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籼粳杂交稻浙优18播种期试验

2014-02-28 01:55刘才高周爱珠徐刚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籼粳单季播种期

刘才高,周爱珠,徐刚勇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农作物管理站,浙江衢州 324022)

单季籼粳杂交稻浙优18播种期试验

刘才高,周爱珠,徐刚勇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农作物管理站,浙江衢州 324022)

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籼粳杂交稻浙优18感光性较强,早播不能早熟与增产,在衢州以5月10日播种较为适合。

杂交稻;浙优18;播种期;衢州

浙优1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利用不育系浙04A与恢复系浙恢818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1]。浙优18感光性强,属中迟熟晚稻,表现长势繁茂、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叶姿挺拔、剑叶较长、叶色深绿,穗大粒多、着粒密、半叶下禾,成熟期转色好、谷粒饱满、谷色金黄,粒长椭圆、稃尖无色无芒,抗逆性强[2-4]。为明确浙优18在衢州作单季栽培的播种适期及产量潜力,特进行播种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在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段家村大田畈进行,前作为空闲田,土壤属砂壤土,肥力中等,分布均匀。供试浙优18种子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提供。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4月10日、4月25日、5月10日、5月25日、6月9日、6月24日6个播种期处理。采用常规湿润育苗。移栽密度为30cmx20cm, 667 m2基本苗为1.11万。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3.33 m2(2.70 mx 4.94 m)。两边靠线种植,共10行,每行26丛,每个小区种植260丛。试验田四周设置保护行。大田施碳酸氢铵450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作耙面肥,栽后7 d施尿素10 kg·hm-2,栽后20 d施尿素112.5 kg·hm-2,倒2叶露尖时,施尿素45 kg·hm-2。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当地大田生产习惯。

1.3 考查项目

每处理定点调查苗情动态,记载生育进程。基本苗为移栽后7 d的苗数,最高苗为单株最高分蘖时的总苗数。抽穗结束后,考查株高、有效穗及穗粒性状,各小区实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表1可见,随着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全生育期4月10日播种的最长,为196 d,而6月24日播种的为最短,两者相差47 d。从播始历期来看,变化趋势与全生育期相似,4月10日播种的最长,为126 d,比4月25日播种的长14 d,而6月24日播种的播始历期只有83 d。由此可以说明,浙优18是一个感光性较强的杂交稻组合,早播不能早熟。这是浙优18安排茬口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表1 不同播种期浙优18的生育期表现

2.2 叶龄

由图1可看出,各播种期的叶片生长速度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尤以总叶片数的变化明显。5月10日播种与5月25日播种的主茎总叶片数最多,达18张,6月24日播种的16张,为最少。

图1 不同播种期浙优18移栽后的叶龄变化

2.3 株高与苗情

从表2看出,4月10日和4月25日播种的最高苗多,每667 m2分别为28.97万和31.97万,比最少的5月25日处理分别多8.10万和11.10万。5月25日播种的有效穗多,每667 m2为14.34万,4月25日播种的最低,为12.89万。成穗率以5月25日播种的为最高,达68.7%,最低的是4月25日播种处理,为40.3%,两者相差28.4百分点。5月10日播种的株高为134.8cm,比最矮的6月24日播种的高14.4cm。由此可见,由于浙优18具有较强的感光性,早播情况下的播始历期较长,也就是有较长的分蘖生长期,于是可达较高的总分蘖数,但这些分蘖很多属于无效分蘖,从生产角度来看是一种浪费。虽然长生育期导致了一定量的植株高度的增加,但幅度不大。另外该组合田间表现茎秆粗壮,适度增加株高对倒伏风险并没有太大影响。

表2 不同播种期浙优18的苗情及株高表现

2.4 经济性状与产量

表3所示,4月25日播种的穗长最长,达23.3cm,比6月24日播种的长4.5cm。不同播种期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差异都较大。穗型最大的是4月10日播种处理,每穗总粒数达332.4粒,比6月24日的多44.2粒。每穗实粒数的趋势与每穗总粒数的趋势一致,也是以4月10日播种的最多,达268.4粒,以6月24日播种的最少,为228.2粒。各处理结实率78.1%~80.9%,差异不明显,说明较为稳定的结实率是该组合突出的特性之一。从千粒重的结果来看,6月9日播种的最大,达24.00g,最小的是4月10日播种处理,为21.60g。不同播种期的667 m2产量为741.2~616.1 kg,以5月10日播种的产量为最高,5月25日播种的次之,最低的是6月24日播种的处理。

表3 不同播种期浙优18的穗粒结构及产量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浙优18是一个感光性强的中迟熟籼粳交杂交稻组合。在保证安全齐穗的前提下,早播与迟播对抽穗期的影响都不大,所以早播并不能早熟,同时产量也不是最高,如果从其日产量角度分析更没有优势。另外,由于感光性强,提早播种带来的是全生育期的延长。分析播始历期及齐穗到成熟的天数结果,生育期延长的主要是营养生长期中的分蘖期。由此带来的是最高苗的大量增加。但是从成穗率和有效穗的结果看出,分蘖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有效穗数的增加,也没表现出增产,说明大量的分蘖属于无效分蘖,对生产并无益处。纵观生育期、产量、穗粒结构情况,考虑茬口安排、生产成本、光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浙优18在衢州地区以5月10日播种较为适合。

[1] 王林友,王建军,张礼霞,等.杂交稻浙优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64-366.

[2] 王新斌,朱伟君,狄小江,等.晚粳稻浙优12号在温岭的试种表现及免耕直播栽培要点[J].浙江农业科学,2010(1):76.

[3] 汪美良.单季杂交稻浙优12播期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2(1):11-12.

[4] 杨伟祥,徐越坚,莫无忌,等.杂交稻浙优18在诸暨市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8):930-931.

(责任编辑:吴益伟)

S5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0528-9017(2014)05-0640-02

2014-03-12

刘才高(1964-),男,浙江衢州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l:l cg qz c h@163.com。

文献著录格式:刘才高,周爱珠,徐刚勇.单季籼粳杂交稻浙优18播种期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4(5):640-641.

猜你喜欢
籼粳单季播种期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水稻籼粳性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与判别体系的建立
利用SNP标记进行水稻品种籼粳鉴定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