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龙

2014-02-21 01:51
世界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门诊空间医院

刘玉龙

LIU Yulong

B.1968

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副院长,副总建筑师

2008 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印象最深的是和导师关肇邺先生在设计中的交流。很多人都知道,建馆二楼关办的墙上贴有一张竖直的刻度尺,每次讨论方案,关先生必要求有带比尺的粗细适宜的墨线图,有时为研究一个尺寸,我们便会比照墙上的刻度尺,来衡量一下实际的尺度;说到某个细部,关先生也会用手比划一个实际的大小,我们再想像一下这么大小的出挑会带来的光影效果……当然,更多的是关于设计之外的聊天,古今中外无所不包,阳光从窗外撒进来在桌子上留下明暗相间的影子,时间在慢慢地过去。这种对人生、对学问、对事件在价值观念上的潜移默化,我想大概是求学和工作期间最重要的收获吧。

1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园大厦

2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综合楼

3 北京生物工程中心

引子:您认为我国目前的医疗设施和中小学校建筑中,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图像:

A:北京协和医院挂号大厅,早上,熙熙攘攘的排队人群。为了能挂上号,要提前两天开始排队,保安每天下午5、6点钟就开始为排队的人逐个登记病人的名字、身份证信息以及所要挂的科室,第二天早上再根据这个顺序维持挂号秩序。

B:北京中关村某小学,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学校大门外街道被接送孩子的车辆所拥塞。

背景:

协和医院日门诊量1.2万人次,意味着每天1.5~2万人进出门诊区,专家最多时一天看148个病人(《北京晨报》)。医疗空间的组织,从最早的王字形,发展到近30年来的“医疗街”的形态,最近我们尝试“双侧医疗街”的概念,医院门诊区与机场侯机楼取得了流线上的类似性。

根据教育布局和发展规划的“原则”,小学就近入学,服务周边半径500m,中学1000m(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这意味着对小学生来说,“应该可以”步行上学。但事实上,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等造成择校成风,教育资源集中到某些“超级校”,开车送孩子上学成为常态,规划、交通、和校园入口空间的组织需要如何组织?

思考:

需要建立基于社会现实的设计反馈机制,如何探讨现实需求的合理性?

图像:

A:望京医院,白天,在拥挤的高楼之间建造了一个小花园,临城市道路是木构亭、廊,住院病人在亭廊间活动。

B:北京海淀某小学三年级教室走廊,课间,为了安全,老师规定课间学生不能下楼,走廊也没法玩,孩子们只好在教室写作业,觉得在学校“没意思”。

背景:

由于中国医院超大规模和综合门诊住院诊疗的特点,造成住院病人的地面活动空间狭小,且与门诊人流混杂。而楼层为了提高效率,减少距离,最大可能多设床位,楼层缺少公共空间,病人活动室挪作病房;阳台为了“安全”而取消;走廊空间仅满足通行,有时还有加床。

学生70%~80%的时间在普通教学楼度过,根据国家标准小学、初中适宜规模最大为30班1350生;完中及高中适宜规模最大为36班1800生;而实际情况是优质小学2000~3000生,重点中学有的多达 5000生。教学楼中公共活动空间的设置是现实的需求。

思考:

建筑不仅仅是功能的容器,如何在其中创造“非正式”空间?

图像:

A:台湾林口长庚医院,傍晚,在地下室几百米长的商业街,集中了各式小吃,成为城市人群约会聚餐集散的一个节点。

B:云南某72班寄宿制民族中学,傍晚,寄宿的高中生集中到食堂吃饭,校园周边是荒芜的田地。学校严格管理学生的进出。

背景:

苏珊·桑塔格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双重公民身份,一个属于健康王国,一个属于疾病王国。随着医院概念从治病救人向健康保障的范畴扩大,随着信息化诊疗技术的发展,医疗的模式在发生变化,两个护照共存的情况成为常态,医院和城市之间非此即彼的消极界面在消逝,“病人”和“健康人”的界限和活动区域正在发生变化。医院的界限将要重新定义。

在城市新区建寄宿制学校成为政府提升新区地价和人气的重要手段,学校仍然延续着封闭界面的模式,这种封闭界面自我完美模式的设计,对寄宿生来说,高中三年除了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之外,周边环境所能留下的记忆除了荒芜和空白,就什么也没有了。

思考:

在信息时代,体验性成为了物质空间自我救赎的手段。城市空间如何打破自我领域,消融界面?

总结:

从清晨到傍晚,从健康人到病人,从象征生长的学校到蕴含衰落的医院,“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歇尔·伯曼)。我们习惯于采用模型化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当我们为建立模型而简化已知条件的时候,问题也失去了重量和深度。面对时间层面上的不确定,除非我们正视不在场的东西,否则就无法理解当前的种种场景,我们既是这一场景的受众,也是这一过程的制造者。不同类型的建筑的共性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边界和非正式空间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一切积累快速更新,动态的环境和动态的需求使静态蓝图式的设计难以应对。面对纷繁动态的现实,以装扮个性而立命的设计师能够做到什么?应该如何编织一幅合适的社会生活场景?

猜你喜欢
门诊空间医院
门诊支付之变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萌萌兔医院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