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视内窥镜与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术引起患者应激反应的比较

2014-02-21 01:57蓝扬洪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2期
关键词: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喉镜

蓝扬+洪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帝视内窥镜(DSC)与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术引起患者应激反应,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12月收治的71例需全身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帝视内窥镜组(D组)和普通喉镜组(M组),D组行帝视内窥镜引导下气管插管,M组行普通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应激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均100%插管成功,其中D组一次成功33例、两次成功3例;M组一次成功32例,两次成功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M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D组患者的诱导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诱导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帝视内窥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成功率高,患者的应激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帝视内窥镜;喉镜;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2-0087-03

To compare the stress response of disposcope and laryngoscope guided tracheal intubation

LAN Yang HONG Hu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51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ress response of disposcope and laryngoscope guided tracheal intubation,which made for the clinical guidance. Methods A total of 71 case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December 2012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D(disposcope guided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group M(laryngoscope guided tracheal intubation),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wo grop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p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fter induction the stress response of two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e other tim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 05).The stress response of grope M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pe D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 05). Conclusion Disposcope is a success rate method to guide tracheal intubation ,which caused by small stress respons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widely.

[Key words] Disposcope;Laryngoscope;Tracheal intubation;Stress response

气管插管术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1],在抢救危重患者及行外科手术时经常需要给患者行气管插管[2]。本研究为探讨帝视内窥镜与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术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选择我院2012年6~12月收治的71例需全身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比普通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观察帝视内窥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2年6~12月收治的71例需全身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帝视内窥镜组(D组)和普通喉镜组(M组)。D组36例,其中男 20例,女 16例,ASA Ⅰ级28例、ASA Ⅱ级8例;M组35例,其中男 17例,女 18例,ASAⅠ级30例、ASAⅡ级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身高、体重、年龄等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故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x±s)

注:*与M组比较P>0.05

1.2纳入标准[3]

①所有患者根据其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4],均为ASAⅠ或Ⅱ级,均能耐受手术;②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肺、肝、肾等多器官损害疾病及严重呼吸道疾病;③所有患者均按照自愿原则。endprint

1.3方法

①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禁饮12h,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常规开通静脉通道,检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所有患者使用面罩供氧,嘱其进行3~5次深呼吸,静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顺阿曲库胺0.15 mg/kg、瑞芬太尼4μg/kg,手控呼吸3min后进行气管插管。②气管插管方法。D组:麻醉诱导前先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将DSC及气管导管外均匀涂抹石蜡油,将DSC置入导管内,前端距导管开口约0.5cm,以下颌骨颏角至舌骨长度将导管及DSC折成约100°角,连接无线发射器,将无线发射器与显示器调到同一频道,测试显示正常。麻醉诱导后以左手打开患者口腔,提起下颌,将导管从右侧口角置入口腔,沿舌面下行,通过屏幕寻找会厌,见会厌后移至正中线,绕过会厌后沿口咽线继续深入,见声门后对准声门送入导管至合适深度,退出DSC管芯,连接麻醉机,双肺听诊固定导管深度;M组:选用合适气管导管,管外均匀涂抹石蜡油,试用3号喉镜,沿舌面深入到会厌谷,挑起会厌暴露声门,置入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双肺听诊固定导管深度。

1.4疗效判定标准[5]

详细记录诱导前5min(T1)、诱导后(T2)、插管后(T3)的HR、MAP,记录插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等。对比观察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应激反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不同时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100%插管成功,其中D组一次成功33例、两次成功3例;M组一次成功32例,两次成功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的比较

注:*与M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插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比较

D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8.73±8.58)s,M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9.91±8.14)s,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发生声嘶1例、咽喉痛1例;M组术后发生声嘶1例、咽喉痛5例;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D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应激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诱导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其他时间节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HR、MAP在插管后与D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在日常抢救和全麻手术时,需要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常见方法之一,插管的成功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成功与否[6],由于患者生理结构的异常、颌面部损伤、肥胖等因素,增加了气管插管的难度,其发生率约为1.5%~12.8%,大大增加了患者麻醉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7]。应激反应(stress)是由于机体突然受到手术、感染、创伤、缺氧、失血、中毒、饥饿等强烈有害刺激时,由于下丘脑的反馈调节,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而呈现出的一种紧张状态[8]。由于进行气管插管时,可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呛咳、术后咽痛等应激反应,且随着插管操作时间延长,应激反应会随之加重[9],因此麻醉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的操作,能快速、准确、安全地完成插管[10]。普通喉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对患者的刺激大,特别是遇到困到气道时,其插管成功率受到较大的影响,相应的患者的应激反应就强烈,因此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技术上的改进,一种操作方便、插管成功率高、引起患者应激反应小的气管插管方法随之产生[11]。帝视内窥镜是近几年出现的用于辅助气管插管的一项可视技术,由一根前置镜头的可塑型硬质管芯以及视频输出设备组成,兼具可视喉镜和光棒的优点,能快速、准确、安全地完成气管插管,其操作简单且易掌握,插管操作时由于其可视技术能够充分看清患者咽喉内的具体情况,致使插管更容易进行,对患者气道、咽喉黏膜的刺激小,从而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12-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气管插管均全部成功、且大部分是在30s内完成,说明医生对两种插管技术熟练掌握;M组HR、MAP在插管后与D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M组患者应激反应明显强于D组,且术后M组患者出现声嘶、咽喉痛的例数也多于D组,说明帝视内窥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效果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帝视内窥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成功率高,患者的应激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润玖,张彧. 急诊抢救室中气管插管术应用 152 例临床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5):45.

[2] 杨科,顾权,李雪莉. 现场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78 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28.

[3] 陶林,胡建. 帝视内窥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12, 41(6):583-584.

[4] 刘俊,徐越峰.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痛觉过敏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 15-16.

[5] 王晓亮,鲍红光,赵倩,等. 帝视内镜与直接喉镜对患者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4): I0015-I0017.

[6] 林蓓. Glide Scope 视频喉镜在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2,19(1):62-63.

[7] 张粉婷,王宁,牛晓丽.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 25( 9): 24-26.

[8] 张国生,赵锦芳,朱合波,等. 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3): 210-211.

[9] 任鹏程,安丽君,吕海港,等. 地佐辛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的效果[J]. 江苏医药,2011,37(11):1296-1297.

[10] 李胜华,王长社,陆铭. 视可尼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2):121-123.

[11] 毛慧敏,刘淑香,李东丽,等. 老年患者不同喉镜及气管导管弯曲度经口气管插管的比较[J]. 河北医药, 2011, 33( 3): 361-362.

[12] 姜锋,王品. 帝视内窥镜在气管插管中应用[J]. 淮海医药,2013,31(3):60-61.

[13] 方明,王志萍,李荣,等. 帝视观察用内窥镜在清醒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J]. 江苏医药,2011,37(22):2666-2668.

(收稿日期:2013-10-14)endprint

1.3方法

①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禁饮12h,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常规开通静脉通道,检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所有患者使用面罩供氧,嘱其进行3~5次深呼吸,静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顺阿曲库胺0.15 mg/kg、瑞芬太尼4μg/kg,手控呼吸3min后进行气管插管。②气管插管方法。D组:麻醉诱导前先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将DSC及气管导管外均匀涂抹石蜡油,将DSC置入导管内,前端距导管开口约0.5cm,以下颌骨颏角至舌骨长度将导管及DSC折成约100°角,连接无线发射器,将无线发射器与显示器调到同一频道,测试显示正常。麻醉诱导后以左手打开患者口腔,提起下颌,将导管从右侧口角置入口腔,沿舌面下行,通过屏幕寻找会厌,见会厌后移至正中线,绕过会厌后沿口咽线继续深入,见声门后对准声门送入导管至合适深度,退出DSC管芯,连接麻醉机,双肺听诊固定导管深度;M组:选用合适气管导管,管外均匀涂抹石蜡油,试用3号喉镜,沿舌面深入到会厌谷,挑起会厌暴露声门,置入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双肺听诊固定导管深度。

1.4疗效判定标准[5]

详细记录诱导前5min(T1)、诱导后(T2)、插管后(T3)的HR、MAP,记录插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等。对比观察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应激反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不同时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100%插管成功,其中D组一次成功33例、两次成功3例;M组一次成功32例,两次成功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的比较

注:*与M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插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比较

D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8.73±8.58)s,M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9.91±8.14)s,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发生声嘶1例、咽喉痛1例;M组术后发生声嘶1例、咽喉痛5例;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D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应激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诱导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其他时间节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HR、MAP在插管后与D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在日常抢救和全麻手术时,需要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常见方法之一,插管的成功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成功与否[6],由于患者生理结构的异常、颌面部损伤、肥胖等因素,增加了气管插管的难度,其发生率约为1.5%~12.8%,大大增加了患者麻醉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7]。应激反应(stress)是由于机体突然受到手术、感染、创伤、缺氧、失血、中毒、饥饿等强烈有害刺激时,由于下丘脑的反馈调节,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而呈现出的一种紧张状态[8]。由于进行气管插管时,可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呛咳、术后咽痛等应激反应,且随着插管操作时间延长,应激反应会随之加重[9],因此麻醉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的操作,能快速、准确、安全地完成插管[10]。普通喉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对患者的刺激大,特别是遇到困到气道时,其插管成功率受到较大的影响,相应的患者的应激反应就强烈,因此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技术上的改进,一种操作方便、插管成功率高、引起患者应激反应小的气管插管方法随之产生[11]。帝视内窥镜是近几年出现的用于辅助气管插管的一项可视技术,由一根前置镜头的可塑型硬质管芯以及视频输出设备组成,兼具可视喉镜和光棒的优点,能快速、准确、安全地完成气管插管,其操作简单且易掌握,插管操作时由于其可视技术能够充分看清患者咽喉内的具体情况,致使插管更容易进行,对患者气道、咽喉黏膜的刺激小,从而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12-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气管插管均全部成功、且大部分是在30s内完成,说明医生对两种插管技术熟练掌握;M组HR、MAP在插管后与D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M组患者应激反应明显强于D组,且术后M组患者出现声嘶、咽喉痛的例数也多于D组,说明帝视内窥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效果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帝视内窥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成功率高,患者的应激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润玖,张彧. 急诊抢救室中气管插管术应用 152 例临床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5):45.

[2] 杨科,顾权,李雪莉. 现场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78 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28.

[3] 陶林,胡建. 帝视内窥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12, 41(6):583-584.

[4] 刘俊,徐越峰.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痛觉过敏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 15-16.

[5] 王晓亮,鲍红光,赵倩,等. 帝视内镜与直接喉镜对患者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4): I0015-I0017.

[6] 林蓓. Glide Scope 视频喉镜在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2,19(1):62-63.

[7] 张粉婷,王宁,牛晓丽.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 25( 9): 24-26.

[8] 张国生,赵锦芳,朱合波,等. 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3): 210-211.

[9] 任鹏程,安丽君,吕海港,等. 地佐辛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的效果[J]. 江苏医药,2011,37(11):1296-1297.

[10] 李胜华,王长社,陆铭. 视可尼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2):121-123.

[11] 毛慧敏,刘淑香,李东丽,等. 老年患者不同喉镜及气管导管弯曲度经口气管插管的比较[J]. 河北医药, 2011, 33( 3): 361-362.

[12] 姜锋,王品. 帝视内窥镜在气管插管中应用[J]. 淮海医药,2013,31(3):60-61.

[13] 方明,王志萍,李荣,等. 帝视观察用内窥镜在清醒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J]. 江苏医药,2011,37(22):2666-2668.

(收稿日期:2013-10-14)endprint

1.3方法

①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禁饮12h,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常规开通静脉通道,检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所有患者使用面罩供氧,嘱其进行3~5次深呼吸,静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顺阿曲库胺0.15 mg/kg、瑞芬太尼4μg/kg,手控呼吸3min后进行气管插管。②气管插管方法。D组:麻醉诱导前先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将DSC及气管导管外均匀涂抹石蜡油,将DSC置入导管内,前端距导管开口约0.5cm,以下颌骨颏角至舌骨长度将导管及DSC折成约100°角,连接无线发射器,将无线发射器与显示器调到同一频道,测试显示正常。麻醉诱导后以左手打开患者口腔,提起下颌,将导管从右侧口角置入口腔,沿舌面下行,通过屏幕寻找会厌,见会厌后移至正中线,绕过会厌后沿口咽线继续深入,见声门后对准声门送入导管至合适深度,退出DSC管芯,连接麻醉机,双肺听诊固定导管深度;M组:选用合适气管导管,管外均匀涂抹石蜡油,试用3号喉镜,沿舌面深入到会厌谷,挑起会厌暴露声门,置入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双肺听诊固定导管深度。

1.4疗效判定标准[5]

详细记录诱导前5min(T1)、诱导后(T2)、插管后(T3)的HR、MAP,记录插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等。对比观察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应激反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不同时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100%插管成功,其中D组一次成功33例、两次成功3例;M组一次成功32例,两次成功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的比较

注:*与M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插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比较

D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8.73±8.58)s,M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9.91±8.14)s,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发生声嘶1例、咽喉痛1例;M组术后发生声嘶1例、咽喉痛5例;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D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应激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诱导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其他时间节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HR、MAP在插管后与D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在日常抢救和全麻手术时,需要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常见方法之一,插管的成功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成功与否[6],由于患者生理结构的异常、颌面部损伤、肥胖等因素,增加了气管插管的难度,其发生率约为1.5%~12.8%,大大增加了患者麻醉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7]。应激反应(stress)是由于机体突然受到手术、感染、创伤、缺氧、失血、中毒、饥饿等强烈有害刺激时,由于下丘脑的反馈调节,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而呈现出的一种紧张状态[8]。由于进行气管插管时,可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呛咳、术后咽痛等应激反应,且随着插管操作时间延长,应激反应会随之加重[9],因此麻醉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的操作,能快速、准确、安全地完成插管[10]。普通喉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对患者的刺激大,特别是遇到困到气道时,其插管成功率受到较大的影响,相应的患者的应激反应就强烈,因此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技术上的改进,一种操作方便、插管成功率高、引起患者应激反应小的气管插管方法随之产生[11]。帝视内窥镜是近几年出现的用于辅助气管插管的一项可视技术,由一根前置镜头的可塑型硬质管芯以及视频输出设备组成,兼具可视喉镜和光棒的优点,能快速、准确、安全地完成气管插管,其操作简单且易掌握,插管操作时由于其可视技术能够充分看清患者咽喉内的具体情况,致使插管更容易进行,对患者气道、咽喉黏膜的刺激小,从而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12-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气管插管均全部成功、且大部分是在30s内完成,说明医生对两种插管技术熟练掌握;M组HR、MAP在插管后与D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M组患者应激反应明显强于D组,且术后M组患者出现声嘶、咽喉痛的例数也多于D组,说明帝视内窥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效果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帝视内窥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成功率高,患者的应激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润玖,张彧. 急诊抢救室中气管插管术应用 152 例临床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5):45.

[2] 杨科,顾权,李雪莉. 现场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78 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28.

[3] 陶林,胡建. 帝视内窥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12, 41(6):583-584.

[4] 刘俊,徐越峰.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痛觉过敏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 15-16.

[5] 王晓亮,鲍红光,赵倩,等. 帝视内镜与直接喉镜对患者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4): I0015-I0017.

[6] 林蓓. Glide Scope 视频喉镜在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2,19(1):62-63.

[7] 张粉婷,王宁,牛晓丽.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 25( 9): 24-26.

[8] 张国生,赵锦芳,朱合波,等. 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3): 210-211.

[9] 任鹏程,安丽君,吕海港,等. 地佐辛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的效果[J]. 江苏医药,2011,37(11):1296-1297.

[10] 李胜华,王长社,陆铭. 视可尼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2):121-123.

[11] 毛慧敏,刘淑香,李东丽,等. 老年患者不同喉镜及气管导管弯曲度经口气管插管的比较[J]. 河北医药, 2011, 33( 3): 361-362.

[12] 姜锋,王品. 帝视内窥镜在气管插管中应用[J]. 淮海医药,2013,31(3):60-61.

[13] 方明,王志萍,李荣,等. 帝视观察用内窥镜在清醒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J]. 江苏医药,2011,37(22):2666-2668.

(收稿日期:2013-1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喉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帝视内窥镜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分析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
TD-C-IV型可视喉镜与Macintosh喉镜用于实习医师气管插管训练的比较
Tosight视频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