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4-02-28 14:45马漫江
图书馆学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个人利益道义伦理

马漫江

(湘潭大学图书馆,湖南 湘潭 411105)

我国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马漫江

(湘潭大学图书馆,湖南 湘潭 411105)

在论述四大伦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我国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的四大因素,即社会因素、功利因素、个人利益因素及伦理道义因素,并实证分析了四大因素对信息伦理决策过程三阶段的影响,以及信息伦理决策过程三阶段间的关系。

信息伦理 大学生 影响因素

互联网开辟了崭新的网络空间,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无法在网络空间中发挥应有的效力,同时一些不正当网络文化的滋生严重冲击了传统的伦理观。国外伦理学已经奠定了较为健全的基础理论,关于伦理决策的研究注重对基础理论的验证及修正,因而多实证性研究,而国内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主要停留在吸收西方伦理学理论的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实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息伦理决策属于伦理决策的范畴,是信息时代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笔者试图在吸取国外研究精华的基础上,带动国内信息伦理决策的实证研究,同时找出伦理学理论中涉及的诸多因素与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的关系,以期利于我国大学生的信息伦理教育和培养。

1 信息伦理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国外伦理决策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而其研究领域多在企业或商业环境中。西方伦理学理论源于康德、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历史源远流长,而近年的许多研究都是建立在目的论、义务论等基础理论之上。同时伦理决策评价模型及方法的探索成果颇多,如Rest的四阶段理论[1]、Ajzen[2]的计划行为理论、Ferrell和Gresham[3]的伦理决策权变模型、Hunt和Vitell[4]的市场营销伦理模型、Ferrell、Gresham和Fraedrich[5]的整合模型等。这些理论与模型建立在伦理学基础理论之上,试图对伦理决策的过程进行解释,对影响企业伦理决策的因素进行探索。总体来讲,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的伦理决策研究已经趋于成熟。

Rest指出,伦理决策是决策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活动也可划分为情报、设计、抉择与审察4个时期,仅仅在阶段名称设定上不同。因为信息伦理决策属于伦理决策范畴,笔者谨采用Rest的观点,将信息伦理决策同样分为信息伦理认知、信息伦理判断与信息伦理意图及信息伦理行为这4个阶段:①信息伦理认知,即可以意识到信息伦理问题;②信息伦理判断,即能够对可选择的行动方案做道义评价;③信息伦理意图,即个体主观上选择何种信息行为;④信息伦理行为,即实施意图,体现为外在的道德或者不道德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这4个时期体现了行为外显前的心理活动,在实际决策中4个环节并非顺次产生,然而信息伦理决策过程整体上体现为上述阶段[6]。本研究主要调查的是前3个阶段,即信息伦理认知、信息伦理判断及信息伦理意图,而不去直接调查在某种情况下受访者采取的信息伦理行为。设计出3个场景,通过假想的行为寻求大学生对这些事情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把握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信息伦理属于伦理学一个新兴的分支,相关研究比较少,尚未出现成熟的理论和模型。相反,关于商业伦理及市场营销伦理方面的研究已经涌现出一些成熟的模型及理论。然而基础伦理学理论仍然是其研究基础,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笔者也采用传统的伦理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下文谨介绍由四大伦理学理论衍生出的四大因素。

1.1 社会因素

在哲学中,伦理相对主义主要从社会因素的角度来阐释伦理决策,指出伦理并不是客观或普遍的道德真理集合,而是坚持主张社会、文化、历史或个人境遇的相对主义。伦理相对主义者主张不存在评价伦理道德的普遍标准,不存在适用于每个人的普遍规则。相对主义立场认为道德价值只限于特定文化边界内,或个人选择的前后关系。相对论认为,所有的伦理判断是由社会或个人的标准决定的。相对主义之所以对社会科学家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解释了伦理观念的可变性。它还提供了一个解释伦理如何融入世界的方法[7]。因此,在这里可将社会文化、传统风俗、家庭因素这三方面的内容归结为社会因素。

1.2 功利因素

功利因素源自于伦理学理论中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关注的是伦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因此,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对伦理主体善恶好坏的评判。功利主义表现出强烈的道德经验主义或道德实在论色彩;它将伦理及人本身当作实现利益的手段,它遵循个体人格道德的价值论思路,较少遵循社会伦理的道义论思路;过分注重目的而轻视实现该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功利主义认为不抄袭及侵犯隐私权的伦理决策源于对学术团体的归属感或对他人或者班上其他同学的尊重。因此,根据这一理论可将个人幸福程度、团队归属及尊重意识划分到功利因素里。

1.3 伦理道义因素

伦理道义因素源自义务论,主要关注伦理道义及相关规范或个人职责对伦理决策的影响。义务论注重对伦理行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的评判,而不像目的论一样倾向于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因此,评判伦理行为的标准是它是否符合某种伦理道义[8]。伦理道义产生与社会有关,不是由个人决定的。只有与某种伦理准则相符合的行为才被认为是合法正当的。人是伦理行为的目的,不是一种工具或者手段,因此,伦理行为追求的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人格的平等和自由。因此,根据这一理论可将相关合同及规范、社会伦理道义及个人职责划分为伦理道义因素。

1.4 个人利益因素

个人利益因素源自于自我主义,主要考虑个人利益及面子因素等对信息伦理决策的影响。个人的伦理道德是行为的标准,因此,伦理行为完全可以拒绝社会伦理原则。但是并不意味着伦理主体忽略了其他人的利益[9]。伦理利己主义关注个人的长期利益。按照这一提法,个人也可能帮助他人,帮助遵守社会规则,同时如果个人认为这一行为能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的话,会给予回报。此外,对于伦理自我主义而言,慎重与伦理也相关。因此,在这里个人利益因素主要包括两小点,即慎重及自我牺牲。

2 信息伦理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原假设包括4个子假设;备择假设较为详细,分为5个,其中这5个假设又有自己的子假设。总体来说,原假设是表述四大因素与信息伦理决策过程各阶段无关;备择假设则表述四大因素与信息伦理决策过程各阶段正相关;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正相关。研究假设及各假设间的关系如表1、图1所示。

表1 研究假设

图1 假设的内容

2.2 数据的收集与调查

为了评估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和行为意图,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设计出3个场景。这3个场景分别是:剽窃、盗版和散布虚假信息。每个场景由道德困境描述以及假想的学生采取的行动组成。通过对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的访谈,他们都认为这3个场景反映了大学生真实的信息伦理困境,普遍存在于当今社会中。

本研究的调查采用了李克特七级量表,对四大伦理理论进行了分解,其中相对主义包含3个要素(能够被社会文化接受的,能够被传统习俗接受的,我的家人可以接受的),自我主义包含两个要素(小心谨慎、甘于奉献自我),功利主义包含两个要素(利益最大化、拥有很强的幸福感),义务论包含3个要素(不违反不约定俗成的规定,不违反我关于公平的想法,从道义上来讲是正确的)。根据上面对四大伦理理论的拆分得出了13道题,对每道题都给出了7个选项,从数字1到7,从不同意到同意。

表2 3个情景中各变量的均值及标准差情况

由于笔者研究的是大学生的信息伦理决策问题,因此试图通过网络调研调查到不同地区大学生的信息伦理决策方面的问题。网络调研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回261份,回收率约为87%。其中有效问卷232份,有效率约为88.9%。

3 信息伦理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描述统计,得到各变量的均值及标准差情况,如表2所示。由于本调查使用的是李克特七级量表,因此选项为1到7,共7个数字。各变量的均值大都在2~4之间,标准差大都在1.5以下。总体来说各变量的均值均匀地分散在所有的场景中,从场景1最小值2.63到场景2中最高的5.44。相对主义中的两道题的标准差较大,都在1.5以上。

从表3可以看出问卷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信度,社会因素、个人利益因素、功利因素、伦理道义因素及伦理决策过程的三阶段(信息伦理判断、信息伦理认知、信息伦理意向)的信度之值都在0.5以上,大部分都大于0.7。3个情景中的信度都较高,总信度只有功利主义稍低为0.675,其余的都在0.7以上。同时,问卷数据的效度也较好,四大影响因素的效度及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的效度都在0.7以上。因而这些数据是可靠的、可信的。

通过对四大因素及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表4可以得出,除了个人利益因素外,社会因素、功利因素及伦理道义因素都与信息伦理判断显著相关。除了个人利益因素外,社会因素、功利因素及伦理道义因素都与信息伦理认知显著相关;社会因素、个人利益因素、功利因素及伦理道义因素四大因素都与信息伦理意向显著相关。其中个人利益因素是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其他三种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进而,通过对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下结果。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计算出Pearson相关系数,从而可以得出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表5可以看出,信息伦理判断与信息伦理认知及信息伦理意向之间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里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3个变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能够自动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统计量,将其中P值最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模型。因此,这种方法比较可靠,每向模型引入一个新的变量,都要考察原来模型中的变量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否能被剔除。

表3 四大伦理理论及信息伦理决策各阶段的信度及效度情况

表4 四大因素与信息伦理决策过程相关性分析

表5 信息伦理决策三阶段的相关性分析

从逐步回归分析可知信息伦理意向与信息伦理认知正相关,非标准系数为0.513,p<0.01,R方=0.458;这与假设H5c相符;信息伦理判断与信息伦理认知正相关,非标准系数为0.368,p<0.01,R方=0.458,这与假设H5a相符,说明信息伦理判断及信息伦理意向与信息伦理认知正相关;信息伦理判断与信息伦理意向正相关,其中非标准系数为0.385,p<0.01,R方=0.475,这与假设H6b相符。总之,从上面3个表格也可以看出信息伦理认知、信息伦理意向及信息伦理判断之间正相关。这与假设H5d相符。

通过上面各个章节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四大因素(社会因素、功利因素、个人利益因素及伦理道义因素)与信息伦理决策过程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备择假设的验证情况

通过表6可以看出社会因素与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显著相关,其中与信息伦理认知及信息伦理意向线性相关;个人利益因素与伦理决策的两个阶段即信息伦理认知及信息伦理判断间关系不显著,与信息伦理意向的关系显著;功利因素与伦理决策三阶段显著相关,其中与信息伦理判断线性相关;伦理道义因素与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皆线性相关;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之间显著相关,且为线性相关关系。这表明本研究的备择假设大部分得到了验证。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四大因素与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过程关系

通过上述的相关分析,我们已经比较明确地知道社会因素、个人利益因素、功利因素及伦理道义因素与信息伦理决策各个过程的关系。总体来讲,社会因素、功利因素及伦理道义因素三者与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显著相关。在假设检验中,只有个人利益因素与信息伦理决策的最后一个过程显著相关。

①社会因素与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过程。通过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社会因素与信息伦理决策的3个过程显著相关。伦理学中的社会因素认为不存在特定的标准来评判某种行为,信息伦理判断及行为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及民族背景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大学生在进行信息伦理决策的时候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如果大学生对社会及文化等背景知识的感知越强烈,他们对信息伦理问题的认识越清楚,对信息伦理的判断越明确,所做的信息伦理决策越具有伦理性。如果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感知越弱,他们对信息伦理问题越不敏感,信息伦理判断也越模糊,所做的信息伦理决策伦理性越弱。由于伦理主体在进行信息伦理判断或者决策时难免会打上文化传统的烙印,受到家人的影响,因此调查问卷对社会因素的考察主要从文化、传统习俗及家人的角度入手。如果某一信息行为被我们的传统文化所接受,被自己的家人所接受,那么伦理主体更可能接受这一行为,这一发现与Ellis和Griffith[10]的研究结果一致。

②个人利益因素与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过程。个人利益因素将个人的动机及利益当作行为的最终标准。在本研究中,通过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可以发现个人利益因素仅与信息伦理决策中的信息伦理意向显著相关,而与信息伦理认知及信息伦理判断关系不大。通过对本次调查数据的分析后发现个人在对伦理问题进行评判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个人的利益,只有在真正地做出信息伦理决策行为的时候才考虑到个人的利益。问卷主要从行为是否谨慎,或者是否愿意做出自我牺牲两个方面来考察个人利益因素。这样通过他们对别人相关行为的调查试图窥探到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③功利因素与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过程。功利因素与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过程的3个阶段密切相关。功利因素主要指个体在进行信息伦理决策的时候,不仅仅只考虑信息行为要满足个人的利益,更多地考虑这种行为是否能够带给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他们的伦理决策会受到团体的归属感及对他人尊重意识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的团体归属感及尊重意识越强,他做信息伦理决策时对伦理的感知越强烈。反之,如果大学生的团体归属感及尊重意识越弱,他们对信息伦理问题的认知越不敏感,信息伦理判断越模糊。这就说明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必须培养他们的团队归属感及对他人的尊重意识。加强这些方面的培养会对他们的信息伦理观起到改善和加强的作用。

④伦理道义因素与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过程。伦理道义因素与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过程三阶段显著相关。伦理道义因素强调个体有责任去做他内心认为正确的事情,因此义务论与个人的价值观及伦理观息息相关。它强调的是个人人格的修养,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他们常常会考虑某些行为是否公平和正确。本研究表明,如果大学生个人修养越好,他们对信息伦理问题的感知越强烈,对信息伦理的评判越清晰,所作的信息伦理决策越具有伦理性。反之,如果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越低,他们对信息伦理问题的感知越弱,对信息伦理的评判越模糊,所做的信息伦理决策也越缺乏伦理性。

4.2 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关系

大学生信息伦理决策三过程主要包括信息伦理认知、信息伦理判断及信息伦理意向3个部分。信息伦理认知指的是信息伦理主体对涉及的信息伦理问题的看法,表明自己是否接受某一信息行为。信息伦理判断则指对某一信息行为是否道德做出评判。信息伦理意向主要表明伦理主体对某一信息行为所表现的行为趋向,比如是否欣赏其做法。三者之间的区别较为细微,能够真实地探察出大学生对某一信息伦理问题的看法,也能挖掘其信息伦理趋向[11]。在对信息伦理认知、信息伦理判断、信息伦理意向进行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伦理认知与信息伦理判断线性相关;信息伦理判断与信息伦理意向线性相关;信息伦理意向与信息伦理认知线性相关;这三者之间互相影响,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进行信息伦理决策的时候对信息伦理问题感知越强,信息伦理判断越强,所做的决策越具有伦理性。反之,如果大学生的信息伦理认知越低其信息伦理意向愈弱,信息伦理判断也愈模糊。信息伦理认知、信息伦理判断、信息伦理意向是大学生在开展信息伦理决策时的心理过程,这3个过程没有固定的顺序。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同时进行,也可能分阶段出现。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这一研究结论与Rest[1]所得出的结果一致。

这就表明大学生的信息伦理素养受到信息伦理认知及信息伦理判断和信息伦理意向的影响。这3个过程之间呈正相关。如果某大学生认为可以接受某信息伦理问题,则会认为该信息伦理问题符合伦理道德,同时也会表现出欣赏其做法的趋向。反之,则认为该行为不符合伦理道德,同时对这一行为表示不满。

如果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伦理素养,首先可以提高其信息伦理认知,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信息伦理认知一旦提升,信息伦理判断的能力自然就逐渐增强。而提高信息伦理认知和信息伦理判断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传输文化知识来实现。

[1]Rest J R,Barnett R.Moral development: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M].New York:Praeger,1986.

[2]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2):179-211.

[3]Ferrell O C,Gresham L G.A contingency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1985(3):87-96.

[4]Hunt S D,Vitell S.A general theory of marketing ethics[J]. 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1986(1):5-16.

[5]Ferrell O C,Gresham L G,Fraedrich J.A synthesis of ethical decision models for marketing[J].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1989(2):55-64.

[6]杨利军,万小渝.近10年我国信息伦理学研究的实证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2(4):7-11.

[7]叶新友,陈全松.图书馆Human Library服务的信息伦理问题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3):107-109.

[8]艾伦,格沃斯.伦理学要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9]陈廉芳,许春漫.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信息伦理问题探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61-63.

[10]Ellis T S,Griffith D.The evaluation of IT ethical scenarios using a multidimensional scale[J].ACM SIGMIS Database,2000(1):75-85.

[11]王芳,董浩.信息伦理,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的关系[J].电子政务,2012(7):2-9.

马漫江女,1973年生,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咨询与信息用户。

G201

2014-04-25;责编:姚雪梅。)

猜你喜欢
个人利益道义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情文兼具的道义承担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漫画哲理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