括、镂、勒、光、印、镌等,每一件作品都留下无数指螺纹,凝聚作者的心血,这是宜兴技法的精到之处。

紫砂壶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注浆、旋坯和印坯等几种。其中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而制作技艺的关键则是脱空成型和坯件表面的精加工。所谓精加工,系指用竹片、明针、刀具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其它专用工具,对已接上颈、脚、嘴、把手的壶口、身、盖的表面,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使紫砂壶成为精美的工艺品。在精加工过程中,用上述工具将坯体整平,并把隆起的颗粒向下挤压,使坯面平整光润。这时坯体外表形成一层较细致的表皮层,而内壁面虽在打拍泥片时也受拍打,泥料颗粒之间相对松散,烧成后制品表面呈梨皮状,内部呈现一定的气孔率。

历来全手工和半手工的争议很多,一是模具、工具使用之争,归根结底,模具也是一种工具,古时制作筋囊器型时就是依靠模子进行塑形的;其二,具体要看什么壶型,有的壶型半手工做出来比全手工更有气韵;其三,全手工壶远远比大家想象的难做,不到火候的艺师做出来的全手工壶的艺术水平远没有半手工做出来的强,而且在型制规整方面还不到位,哪怕当今国家级工艺师、高工等也不会说做一把全手工壶就是成品,很多时候做出来以后还得重新推敲琢磨。一把壶的价值,在于这把壶的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型是否规整、比例是否和谐、泥料是否优质、做工是否细致。如果是光货,壶面是否光整无暇;如果是筋囊器,那线条是否清爽利落,块面是否均匀,曲线是否自然;如果是花货,那么上面的花草树木是否自然如天成,无一点矫饰。只要这些要求都达到了,半手工和全手工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制作紫砂陶的紫砂泥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乾燥收缩小等工艺性能,为多种多样的造型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工艺前提。丰富多姿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对制作技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手工成型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精巧的手法,卓越的技艺,促成了紫砂壶造型丰富多彩的特色。

[1]《紫砂之谜》 福建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精加工泥料宜兴
宜兴釉陶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云南建水紫陶泥料配比与工艺性质对比研究
LDM法3D打印紫砂泥料的制备及参数控制
KDP晶体侧棱高效高精加工装备研制
三次参数样条在机床高速高精加工中的应用
椭球精加工轨迹及程序设计
套筒类零件内孔精加工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