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古镇

2014-03-03 09:46赵子京
时代报告 2014年3期
关键词:钧瓷老街

赵子京

神垕镇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神垕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皇封四次,因至今仍盛产各种陶瓷,“神垕古镇”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神垕的由来

关于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垕镇,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明朝,其名字的由来一直是一个谜。《新华字典》里专用字“垕”的介绍:“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而《辞海》又多次将神垕作为钧瓷故乡作了简明的介绍。从近年来出土的关沙、红陶、篦纹灰陶推断,早在夏商时期神垕就有人居住,并从事农耕和治陶,由陶而瓷的进化演变说明神垕历史与华夏文明几乎是同步的。

有关神垕之名,因何命名,始自何时,诸说不一。一说“神垕”是个星名,因神垕主山(北山即乾鸣山)低,应山(南山即大刘山)高,应山压住主山,不能出人才。古人在南山建土地庙以压低应山,在北山建天爷阁以提高主山的位置,并用天上星名命名,用以调节“风水”,愿神垕人杰地灵,民富年丰;也有人说商汤在禹州三峰山祈雨有功,当地居民为纪念他,尊商汤为神垕,将神垕取为村名。

还有一说,即明朝永乐二年,此地获瑞兽驺虞,皇帝下旨,于大刘山前建白虎庙,山后建驺虞桥,庙前庙后,神前神后,神垕之名就演绎而出。

关于神垕的“垕”字,也流传着几种有趣的传说:宋时有人把神垕钧瓷送往汴京,徽宗一见,喜不自胜,反复观赏,连称:“绝妙,奇珍!”忙问产于何地,侍臣奉告产于神后。徽宗说:“神后出此珍宝,应以土为上。”随提笔在“后”上加了一个土字,因此,神后就变成了“神(上土下后)”。南宋高宗登基后,认为把山下的土捧到头顶上,以土压人不好,于是又把土字搬到下边,改为“神垕”。到了清朝,慈禧太后很喜欢钧瓷,听了关于“后”字变化的故事,认为把土捧到头上以土压人固然不好,但踩在脚下也可惜,不如背起来好,这样又成了“神垢”。还有一说,后字原为“垕”字,下面有土墩,明穆宗朱载垕即位,为避讳,将“垕”字的土墩去掉,写成“神后”。到清朝恢复原名,又写成“神垕”。后来一直沿袭习惯用法,写成“神垕”。

神垕因产钧瓷而驰名中外,因而它的命名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建国后,禹州市人民政府和神垕镇人民政府,曾派人做过调查,并致函询过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经查验,在中国天文史上,并无“神垕”这个星名,否定了“神垕”是星名的传说,其他传说都无史可考。只有《唐六典》中记有“神垕”是十二月神之—,因它属水,神垕窑多火盛,用它命名,达到水火平衡。神垕之名可能由此而来。

至于因何命名,从传说中也不难看出,上述传说的共同点是:神垕人民对当地丰厚的瓷土资源早已相当重视了,都渴望在神灵保佑下,窑业兴旺,经济发达。即:“神”者神灵也,“后”古时称大地为“后土”,“神垕”即神灵保佑之地也。

“七里老街”古意犹存

在神垕的老街上行走,总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就好像看电影中移动的老街镜头。

青石板、古建筑以及屋顶那随风轻舞的杂草,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生活画卷的同时,更成为一种岁月静好的文化符号。畅游其中,虽然也有一些街市的嘈杂与喧嚣,但更多了一份难得的古朴与宁静。在这座因瓷而兴的城镇,古老的街道,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了神垕由蛹化蝶的历程,也承载了神垕的繁荣和千年的回忆。

在当地人口中,神垕的老街被称为“七里长街”,位于神垕的中心镇区。据了解,神垕的老街原是由驺虞河两岸的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5个古老村庄连片而成的。目前,神垕老街比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来的老街道,如东大街、老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北寨街、祠堂街、红石桥街、杨家楼街,总长度约4公里。

现存的神垕老街由东、西、南、北4座古寨和红石桥、关爷庙两个行政街道组成。驺虞河从西向东穿过老街,驺虞桥连接着东西两个大寨。每个寨子都有一个文雅的名字,如东寨为“望嵩”,西寨为“天保”等,而且和城门一样,用青石丹书镶嵌在寨门之上。寨墙高大坚固,而且都有炮楼,古时主要用做军事防御和抵挡匪患、防范洪灾,现已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那寨墙上风化的石砖,似乎在细细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由于神垕古镇处在群山怀抱之中,所以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是有坡度的,漫步其中,总觉费力。在神垕老街上,两侧的建筑保存依然完好,基本上体现了清末、民国初年的历史风貌,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特色。神垕镇老街中心的伯灵翁庙,是神垕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古典建筑,当地群众叫它“窑神庙”。该庙始建于宋代,1986年被河南省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庙内建筑原有窑神殿、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门,如今仅有花戏楼尚存。在伯灵翁庙前,门口的一对石狮子,磨痕光亮,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姿态。石狮身后的两根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灵丹宝录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走入其中,戏楼与山门合二为一,设计颇为精巧,其内三三两两的老人簇拥在一起,让这座厚重的历史建筑更显生活风情。

作为神垕曾经最繁华的街道,神垕老街沿街建筑类型十分丰富,不仅有宗教建筑,民居建筑和商号更是遍布其中,每一处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美丽的故事。在那独具传统特色的一进三、一进五的深宅大院里,现在居住的多是怀旧情结深重的老年人。午后的暖阳下,三三两两的老人闲坐街头唠嗑,显得那么安详。

那些遥远的传说

金火圣母

相传古代有个皇帝做了一个梦,看到一对红似朱砂、鲜似鸡血、晶莹透亮的花瓶,十分惹人喜爱。第二天,他派大臣四处查访,终于打听到神垕镇烧的,皇帝传下圣旨,让神垕窑工为他烧制出梦中所见的花瓶。

钧瓷窑变不易掌握,生产条件又落后,十窑九不成。可是皇帝的圣旨谁敢违抗呢?有个窑工经过千辛万苦,总算把花瓶烧出来了,送给皇帝一看,皇上大怒,当着群臣说:“这些东西和我梦中所见的根本不一样。”接着又传下一道圣旨:十天之内烧不出梦中花瓶,所有窑工满门抄斩。窑工们日夜赶烧,期限快到,仍然烧不出来。endprint

有个窑工之女名叫艳红,不仅长得美丽,而且心地善良,从小跟父辈学会了瓷器的造型和烧制手艺。此时大祸临头,艳红决心以身试火,让自己的血气渗入笼中,凝结在花瓶上。她想,反正烧不成也是死,烧成了可以为父老兄弟免去一场灾难。主意一定,当炉火烧到决定釉色的关键时刻,她登上窑顶,一头栽进窑里,但见窑中红光弥漫,红浪滔滔。出窑时,一对玉般晶润、血般艳红的花瓶亭亭玉立于世人眼前。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为她盖了庙、塑了像,让子孙后代怀念她。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金火圣母。

鸡血红

古时候,神垕有个老窑工叫王钧,老伴去世早,收养了一个儿子,起名王小,在大刘山驺虞河边以烧制钧瓷为生。

有一天晚上,王钧刚睡下,恍惚中听见有人说道:“我今奉玉皇大帝之命,特来点化你。”只见一个老人操起一根柴火棒写起来。王钧一看,是“心血”二字。正待细问,老人将手一摆,又写道:“天机不可泄露,得秘诀之后,造福人类,不可渔利他人,否则,得而复失。”写罢,飘然而去。

第二天,王钧醒来,回忆昨晚之事,原来是一场梦。说起王钧的手艺,真是出类拔萃,七里长街同行无一能比。他做的钧瓷如碗、盘、炉、鼎、瓶、洗、盆、钵等,设计合理,造型大方,就是掌握不住火候,烧出的产品常因釉向下流走过多造成报废,他为此伤透了脑筋。昨晚虽有仙翁指点,可是人的鲜血何处寻呢?左思右想,王钧最后拿定主意,决定以身试火,取得经验传给子孙。他将养子王小叫到跟前,将仙翁指点一事告诉儿子。几天后,父子俩将坯子上好釉装进窑里,点上火,连烧三天三夜,只见窑内浓烟翻滚,火苗不住地往上蹿。王钧双眼布满血丝,汗流满面,对儿子说:“孩子,就看今夜了,我饿了,你去拿个馍来。”王小不知是计,回身拿馍去了。王钧目视苍天大呼:“苍天有灵,莫负老汉一生心血。”说罢,脱光衣服,爬到窑顶,跳进熊熊的窑火中。

王小拿馍回来,见到父亲衣服,恍然大悟,遂大叫一声,气绝于地。悠悠间,王小来到大刘山上,看到一位白发仙翁正在和爹爹谈话。王小急忙赶到跟前,拉着仙翁的手说:“救救俺爹。”仙翁说:“此乃天数,命该如此。你要继承父业,烧好钧瓷,贡献世人。汝父今已位列仙籍,不必为虑。”言尽,拉着王钧直上天空。王小抬头看时,只见半空中飘落下一张纸条,拿起一看,上书“可用鸡血代替”六个大字。

众乡邻慌忙救醒王小。王小擦了擦充血的双眼,看看窑中火势,只见各种造型的钧瓷作品像涂了一层颜色一样,五光十色,艳丽夺目,十分好看。恍惚中,好像看见父亲身影一样。他悲痛地对邻居说:“不管这一窑是什么红色,都叫鸡血红。”果然,出窑后颜色最好的就数鸡血红了,此外,还有玫瑰红、海棠红、茄皮紫等颜色。人们为了纪念王钧,在神垕火神庙里塑了他的像。数百年过去了,这故事一直在神垕流传。

五子登科瓶的由来

在钧瓷诸多的品种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造型,它由六个葫芦组成,中间是一个大葫芦,大葫芦的周围有五个小葫芦与之连成一体,这个器型的名字叫“五子登科”。说起这个“五子登科”,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在我国宋朝,有一个姓窦,名禹钧,号燕山的人,年轻时发奋苦读,连年赶考却一直未能考中。后来结婚成家,心灰意冷,已无意求取功名。他膝下有五个儿子,个个聪明伶俐。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让他们阅读自家丰富的藏书,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指导孩子的学习,同时把他过去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得失都讲授给孩子听。加上他这几个儿子的刻苦努力,一个个陆续中举。这件事在当时轰动很大,朝野上下人人尽知,一时传为美谈。

为鼓励天下百姓效法窦燕山,让世人都努力学习,勤奋攻读,有志于功名,当朝皇帝就传下两道圣旨:第一,把窦燕山教子成材的事迹编入《三字经》中,流芳百世;第二,做一件永久性的器物,来纪念这件事。丞相接旨后,立即去办。第一件事,丞相让主持编写《三字经》的大臣去办,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字经》中这样几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但第二件事,丞相颇费思量,限期已过了一月,还没考虑出来。在选用什么材料上,丞相一直拿不定注意。

有一天,丞相正在书房静坐沉思,门官来报,说是专管进贡瓷器的官员来访。丞相一听,眼睛一亮:对呀,这件永久性的器物何不做成瓷器呢?瓷器是放不坏的,而且又美观。窦燕山名叫禹钧,丞相博学多才,马上联想到出产钧瓷的阳翟是大禹的故乡,那里还有大禹之子夏启即位大享诸侯的遗迹“古钧台”,而钧台附近就是御用钧窑场。丞相心里说,用钧瓷作纪念物品可能是天意。

钧瓷窑工们白天黑夜不停地轮流干,从制坯、上釉到烧成,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操作,不敢有一丝马虎。历经多次失败,终于在最后的限期内烧制出了一件精美的窑变钧瓷珍品。皇上看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丞相、贡瓷官及钧窑工匠,并御赐这件钧瓷叫做“五子登科”。“五子登科”的名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一直沿用到现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钧瓷老街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太平老街
老街味道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老街
东门老街
王亚珂 钧瓷藏品展
王亚珂 钧瓷藏品展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