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立体组网规划策略

2014-02-14 01:37孙同伦姜永涛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4年2期
关键词:网元住宅小区立体

孙同伦,姜永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中山 528402)

住宅小区立体组网规划策略

孙同伦,姜永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中山 528402)

本文结合网络建设经验,提出一套新型的立体组网策略,对城市住宅小区各场景立体网进行合理化覆盖,为以后城市住宅小区立体组网规划及深度覆盖建设提供一点借鉴。

住宅小区;立体组网;室内分布

由于用户的高速增长以及新型终端如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城市业务量快速增长,单位面积内2G网络承载要求不断创新高。同时,由于网络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用户对覆盖的需求从广度覆盖向深度覆盖转变,对网络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提升用户感知任务非常迫切。而伴随着TD-LTE时代的来临,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提高。

住宅小区立体组网规划策略就是针对城市住宅小区各场景立体网进行研究和总结并提出合理化覆盖建议,将对城市住宅小区立体组网规划及深度覆盖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1 立体组网规划覆盖思路

立体组网规划建设的实质是利用空间特点实现网络信号多种制式的多层覆盖,通过基站布局、天线高度、方向、下倾、功率、载波配置等因素,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网络容量。利用频率的多层复用降低无线环境的干扰,提高网络质量。利用无线信号覆盖特点,结合天线布点,提升移动信号深度覆盖,从而做到统一规划。

立体组网规划主要思路是通过以骨干宏站覆盖上层,以街道站、室内站等底层延伸覆盖下层,并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组网方式,在容量上提升单位面积的网络承载,在网络覆盖上加强深度覆盖,在话音质量上降低无线干扰。

2 立体组网三网规划构成

立体组网是指为实现无缝立体的深度覆盖目标,通过以中层宏站为主体、结合街道站、室内站和室分系统外拉天线对覆盖目标进行综合覆盖,并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呈现多种覆盖方式,形成立体网络结构。

立体组网在物理空间上可分为高层、中层和低层。将物理分层和频率分组结合,通过分层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基站实际覆盖范围和作用场景,达到立体覆盖的效果。

2.1 GSM和TD-SCDMA覆盖网元

GSM与TD-SCDMA立体网是由位于物理空间不同层次的各种基站共同组合而成的,不同的网元(站型)适合不同的场景。网元在立体网结构中的位置可根据需要来安排。一般的原则如下。

(1) 如果网元主要以吸收话务为主,在物理层上应设计为低层,即站址比较低,优先级最高。

(2) 如果网元主要以覆盖为主,在物理层上设计为中层,优先级最低。

(3) 如果网元兼顾覆盖和话务的吸收,在物理层上设为中、低层,优先级居中。

表1根据网元的特性,列出了不同网元和物理层层属关系。

表1 各覆盖网元层属关系

2.2 TD-LTE覆盖网元

TD-LTE覆盖网元与GSM,TD-SCDMA覆盖网元的不同之处在于TD-LTE重点考虑数据业务,所以在住宅小区组网的过程就不用考虑话音话务量的负荷,只需要专注的考虑用户的数据业务需求,也就是要重点满足高档小区的数据需求。

而高档小区就意味着小区的结构组成比较复杂,建筑用途多种多样,需要考虑住户室内、小区会所、售楼中心及一些露天娱乐场所。

TD-LTE覆盖网元主要包括室内站、分布系统外拉天线、室外分布系统。室内站是主要解决售楼中心、小区会所等密集数据需求的密封场所网元。分布系统外拉天线主要满足高层室内住户的数据业务需求。室外分布系统主要解决小区内花园、道路等露天休息娱乐区域。

3 住宅小区立体组网规划策略

3.1 总体策略

住宅小区立体组网规划主要建设分布系统,通过在公共区域布放天线的常规方式,重点关注天线口功率设计,实现深度覆盖,同时结合五类线、CATV等入户方式,对VIP户型重点覆盖;对具备安装室外天线的住宅,可以通过分布系统外拉天线方式,实现室内外协同覆盖;另外,对于旧式密集规划多层小区可适当选用中层宏站进行覆盖。

3.1.1 室内分布系统应用

由于新式花园住宅小区高端用户比重大,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相对较大,同时高层无线信号较杂乱,容易产生干扰,因此为保证满足容量和覆盖需求,建议通过室内覆盖系统重点解决高层住宅楼宇覆盖,采用“小功率、多天线”覆盖原则进行深度覆盖。

3.1.1.1 信源选取

考虑到今后各制式分布系统均采用分布式基站(BBU+RRU)的组网,不再使用其它有源设备,而住宅小区重点是保证天线口功率尽量能达到15 dBm左右,因此为了节省主干路由,充分利用基站信源功率,信源端出口的主干线不超过80 m,建议采用一体化设备;超过80 m则采用分布式拉远设备。对于存在网外干扰(ICMBAND>3)或20层以上楼宇,采用DCS1800信源。针对增补覆盖住宅区可考虑耦合原系统信源。

3.1.1.2 覆盖分区

覆盖分区在业务上主要根据容量分区和覆盖分区,其中容量分区是根据容量预测和基站小区提供容量,确定高层住宅区分小区;覆盖分区是根据覆盖区面积和单个小区覆盖面积(覆盖半径),确定高层住宅区分小区。

覆盖分区在空间上可按横向分区和纵向分区。

3.1.1.3 天线布放

通过室内分布覆盖楼层、电梯等室内公共区域和地下车库,提升移动信号深度覆盖并增加低层话务吸收。

(1)室内覆盖天线选型。楼层覆盖采用在楼层的天花板内安装室内全向吸顶天线或定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电梯覆盖采用在电梯井道内安装板状定向天线专项覆盖;地下车库安装全向吸顶天线专项覆盖。

(2)天线布放具体位置。楼层室内天线覆盖:必须保证每户都由天线主瓣直接覆盖,优先使用定向天线,楼层室内天线分布如图1所示。

电梯室内天线覆盖:电梯井道内专项覆盖一般按1副/3层,兼顾覆盖平层1副/2层安装设计。

3.1.2 分布系统外拉天线方式

图1 室内分布方式(建筑标准层)

分布系统外拉天线覆盖原理: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外拉定向天线安装于室外,并上倾或下倾一定的角度,使定向天线发射面上仰或下倾,从而使定向天线主波瓣直接对高层建筑的高层和中层低区域进行信号覆盖,解决高层楼宇的覆盖问题。它改变了传统基站天线的安装方式,通过数学计算确定覆盖高层楼宇区域所需要的天线水平波瓣角、垂直波瓣角以及天线上倾角,并根据上述参数来选择天线的型号、安装方式以及安装位置。

分布系统外拉天线应用:高层住宅室内外结合覆盖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采用不同的覆盖方式,覆盖布局应易于规划选址和施工。利用裙楼引室外天线覆盖新式花园住宅小区,城市已经应用比较普遍,以骏景台大厦为例,即在楼的南北两侧引出三面天线朝上覆盖。

3.1.3 中层宏站应用

针对旧式密集规划多层小区,由于宏站受楼体遮挡的影响比较明显,在小区内很难形成无缝覆盖,且在楼宇背向天线的一边,以及楼宇的底层和中层常存在弱覆盖的区域,同时为减少高端用户对基站的反感,建议慎用或能在小区周边寻找合适站点,且话务容量需求较小,才考虑建设宏站解决住宅小区覆盖。

3.1.4 新型接入系统应用

正常情况下,采用射频同轴分布系统,针对特别场景,如重点VIP户型或业主强烈反对建设室分系统,可考虑采用新型接入系统。

3.1.4.1 CATV耦合入户方式

CATV干放通过CATV功分器连接到分合路器的一端,移动通信信号传输到分合路器的另一端,分合路器将移动通信信号与CATV信号混合通过有线电视CATV无源分配网络传输到有源中继器,有源中继器包括分合路器、双向放大器和天线,可以将CATV信号与移动通信信号分离开来,并对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对覆盖区进行覆盖。

3.1.4.2 多业务数字分布式接入系统(MDAS)

多业务数字分布式接入系统(MDAS)主要采用网线布放,通过“小功率、多天线”方式实现定点和精确覆盖。覆盖对象主要是前期已做GSM室内覆盖系统,且住宅大楼里面有五类线入户网络。

解决思路:MDAS是一款将宽带网络的宽带业务、话音业务、IPIV业务等数据业务,和数字化的GSM与TD-SCDMA,LTE无线信号进行数据分组入户,然后由终端解分组,分别接入完成户内覆盖的深入覆盖系统将信号引入住户室内,来解决大楼内房间弱信号或高层质量差问题。如图2所示。

图2 多业务数字分布式接入系统(MDAS)原理图

4 住宅小区应用场景覆盖策略

住宅小区立体组网主要解决深度覆盖和广度覆盖两方面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用立体网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网元来构建相对合理的综合解决方案,表2为不同应用场景选用的覆盖策略。

表2 应用场景覆盖策略

5 总结

从实际实施效果来看,在住宅小区立体组网规划策略实施后,小区的信号覆盖率提升,信号强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小区的覆盖完整性有了难得的进步,同时住宅小区的用户投诉率也有明显的改善,达到了立体组网规划策略的预期效果,适用于城市各类住宅小区进行推广。

Stereoscopic networking planning strategy in residential districts

SUN Tong-lun, JIANG Yong-tao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Zhongshan Branch, Zhongshan 528402, China)

Combing with internet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reative stereoscopic networking strategies, which has a reasonable coverage to each scene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planning in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on stereoscopic network planning and deep coverage construction in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residential; three dimensional network; indoor coverage system

TN929.5

A

1008-5599(2014)02-0037-04

2013-11-26

猜你喜欢
网元住宅小区立体
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探析
住宅小区岩土勘察分析与评价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念个立体咒
一种全网时钟同步管理方法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S1字节和SDH网络时钟保护倒换原理
SDH传输网元脱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