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釉中刻瓷

2014-02-18 03:13信德胜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刻瓷釉面彩绘

信德胜

信德胜在创作

所谓刻瓷,就是使用天然金刚石、人造金刚石、合金等硬质材料制成的刀具,以刀代笔在瓷器釉面上雕刻山水、花鸟、鱼虫、动物、人物、肖像及书法等各类题材的作品,并根据不同釉色敷色或不敷色的一种艺术。

刻瓷艺术诞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据有关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喜文善武,嗜古成癖,凡过目喜之的器物多即兴提笔赋诗颂之。宫廷艺人为保留皇帝的墨宝,使用硬质工具雕刻后敷墨色,由此一种新的陶瓷装饰手法——刻瓷艺术就此诞生。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都有此类珍藏。清代光绪年间,刻瓷艺术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有镌瓷科,朱友麟为第一届毕业生,后留校任教,他的传世作品有“一品红”等。清末民国时期,刻瓷艺术由北京传到了南京、上海等地。新中国的成立为刻瓷艺术带来了春天,北京、南京两地的工艺美术研究所将散落民间的刻瓷艺人像朱友麟、陈智光等聘为研究员,专门从事刻瓷研究。到了20世纪60年代刻瓷传入青岛,1975年淄博派人去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学习刻瓷,回厂后他们组建起第一个专业小组,自此拉开了淄博刻瓷业的序幕。近40年来,刻瓷队伍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刻瓷艺术以成为淄博陶瓷艺术的代表,也成为国家与地方对外交往的地域名片。

刻瓷主要有以下几道工序:1.在瓷器上用墨书写或绘画。2.依据瓷器上的墨稿用钻刀刻划、凿镌。3.敷色。敷色使用的颜料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墨汁:传统刻瓷艺术主要以线刻工艺为主,其敷色方法是将墨汁搽进刻线里,浸入瓷胎。因其颜色易掉,现主要在落稿和落款是使用。②国画颜料:国画颜料是水溶性颜料,敷色后必须封蜡,现在已很少使用。③油画颜料:现代刻瓷敷色普遍使用的颜料。因其干涸慢,附着力强,操作方便,易于修改,还可增加色彩层次和调整色彩关系。缺点是放置时间久的话,颜色会变淡变暗。④丙烯颜料:颜色鲜艳耐用,既有油彩的表现力,又有水彩的水溶性,附着力强,干涸快,但不易修改和调整。

对于刻瓷艺术,业内人士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首先就是对于刻瓷完成后敷色的颜料问题,有人认为陶瓷作品不应该用国画或油画的颜料,用了国画和油画的颜料就不像陶瓷了,感觉缺少了陶瓷的韵味,认为陶瓷还是应该用陶瓷颜料上色;还有人认为陶瓷烧制出来本身釉面已经非常美了,可刻瓷却反其道行之,破坏了器物釉面的美,当然也并不否认刻瓷完成后作品的美。对此,我也时常思考,是否可以把刻瓷的种类再丰富,技法再有所改进。就像陶瓷彩绘,它可以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为什么刻瓷不能呢?我在依山堂玉瓷厂任研究所所长,于是和总经理王延珠说了我的想法,他非常支持,并且同我一起投入到研究和试验中。从去年开始,大约经过了10个多月的时间,我们都在研究釉中刻瓷,经历无数成败和喜怒哀乐,在试验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釉中刻瓷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烧制成功。结合实践,在此谈谈釉中刻瓷制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器物的选择

这里所说器物的选择,不是指器形的选择,而是指釉中刻瓷需要在高温釉的器物上刻制才能成功。众所周知,陶瓷釉有高温釉和低温釉之分,釉中刻瓷在釉面上刻好后,还要重新上釉再进行烧制,低温和高温的我们都反复做过很多次的试验,发现在低温釉的器物上刻好后,再进行烧制,原来釉面的釉子就会溶解,烧好后就没有刻瓷的质感,之后我们又在高温釉的器物上刻瓷,刻好后再烧成没有出现上面所说的问题。

二、对于刻瓷的要求

传统技法有钻刀法、双勾法和刮刀法,刻瓷工艺又分为点刻、线刻和面刻。每件刻瓷作品的完成都是由这些工艺结合而成。釉中刻瓷对其工艺又有了更深的要求。因为釉中刻瓷是刻瓷完成后还要施釉再烧成,如此要反复多遍,这个过程就提高了刻瓷的要求,如果刻瓷中线条刻的过深,在经过上釉烧成的话,最终作品会被烧裂或者变形,反之刻的过浅,经过施釉和烧成的过程,最终没有了刻瓷的效果,更贴近彩绘了。

三、关于施釉与烧成

刻瓷完成后,还要再施釉、烧成。刻瓷完成后按照所设计的画面要求,首先要把刻瓷的画面上陶瓷颜料,进窑炉烧成。烧成后再施透明釉,再烧成。为了达到刻瓷效果,这个过程要反复多次。釉中刻瓷作品《关公》我就是反复施釉、烧成,进窑炉烧制5次才达到了最终我们想要的效果。窑温的控制是烧制成功的保证,当把作品放入窑室,点火后要让温度缓慢上升,每1到2分钟上升1度,这个过程要持续4个小时左右,当温度达到400度后,需要慢慢加速升温,当窑温达到1000度时就到了烧制的关键时刻,这不能光靠仪表,更多时候要用肉眼直接观察火色来判断窑温,这需要我们多积累烧窑的经验才能达到。一般一次烧成需要7到8个小时,最后再冷却、出窑,出窑后如果效果达不到,再施釉、烧成,一般一件作品要反复施釉、烧成4到5次才行,有的作品我更是烧了7次,烧成温度也是逐次降低的。

四、釉中刻瓷的种类

从釉料上我们是分为两种釉,一种是上的透明釉,另一种是上的乌光釉。我把釉中刻瓷的技法又细分了两种,一种是我直接采用的刻瓷手法,另一种是我采用了刻瓷和彩绘结合的手法。作品《十八学士》我就是采用的彩绘和刻瓷相结合的手法,《十八学士》人物众多,画面比较复杂,为了布局的疏密适当,主次分明,人物我采用了刻瓷,景物我用了彩绘,我用的是1米高的瓶,釉料上的是乌光釉,瓶内上的是透明釉。

釉中刻瓷成功后,我们又进行了古瓷窑变釉釉下刻瓷的研究和试验。现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相关发明专利申报也正在进行。在这里对釉下刻瓷就暂不做介绍了。

《十八学士》│信德盛

猜你喜欢
刻瓷釉面彩绘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刻瓷艺术浅谈
民间工艺介绍(二十三)
一种高温镁质无光釉的研制*
彩绘“未来之星”
工艺参数对日用陶瓷镁质无光白釉的影响
镁质无光白釉的研究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
聂强作品欣赏
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