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干预对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4-02-21 02:04姜玉华施军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2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血脂

姜玉华+施军平

[摘要] 目的 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对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1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别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辅助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肝脏彩超影像图、BMI及平均腰围、生活质量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TG、TC、LDL-C、肝肿大、BMI、平均腰围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辅助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体重,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情况,优化肝脏超声图像,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烯磷脂酰胆碱;生活方式干预;肝功能;血脂

[中图分类号] R6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2-0103-04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treatmen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IANG Yuhua1 SHI Junping2

1.Department of Digestion Liver Diseas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izhou, Ningbo 315040, China; 2.Department of Severe Liver Disease,Hangzhou No.6 Hospital,Hangzhou 31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treatmen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46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uxiliary 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treatment, liver function, blood fat, liver exceeds the average image change, BMI, waistline,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ALT, AST, TBIL, TG, TCL, LDL-C, liver enlargement, BMI, average waistline valu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HDL-C,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uxiliary 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eight, improve the patient's liver function and blood lipid, optimization of liver ultrasound imag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Liver function; Blood fat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多见疾病,多与肥胖、药物、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其中肥胖性脂肪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与不良饮食、运动习惯等直接关联。非酒精性脂肪肝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稳步上升,而大多数患者认为其主要由于肥胖造成,对人体无重大影响,因此在精神上未予重视,也未接受任何治疗,这也是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逐步进展到肝硬化、肝癌等的直接原因[1,2]。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后,应进行积极主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只有当两者有效结合时才能将临床治疗效果最大化,切实保护肝细胞功能,维护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本文选择7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辅助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同期选择73例患者作对照,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研究生活方式干预辅助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2月间收治住院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或病理诊断[4]。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26例,年龄41~68岁,平均(46.32±12.07)岁,病程2~8年,平均(4.76±1.23)年;对照组中男性46例,女性27例,年龄38~71岁,平均(47.17±12.68)岁,病程3~9年,平均(4.87±1.08)年。两组均无心肺系统的重大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超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010,规格228mg*24粒*4盒)2粒/次,3次/日,连续服用3个月后,减少药量至1粒/次,3次/日,维持此剂量12个月,停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生活方式干预,多烯磷脂酰胆碱用量及用法同对照组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具体如下:

1) 健康教育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发病与其不良生活习惯及肥胖关系密切,而此类患者多数由于在主观上认为良好生活习惯与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无直接关系,对于肥胖可能导致的各类疾病也未心存恐惧,因此导致其无节制的重复不良生活方式。因此,在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之前,应当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出现原因及与不良生活习惯的密切联系,若不及时改正生活习惯可能导致疾病恶化甚至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可能,使患者在理念上根本性地树立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视,意识到必须改正生活习惯以促进疾病康复,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至不可逆转的程度[5]。

2)饮食干预 对于患者的饮食干预应当对其每日摄入食物总热量进行控制,使其摄入热量仅可维持日常基本生活所需,长期坚持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其体重至理想状态,使肥胖患者减轻5%~10%的体质量。患者的摄入中糖类占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25%,减少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提倡以植物性食物为主[6,7]。

3)运动干预 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的体重,除了控制其饮食结构,必要的运动锻炼也是十分必要的。应当根据患者的以往运动习惯、运动耐受强度、患者体重等制定个性化运动锻炼计划,遵循循序渐进、由轻到强、由少到多的原则安排运动强度、次数及持续时间,一般多在餐后60 min左右进行。

1.3 观察指标

1.3.1 肝功能及血脂情况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情况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变化,检测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1.3.2 肝脏彩超影像图变化情况 由于我院设备功能所限,只选择治疗前后肝肿大变化差异来进行比较。

1.3.3 BMI及平均腰围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指数及平均腰围变化情况。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1.3.4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李凌江等[8]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前三个维度有5个因子,物质生活有4个因子,还包括一个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共计20个因子,评估治疗前后患者各个维度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与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ALT(26.43±6.23)U/L、AST(34.29±6.14)U/L、TBIL(16.48±2.84)μmol/L、TG(1.23±0.34) mmol/L、TC(4.76±0.68)mmol/L、LDL-C(2.14±0.34)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1.72±0.56)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肝脏彩超影像图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肝肿大69例(94.52%),对照组肝肿大67例(91.7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肝肿大为15例(20.55%),对照组肝肿大34例(46.5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354,P=0.035<0.05)。

2.3 BMI及平均腰围情况

治疗前,两组BMI及平均腰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BMI(24.39±2.74)kg/m2、平均腰围值(76.32±8.39)c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76.80±6.32)、心理功能(59.65±5.13)、社会功能(59.34±2.08)、总体生活质量(82.58±8.0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以肝小叶内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大于1/3(每单位视野)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具体可以分为肥胖性脂肪肝、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四类,其中肥胖性脂肪肝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9]。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不可逆肝损害,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约1.5%~8.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生活习惯亦随之增多,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大部分患者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未接受有效治疗,导致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1]。因此,对于临床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方式,以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避免肝细胞功能的不可逆性损伤,维护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血脂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葱白提取物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水平的机制研究
水飞蓟宾联合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