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税制改革,多些信心和耐心

2014-02-17 23:56
环球时报 2014-02-17
关键词:税基动员税制

曹和平 日前,中国社科院公布《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的报告,其中“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来自个人所得税收入占比仅为5.8%”引起不小关注,但网络上的对应讨论多有发散之处。笔者试就理解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法和思路谈几点看法。 首先,良性动员税基资源是衡量税制可持续的基础。我国今天的税基资源和改革开放初期不可同日而语。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2200多个县财政中,盈余、持平和亏损的县各占1/3。而今天,我国最大地级市财政岁入比当年国家岁入还要多。 税基扩大是好事,但是否存在应该动员的税基资源没有动员,不该动员的税基资源却屡动不辍的制度扭曲现象?深入到税入结构中,会发现企业税占整个税收的比重大,所得税基的税入贡献少得可怜。结果是,对众多普通企业和法人收税偏高,对超大企业和超级富豪的收税偏低,因为后者拥有的避税手段是前者无法相比的。改变这种制度扭曲向良性可持续财税体制过渡显然是改革思考的切入点。 其次,具有一定智慧含金量的公民参与是税制改革成本低廉的前提。在网络和坊间舆论中,关于所得税在国家税入结构中比例太低的原因思考,绝大多数指向既得利益集团。 但很少有人向另外一维方向思考,关注我国仅向生产者征税而不向消费者征税的制度偏颇。多年来,为节约收税成本,我国一直实行销售商代消费者向国家缴税的制度。正是这种含糊,令我国失去向高收入阶层征税的基本数据通道,使得向高收入阶层收税的制度建设成本非常高。 最后,税制改革的畅顺与否还有赖于公民的信心和耐心。我国税入制度和期望相比多有不如意之处。但从历史和横向地看,我们做得还不错,应该有自信。 耐心也是必需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财政收入状况得到根本好转还是最近几年的时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欠账还没还完。比如,我国全民医保和社保政策刚刚看见全面改革的曙光,但对复转军人,尤其是复员军人的生计性保障还没有类似于美国退伍老兵那样的医疗和社保制度支撑。在网络上发散的观点中,有少量认为存在制度邪恶的判断,在自信心和耐心方面都有所不足。 总结起来,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需要在税收资源的帕累托改进意义上下工夫,制度尤其是系列制度创新是关键。要完成上述任务,我们自己关于税制改革的智慧资源和共识的形成是前提。否则,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吵成一锅粥,在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改革竞争中,就先不攻自破了。▲(作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税基动员税制
海底总动员
浅谈物业税税基批量评估
浅谈物业税税基批量评估
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建议对策
音乐迪斯尼
针对个人所得税税制进行分析
欧盟主要国家企业税政策及协调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