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无惧——记攸县鸾山镇铁矿“打非治违”工作负责人陈运新

2014-03-03 06:02林洁郭雄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4年4期
关键词:挖机山镇铁矿

□文 / 本刊记者 林洁 图 / 本刊记者 郭雄

三年多的打非经历中,这样的徒步巡查进行了多少次,陈运新(前)自己都记不清了

湖南攸县东部的鸾山镇,地处湘赣交界处,边界线绵延数十公里。因为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非法采矿者铤而走险。在这片富足却暗藏危险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对盗采者无比仇恨,一次次上演着瓮中捉鳖的打非大戏,让非法采矿者闻风丧胆。他用他的汗水和担当,换来了一方的和谐安定,书写了历久弥新的勇者情怀。他就是鸾山镇党委委员,主管该镇铁矿“打非治违”工作的陈运新。

临危受命

寒冬腊月,株洲攸县鸾山镇新漕村的山斗岭上,凄厉的北风不时吹过,刮的人脸上生疼,山坡上成片的竹林随风发出阵阵声响。一个手持矿灯,头戴安全帽的中年男子,沿着崎岖的山路,一如往常穿行在丛林中。青葱绿草间,突然出现的新鲜黄土和洞穴,让他眉头紧锁。

三年多的打非经历中,陈运新风雨无阻,这样的徒步巡查进行了多少次,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今年三十七岁的陈运新,大学毕业后怀揣对乡镇工作的无限憧憬,考入了鸾山镇政府。2011年元月,组织上把铁矿打非的工作交给他,正是非法生产较为猖獗的时期。

边界上存在大量非法井口,在桃源村交界处的柑子山、东冲村交界的三斗岭、老漕村交界处的垅上等处,高峰期非法井口达几十个,有的甚至是露天开采,有人形象的描述其为“湘赣边界上的现代版‘地道战’”。

长久的无序开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河道淤塞。而湘赣边界的采矿乱象的危害远不止这些。

上百个井口在株洲攸县境内采矿,当地居民的生活、生态环境,因此受到影响。5个边界村3000多村民的生活用水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非法开采肆无忌惮,甚至将矿道挖到了农田附近,一到雨季,当地经常发生小范围泥石流。同时,这也给鸾山境内的矿区整治、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当地因争夺资源引发的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区域内的治安问题较为突出。

地方政府忧心忡忡,老百姓怨声载道。

由于地理位置的复杂性,受地方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执法管理力度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虽然采取各种措施,但两省边界上的铁矿开采局面依然混乱,非法生产屡禁不止。

临危受命,陈运新深知任务重大,暗自在心里确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用2-3年的时间,从根本上取缔湘赣边界的非法开采和违规开采行为。

首先按照国务院、省、市、县关于非煤矿山“打非治违”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鸾山实际,成立了铁矿打非治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打非队,自任队长,制订了“打非治违”工作实施方案,与相关村委会、部门单位及合法矿企业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强化了村、组、党员干部的责任,建立了信息员台账,层层落实了责任。

打非就是打仗

鸾山镇境内的湘赣交界线,崇山峻岭、绵延数十公里,地形复杂,非法生产隐蔽性强,交通又极为不便,发现和打击难度相当大,再加上非法采矿者基本上是社会闲散人员,地痞流氓、黑恶势力混杂,甚至有持枪、持刀护矿,执法环境相当恶劣。

在陈运新眼里,打非就好比是打仗,需要英勇善战的队伍和强大的战斗力。

而每一次和非法采矿者的直接对峙,都是一次勇气和毅力的较量。

由于地处边界,受山林权属纠纷、界址争议等因素影响,管理权属和执法权限难确定,相关违法案件查处难到位。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非法矿主敢于以身试法,投机取巧,采用“游击战术”偷采铁矿。陈运新面临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必须抓住非法开采的现场。

2011年11月8日下午3点多,接群众举报,老漕鹅公岭山上,有江西人正在用大型挖机进行非法露天开采。

那里路途遥远,没有直通公路。因为地处边界地带,左手湖南,右手江西。万一发现什么情况,盗采者开着挖机,几步就到了江西的地界,再想处置就难了。

“一定要抓个现行”,陈运新暗自发誓。

当这些偷矿者借着险峻的地势,梦想着大干一笔的时候,可谁也没想到,陈运新早已带着他的“战士们”,硬是靠着一双脚板爬上了陡峭的山岭。

下午5点多,当陈运新带着执法队员出现在偷矿者的面前,非法采矿人员大吃了一惊,急忙把挖机往右边开。按照原定计划,陈运新立即带领执法人员围成圈逼停了挖机。在这地冻天黑的时节,他与队员们与江西不法分子就这样僵持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增援后,才将挖机扣留回镇政府。

2012年6月,在湘赣边界的桃源柑子山上,有江西人用挖机大肆在边界上非法开采露天铁矿。为了不打草惊蛇,抓住现场,他精心部署安排,于6月29日清晨5点钟,带领打非队员带着干粮来到柑子山脚下。

没有公路通山顶,他们只好沿着陡峭的石壁,穿过茂密的树林,一步一步爬上去,“饿了就吃几口干粮,就像红军长征一样,其中的苦和累,无法用言语表达。”陈运新说。

最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难攀爬,到达山顶时,大家已是筋疲力尽。蹲点守候一个小时之后,陈运新终于在另一个山头,发现了有挖机正在非法采矿,并有数台货车在装矿。

“必须马上拦截挖机!”陈运新当机立断。

不法分子见有人来打非,便开着挖机往江西方向跑,执法人员迅速拦在挖机前不准开走。当时非法采矿者加护矿人员有十多个人,而陈运新他们只有六七个人,见执法人员比较少,江西非法采矿人员便想强行将挖机开走,无奈,他和执法人员就跟在挖机后面,眼看,就要开到江西范围,他就迅速拦在挖机前面,不准开走,而挖机司机则继续往前开,没有停下的意思,这时,他顾不上生命危险对着司机大声呵斥道:“有本事你今天就从我身上辗压过去”,见此情景,挖机司机不得已才将挖机停下。

执法行动遭到了江西不法分子的强烈反抗和阻碍,但陈运新仍然带头坚持与黑恶势力作斗争,最终等增援人员赶到后,抓住了不法分子头目,将挖机扣留。

直到这时候,陈运新才发现自己身上早已是伤痕累累。

“那真的是天降神兵,现在江西那边的非法采矿者听到陈运新这个名字就害怕!”鸾山镇党委书记刘亮这样告诉记者。

陈运新也正是凭借这种正气压倒邪气和面对黑恶势力大无畏的精神,通过多次在边界上,身先士卒带领打非队员大胆执法,将湘赣边界多年来的非法开采的嚣张气焰打压下来,三年来共拦截非法采矿的挖机上10台,货车20余台,维护了湘赣边界的正常生产秩序,确保了安全生产,在2012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会上被誉为“打非治违英雄”。

坚强无悔

铁矿“打非治违”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利益面广,关系复杂,多少人一提此事就摇头,有人管过之后,直言说打死也不管这费力不讨好的事,而陈运新却一管三年,其间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汗,甚至出过多少血,只有他自己知道。

针对湘赣边界执法难问题,陈运新多次请示省、市、县政府与江西省协调,建立了两省协调联动打非机制,打击边界非法开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常懈巡查和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加强隐患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予以重点打击,致使非法生产得到了有效遏制。

对于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打游击战的生产现象,采取设卡驻守和轮流值班的方式,予以严防死守,并实行举报有奖,坚决打击到位。

为了打非,陈运新不得不牺牲节假日休息的时间,经常晚上开展突击巡查打非,有一年甚至大年三十还在打非,为此,他牺牲了多少,无人知晓,他的家人不理解,同事不理解,亲戚朋友不理解,而他却从无怨言。

鸾山镇的非法采矿者,很不愿意让他管,甚至有人恐吓他,扬言要报复他的家人,但他从不畏惧,从不妥协,仍然勇往直前。他做事一向认真,坚持原则,打击非法生产毫不手软,不讲情面,不讲关系,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

也有好心人劝他:“非法铁矿存在已久,凭你一个人的力量也打不死,你又何必这么认真,真是蠢!”而他都义正言辞的回答:“这不是蠢的问题,这是责任和良知的问题”。是的,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青山绿水,为了社会和谐,确保一方平安,再苦、再累、再傻,他说都值得。

打击各类非法采矿活动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打防并举,建立长效防范机制。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陈运新也有系统的安排:“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和强化巡查制度、举报制度、报告制度、调度制度等日常监督管理手段,还要把集中整治和日常巡查监督结合起来,变阶段战、阵地战为持久战,全面战,从而保障专项整治工作得以持久开展。”

◎责任编辑/林洁

猜你喜欢
挖机山镇铁矿
大红山铁矿找矿前景分析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漫画与幽默
管廊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及使用
镵头咀新桥落成随想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冀东南部铁矿区重力异常特征
2015年国内挖掘机市场销售榜单出炉
八乡山镇:一个富有魅力的乡镇
恒立油缸:基建投资带动业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