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老墙土的寓意

2014-02-26 13:23
中华儿女 2014年4期
关键词:老墙祖屋祖宗

记得余16岁从军,走下云贵高原,投笔从戎去处,乃南方一莽林。范仲淹称此地,终年阴晦不晴。烟锁大江,夜雨潇湘,春则牛毛细雨,夏则潮涨池潭,秋后万木萧索,一场冷雨接连一场,次第冰凝楚地,天地皆白。大莽林中,则瘴气横行,犹如瘟神巡弋于苍生之顶。

老妈担心余水土不服,特用棉纸,包了一块老墙土,郑重递于余手,儿行千里,惟母担忧。人在他乡,最恐遇上闹肚子之事。若遇,西药无用,可掰家乡老墙土一块,入杯,沉淀,澄清,然后煮沸,服下可病愈。包治百病,余信以为真。行前,小舅妈于灯下数晚,纳鞋底,特为余做了一双毛布底的布鞋,女工极精致,令余带之入行伍。几十年间,一块老墙土,一双布底鞋,余一直带于身边,埋于箱底。

羁旅漫漫,几度迁徙。余25岁入京畿,年渐长,天涯万里蔽履犹在,寄寓他乡未遇水土不服。恕余愚钝,冥顽不灵,始终不知老妈用意。四十不惑方顿悟,原来老妈是让余不论走多远,地位爬多高,莫忘乡土、乡情、乡韵,念故乡之远,悯苍生之艰,畏天地之大。心系天地国师亲。

四十载已矣。我辈乡音未改,鬓毛已衰。奋斗半生,也算事业有成,归乡见父老,仰不愧天地,俯不辱祖宗。然,欲回乡时,却发现自己亦沦为弃子,故乡不可望兮,早已沦陷。或被强拆开发,或被千村并镇,或被一条高速公路碾过祖坟,或所有青壮年皆入城打工了,留下童叟妇孺,空阔村落,只有几缕炊烟浮浮冉冉。

炊烟袅袅,是每个游子归乡的坐标啊。返归故里,为的是不辱没宗祖之祠;乘辇而行,为的是不负父老之厚望。可时下余发现,君无归处,卿无家乡,亦没了千古如斯的乡愁。无故里可归,等于断了我辈之文化血脉,家祠被毁,祖先牌位旁落,千载亲情浓浓的乡情乡谊不再。并村入楼,门相望,人却不识,相忘于村落,再不闻鸡鸣犬吠之声,亦无种菊东篱下的寂静与境遇。

田园将荒芜兮,实则是心灵荒草萋萋。试看今日之天下,为何有的村官、县官、州官心无敬畏,性多暴戾,贪得无厌。皆因其心中早已没故乡可依,没祖宗可畏,没千夫可指。不怕辱没祖宗,故胆大妄为,何惧父老所指,故沦为窃国硕鼠,干尽营营苟苟之事,礼义廉耻尽失,甚至连做人为官的底线和边界都没了。

我辈幸哉,老将之至,心中仍存有故乡的余温。那一抔老墻土,寄寓着故土情深,那一双毛布底鞋,维系着父老乡亲一双双期待之眸。不论走多远,忘恩负义之心,切不可有;数典忘祖之亊,切不可为;鱼肉百姓之事,切不可做。血浓于水,惟有回到故乡,血才能沸腾。

我辈不幸,祖屋已成废墟,乡场陷落。没了乡愁,便没了在祖屋阁楼上听雨的屋檐,没了乡埸上望月的谷堆、麦秸,自然就没了草丛树林里捉萤火虫的暮色苍茫,更没了诗意和浪漫。缪斯之魂、屈子之魂、游子之魂,故乡归途荒芜,英雄剑侠、文人墨客,凡夫俗子之魂,皆无处可安妥。

问卿能有几多愁?好一个乡愁了得,乡愁是什么?是无病呻吟,是文人矫情?抑或是病,还是命?

余以为,命也!余之庆幸,命中还有那一抔老墙土可接祖宗地气,路上还有那双毛布底鞋,可行天涯。 责编:张惠清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墙祖屋祖宗
《老墙》
祖屋
老墙
寂寞的祖屋(外一首)
《钢琴课》中威尔逊的民族追寻
穿越时空探访“祖宗”
老墙
祖屋的夜晚
祖屋
老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