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路,农民老爸写童话育出“创新小才女”

2014-02-18 22:16晏尔
现代家长 2014年2期
关键词:女儿数学孩子

晏尔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女儿数学成绩差让他分外焦虑。一天,他写出一则童话故事,并把女儿所学的数学知识融了进去。没想到,女儿对这个童话故事很感兴趣。为了引导女儿学好数学,他写了近两年的童话故事。女儿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并排在班里前列。童话成了他和女儿最好的沟通方式,而且还改掉了女儿的许多不良习惯。生活中,父女俩互相督促,共同成长。如今,他出版了多部童话集,还被评为上海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女儿则在多次创作、科技大赛中获得大奖……

女儿数学成绩差,老爸写童话故事巧施教

2008年3月中旬的一天,俞月林送女儿俞雯上学的路上,还没有从她数学只考了48分的烦恼中摆脱出来。他脑子里一直在想,难道女儿和当年的自己一样,真的很笨吗?

俞月林是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的一个农民,父亲去世得早,是爷爷奶奶把他带大的。爷爷爱挑剔,经常说他笨,连他舀瓢水这个简单的动作都看不顺眼。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不好,俞月林没再读书。妈妈想让他跟爷爷学理发,爷爷不屑地说:“他那么笨,肯定学不会,带他坏了我的名声!”在爷爷的打击下,久而久之,俞月林觉得自己真的很笨。

参加工作后,俞月林发现自己并不像爷爷说的那么笨。当车床学徒,他很快就学会了,无论多难的活儿,他都能做得既快又好。做销售员的时候,他的学历在公司是最低的,但他的销售成绩比其他人都好。这说明自己并不笨。自己不笨,为什么女儿的学习成绩这么差呢?

俞雯上学后,俞月林对她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发现女儿在学习上似乎不开窍。上小学一年级时,俞月林教了女儿一句英语,整整教了8天,女儿才勉强学会。在数学方面,俞月林更是煞费苦心。每天晚上,他都会抽时间辅导女儿功课,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一次,俞月林问女儿1颗糖加3颗糖一共有多少颗糖。女儿当时能回答得出,但当他反过来问3+1等于几时,女儿却挠着头没有反应了。到了三年级,俞月林再用糖教女儿算数时,女儿抗议道:“爸爸,为什么你总是说糖,从一年级说到三年级,一点意思也没有!”女儿的抵触一度让俞月林无计可施。

昨天,女儿怯生生地把期末考试的数学考卷拿回家。俞月林拿起一看,只考了48分,他的头顿时大了。想到自己为辅导女儿花费了大量心血,却换来这么个结果,俞月林的心里五味杂陈。最让他发愁的是,女儿屡次考试分数都不高,导致她对数学已没有兴趣了。如何才能提高女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呢?

回到家,俞月林坐在桌子前苦苦思索。他在纸上随手乱画,无意中写下几个字:狼、狐狸、乌鸦。突然,他来了灵感,决定把这几个词编成一个童话故事,把数学题融入到故事中,兴许能引起女儿的兴趣!

俞月林稍加构思,很快就写了一个《巧取甜枣》的童话故事,大意是:狐狸想吃树上的枣子,却够不着,它故意激怒树上的乌鸦。盛怒之下,乌鸦摘树上的枣子来砸狐狸。狐狸计谋得逞后,还出题让乌鸦计算它到底扔了多少个枣子。故事写完后,俞月林将它放在女儿的桌子上。

晚饭后,俞雯看到桌子上放的那则童话故事,立即被吸引住了,开始全神贯注地看起来。她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又似有笑意。看到这里,俞月林心中暗喜。更让俞月林高兴的是,女儿算出结果后,主动找他核对答案。俞月林并没把答案说给女儿,而是问女儿的解题思路,然后和她一起探讨。在爸爸的引导下,看到自己得出的答案与爸爸的答案一致,俞雯高兴地跳了起来。

受女儿的鼓舞,在中学时就偏爱文学的俞月林,重新唤起了心中的文学梦。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一头扎进了题山书海,翻资料、编故事,一道道数学题被巧妙地穿插到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中。同时,他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运用到对女儿的辅导上。让俞月林高兴的是,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三个月后的期末考试,女儿的数学成绩得了92分,被老师称为数学成绩进步最快的学生!

趣味童话助她学习,为女艰辛创作乐此不疲

生活中,俞月林在妻子眼中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的脑子里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因此,写童话故事对于俞月林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如何将数学题融入童话故事中,俞月林却常常不得要领。有时,实在写不下去了,他就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夜里突然来灵感时,他会立即起床记录下来。

对俞月林这样的“神经质”,刚开始妻子有些无法忍受,有时还会吵俞月林几句。一次,俞月林浅睡眠中突然来了灵感,他翻身坐起,拧亮床头灯就开始写起来。睡得迷迷糊糊的妻子一下子被惊醒了,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当妻子睁开眼,看到俞月林拿着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就嘟哝了一句:“发什么神经呀!”俞月林没有理会妻子,只顾埋头奋笔疾书。这样的情景一多,妻子也就习惯了。

有趣的是,童话故事渐渐成了俞月林一家温馨生活的一部分。一次,俞月林将刚写好的一个故事念给妻子听。故事的大意是:咪咪(一只猫)弄了很多烟去熏恶狼国的堡垒,突然风向变了,瞬间烟倒吹过来。情急之下,咪咪鼓动其他小动物一起吹回去……看到这里,妻子乐了:“哪有这么傻的小动物,还用嘴巴吹烟,不怕呛死?”俞月林反驳道:“孩子的思维和大人不一样,不信你问女儿。”妻子去问女儿,俞雯的回答印证了俞月林的观点,夫妻二人乐得哈哈大笑。

俞月林创作了多篇数学童话故事,故事的主角“狐小妹”是一只小狐狸。俞月林喜欢看《动物世界》,最喜欢的动物就是狐狸。他认为,狐狸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狐狸是狡诈的。俞月林认为狡诈也是智慧的表现,他希望女儿也能像“狐小妹”一样聪明可爱。

在俞月林的童话故事中,数学不再抽象,而成了小动物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许多数学难题变得趣味盎然。女儿学到有关几何形体的内容时,俞月林写了一则《围栏和种树》的故事,阐明“同样周长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前者比后者面积大”这一难点;他写了篇《上了个大当》的童话故事,讲清“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知识点……凡此种种,都是以故事提出问题,用故事给出结论。

俞月林的童话故事越写越多,女儿的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好,不但每次能在90分以上,偶尔还能拿个满分。尝到了用童话故事帮助女儿学习的甜头,俞月林还把这个办法用到了其他方面。

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这时候怎么沟通,成为很多家长的困惑。对此,俞月林有两个应对方法:一是和女儿交朋友,进行聊天式的沟通;另一个就是他的拿手绝招——用童话来打动女儿,让她主动改正。

俞雯小时候卫生习惯不好,俞月林纠正多次,她依然我行我素。俞月林决定用童话故事教育她。经过精心琢磨,俞月林写了一篇《蝙蝠·孔雀·凤凰》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人们都认为最美的鸟是孔雀或者凤凰,其实不然,当初最美的鸟是鸟不像鸟兽不像兽的蝙蝠。在很久很久以前,蝙蝠、孔雀和凤凰是三姐妹,它们是鸟类中的三大美人,最漂亮的就是小妹蝙蝠。可是蝙蝠太懒,从来不洗澡,久而久之,一身漂亮的羽毛就变黑了。二姐孔雀稍微好点,至少它还经常梳理一下羽毛,然而它比较马虎,够不到的地方,就干脆不洗。时间一久,屁股就变得既脏又难看了。只有大姐凤凰特别勤快,它每天都要仔细地把全身上下洗干净了才出门,慢慢就变得美丽了……看了这个故事,俞雯很受触动,她意识到了不讲卫生带来的危害,开始有意识地纠正自己那些不好的卫生习惯。

俞月林的创作大部分都是围绕着女儿进行,女儿出现不利于成长的问题,他就会闪现出相应的灵感,用童话故事和女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他的童话,女儿的很多不良习惯慢慢改掉了。

父女同时成才,老爸出书女儿获奖

俞月林用童话故事对女儿的教育收效显著。为了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开通了博客,把自己写的童话故事贴了上去。没几天,他的博客点击量大增,许多家长跟帖留言,对他的童话故事非常欣赏,鼓励他继续写下去。

一天,一位自称是数学老师的网友给俞月林留言,建议他把他写的童话故事传到网上,那样会有更多的家长看到。俞月林听从了这个网友的建议,马上把自己的作品传到了网上,很快就受到了众多家长的关注。一个网站编辑看到俞月林的故事很有新意,就专门在网站首页进行了三次推荐。

很快,俞月林的系列童话故事引起了出版社的关注,几家出版社先后找到他洽谈出版事宜。后来,四川科技出版社占得先机,同俞月林签订了出版协议。2009年6月,俞月林的“神机妙算狐小妹系列”《智破狼巢》《兵临城下》《生死决战》一套三册图书开始在网上、新华书店出售。2013年5月加印6万册,再次向全国发行。俞月林一时成了当地的名人。他没有头脑膨胀,而是借此教育女儿:“其实每个人都不笨,都有很大的潜力可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俞月林清楚,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只有激发出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的学习越来越主动,才能把成绩提上去。俞雯读三年级时,俞月林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老师语气里透着惊喜:“俞雯的作文写得太棒了,其他班的老师也借去在班里读!”老师的这个电话让俞月林意识到,女儿在写作方面有潜力,自己应该加以引导。

俞月林告诉女儿,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灵感和坚持外,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为自己和女儿列了一个书目,和女儿展开了阅读比赛。俞月林恶补《围城》《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书籍,女儿有计划地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名著。父女俩还经常探讨书中的人物形象,互相阅读对方的读书笔记。俞月林奋笔疾书的同时,女儿也在进行构思创作。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俞雯在写作方面崭露头角,读初一时,她已经多次获得青少年创作比赛的大奖。

早在女儿上小学时俞月林就观察到,虽然她的数学成绩不太稳定,但有一样非常值得肯定,那就是女儿的创新、动手能力。从女儿8岁起,家里的电器、电脑之类的东西,俞月林都交给女儿操作。双休日、节假日,别的父母带孩子逛公园、去游乐场,俞月林却带着女儿去科技馆、世博园等场所。女儿有了什么新的创意,他就和女儿一起思考,攻克难关。

在爸爸的支持、参与下,俞雯的创新热情高涨。现在,她已经拥有两项发明专利。在2011年3月举行的第二十五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俞雯的“世博运动棋”荣获优秀青少年科学论文和创造发明一等奖。2013年11月,她因为有多项科技创造发明,被接纳为松江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院士。

看到女儿的厚厚一沓证书、奖状,俞月林颇为感慨:自己读到初中毕业也没获得过什么荣誉,而女儿初一没读完就取得了这么多成绩。由此证明,女儿不但不笨,相反还非常聪明,非常优秀!

由于读初中的女儿已经不需要通过阅读童话故事解数学题,俞月林转型写起了更偏向故事性的百科类童话。最近,他的第三套童话故事《不用学王国》一书即将出版。前两套中的第一套以战争为题材,第二套则是侦探故事,但都是教小朋友们怎样学数学,而《不用学王国》则主要向小朋友们介绍生活百科知识。鉴于俞月林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表现,目前他已顺利入选上海市2013年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面对记者的采访,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虎妈”的教育方法时,俞月林风趣地说:“我很佩服她的女儿,当然,我不佩服她。”俞月林认为,“虎妈”的女儿有所成就,更多的是因为自身很努力、能忍耐。虽然她的女儿成功了,但这只是个案,没办法应用到所有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很听话,心理承受能力也强,在重压之下,可以沿着家长设定的轨道走向成功;而有的孩子叛逆心很重,越是重压,越想逃脱;还有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比如,媒体上曾刊发过三个10岁小女孩相约跳楼的报道,她们的理由仅仅是“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虎妈”式的教育将是摧毁性的。俞月林说,教育孩子要依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挖掘其潜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这个角度看,“虎妈”并不值得盲目尊崇,因为她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家庭。

谈到育女的心得体会,俞月林深有感触地说:“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百个父母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只要信任孩子,注意方法,用心沟通,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成长的空间都非常大。”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女儿数学孩子
和女儿的日常
孩子的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错在哪里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