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

2014-02-23 07:21姜雪玲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13期
关键词:转折点刘易斯边际

姜雪玲/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

姜雪玲/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中国劳动市场极为庞大,这主要是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作为基础,但是伴随着自动化工业体系以及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市场无论是结构还还是供求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中国劳动市场的结构转型以及供求拐点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型;刘易斯转折点

一、引言

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体制、政策、人口结构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殊性,促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资本主义市场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是从中国劳动市场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来看,表现出的相关特征已经基本符合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但是我国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状态,是否已经完全达到了刘易斯转折点,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性。下文主要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以及供求拐点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二、刘易斯转折点理论

通过现代社会部分劳动极为密集的行业工资、劳动边际生产率的曲线,可以对刘易斯转折点理论体系加以阐述。如图1所示,横轴代表劳动量(L),纵轴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品(Q)。OW是现代部门的实际工资,0S代表传统部门的平均实际收入。WN1Q1代表最初阶段的剩余,OWQ1L1L代表最初阶段支付的工资总额。在这其中,由于现代生产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一些剩余的资金投资到新资本体系的创造上,那么资本本身持续增加,也就促使边际劳动生产曲线开始逐渐朝右方进行移动,进而达到N2Q2的级别,而在这一过程中,实际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就业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此外,现代生产部门在持续加大投资的情况下,使得边际劳动生产曲线开始二次移动,达到N3Q3的水准,这期间也就仅仅只剩下传统部门还拥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这基础上,现代生产部门也就能够通过这方面的劳动力优势,促使生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直到达到Q4为止,这一位置是刘易斯理论中的第一次转折点。此时以往传统部门表现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则不再为零,但劳动力逐渐从传统的生产部门朝着现代生产部门进行流动的过程中,会导致相关机会成本大幅度提升,那么在这基础上,现代生产部门如若不提升工资,也就无法得到足够的劳动力。

三、农业发展与刘易斯转折点

刘易斯模型本身只是对于现代化工业部门所表现出的扩展过程进行了描述,但并没有针对农业发展详细的描述,也没有给出分析结果,而后美国研究学者在刘易斯模型基础上上,来对农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描述,具体如图2所示。图2中横轴OL表示农业劳动量(L),纵轴OY表示农业总产出(Y)。OCPA所代表的,便是农业生产部门呈现出的总体曲线。从这一曲线图能够看出,整体曲线是通过两个不同形状构成:曲线OCB代表的是农业体系在劳动力不断增加情况下,其边际生产率的持续减少;而BA部分的曲线则是完全水培的,这意味着劳动力的持续增长,对于农业产品量的增长没有直接的关联,也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指数为零。那么在这一基础上,将L1L环节的劳动力从其中完全剥离之后,对农业产品量不会造成直接冲击,这部分劳动力被称之为多余劳动力。虽然说L3L1中的劳动边际超出零,但与平均产量相比较则远远不足,这是农业部门存在多余劳动力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农业部门的工资,并非是通过边际产量来确定的,而是利用OA/OL来进行决定,这方面的工资也就是一种分享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只要现代部门在进行发展期间,能够给农业部门劳动力支付略高于平均产量的工资标准,那么就能够促使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现代部门中。

图2 刘易斯转折点与农业发展

图1 劳动边际生产率与实际工资

但是一旦劳动力转移达到L1后,如果劳动力继续转移的话,农业中劳动的边际产出大于零,按照刘易斯的定义,可以把B点看成经济发展的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经济到达这一转折点后,如果现代部门想继续吸引农业劳动力,那么现代部门的实际工资就必须上涨,因为该点之后劳动边际产量大于零,劳动力如果继续转移则农业总产出就会下降,农产品价格会上升,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增加,如果实际工资不增加,则现代部门将不能吸收到足够的劳动力。

由于在L3点之前农业的劳动边际产量其曲线CBA的斜率小于农业的平均产量(即OA/OL),农业劳动力继续处于就业不足的状态。

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与刘易斯转折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批农民工向城市流动可以说是举世瞩目,截止2006年,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规模为1.32亿人,其中80%进入城市就业。然而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低,就业环境差,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根本的保障。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进入公平流动阶段。与农民工相关的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如开始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21世纪以来出现的“民工荒”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初的调查显示,约四成企业用工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方面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另一方面却是农民工社会地位得到基本尊重,工资增速加快。

五、结论

综上所述,大量国内外的研究事实都足以证明,在社会体系中,中等收入的群体发展能够为社会发展的稳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社会所表现出的合理收入分配格局,应当是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占少数,而中等收入群体占绝大多数的格局。特别是在对于政府、企业、百姓之间进行收入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当要加快百姓的收入;重点针对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几个群体之间的关联性加以调整,加速低收入、中等收入的发展速度。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构建起一个正常的劳动报酬增长体系,确保经济得以稳定的发展。

[1]刘洪银.从中国农业发展看“刘易斯转折点”[J].西北人口.2009(04).

[2]宋世方.刘易斯转折点:理论与检验[J].经济学家.2009(02).

[3]李月.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台湾20世纪60-70年代经济政策的分析及借鉴[J].财经问题研究.2008(09).

猜你喜欢
转折点刘易斯边际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超可加对策的边际等分集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青春的一场告别仪式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解构:收入分配与库兹涅茨转折点
基于方差分析的回归元边际贡献的实证研究
刘易斯:被自大击败的拳王
不要轻视任何对手
pH对高甲氧基果胶NMR转折点蔗糖浓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