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茶百戏:素绠金瓶

2014-03-03 05:55章志峰
饮食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百戏志峰瓷瓶

◎章志峰

细说茶百戏:素绠金瓶

◎章志峰

章志峰,茶百戏研发人,通过对团饼茶制作、抹茶加工和分茶技巧的研究与实践,恢复了清代后逐渐失传的茶百戏技艺。茶百戏已被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百戏的基础是点茶法,点茶又是由煮茶法逐渐演变而来,所以点茶时的注汤环节就成为茶百戏成败的关键之一。点茶时为了便于在注汤时控制好水流,使落水点准确,不破坏茶面,古人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挑选,最终选择茶瓶作为注汤的工具。茶瓶有很多别名,例如“汤瓶”“执壶”“水注”等。通过这些别名,我们便可将茶瓶的用途猜个八九不离十。

关于茶瓶的质地,可以在诗词中找到线索。杨亿《陆羽井》说:“金瓶垂素绠。”苏轼《试院煎茶》说:“银瓶泻汤夸第二。”惠洪《无学点茶乞诗》说:“银瓶瑟瑟过风雨。”苏辙《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说:“无锡铜瓶手自持。”苏轼《题方子明道人东窗》说:“客到催茶磨,泉声响石瓶。”朱熹则在《按唐仲友第四状》里提到铁质汤瓶。由此可见,茶瓶分金银铜铁石几类。在宋初茶人苏廙的《十六汤品》中对这几种茶瓶有所品评:“贵欠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逸夫,品色尤宜,岂不为瓶中之压一乎。然勿与夸珍炫豪臭公子道。”与贵重如金银瓶,低廉如铜铁瓶相比,苏廙大力推崇使用瓷瓶。而同时他也反对使用不施釉的陶器,因为这样的茶瓶会严重影响茶汤的质量:“无油之瓦,渗水而有土气,虽御宸缄,且将败德销声。谚曰: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好事者幸志之。”不用金银瓶,不屑用铜铁瓶,而用瓷瓶,在如今看来,这位苏先生的选择焦虑,症结恐怕在囊中羞涩吧。

对于那些囊中从未羞涩过的皇帝、贵族和大臣而言,当然是金瓶更好些。茶百戏的大行家蔡襄、赵佶都强调使用黄金汤瓶。尽管至今在出土文物中尚未发现黄金汤瓶,但在四川德阳县孝泉镇出土了银质执壶。不过由于黄金汤瓶价格昂贵,所以难以普及,民间还是多以银瓶瓷瓶铁瓶为主。就像蔡襄所说的:“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出土文物就是这种使用状况的真实写照。

若说茶瓶的质地直接决定了茶汤口味的话,那么茶瓶的形状则决定了茶百戏的成败。宋代赵佶在《大观茶论》里对于茶瓶作了比较具体的记述:“瓶宜金银,小大之制,惟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园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由此可见,茶瓶的嘴以小为佳,小则易于控制水流,使注汤时“汤有节而不滴沥”,便于冲点。

猜你喜欢
百戏志峰瓷瓶
散乐与百戏关系考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femtosecond laser filament-triggered discharg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agnosing gas flow fields
瓷瓶里的花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庐山仙人洞》粉彩瓷瓶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芝士店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一题多变各显其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