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十四关”育好雏鸡

2014-03-06 20:17徐新曙陈大健高海滨江苏省滨海县畜牧兽医站江苏盐城224500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4年6期
关键词:周龄雏鸡鸡群

徐新曙 陈大健 高海滨(江苏省滨海县畜牧兽医站 江苏盐城 224500)

凡养鸡者,无论饲养肉鸡、蛋鸡还是种鸡,都要经过育雏阶段。育雏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成年种鸡的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而且影响到将来鸡群的补充和发展,甚至决定着养鸡业的成败。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必须把好以下14关。

1 引种关

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生产的目的,确定引进品种和品系的类型和数量等。对所引进的鸡种要求每只都能高产,无论雏鸡成活率、饲料利用率、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还是鸡群的生长速度、体型结构、产蛋强度、蛋的品质和蛋壳颜色等重要的经济性能,都要求整齐、稳定和规格化。另外,在一个鸡场内不宜养较多品种,一般养1~2种较易管理。

2 选雏关

要根据出壳时间和雏鸡“有膘、有毛、有骨气”的长相,采用“一看、二摸、三听”的方法,即看个体大小,胎毛色彩,绒毛稀密,站立姿势,活动状态;摸肥瘦、强弱、腹部大小和软硬度;听雏鸡的叫声高低。一般便可大致鉴别雏鸡的强弱优劣。

3 温度关

适宜的温度是育好雏鸡的关键。因此,在育雏期间必须根据雏鸡周龄大小给予适宜的温度,而且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原则是: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夜晚宜高,白天宜低;冬季宜高,夏季宜低;肉用仔鸡宜高,培育种鸡宜低,慢羽型鸡宜高,快羽型鸡宜低。育雏温度标准是:刚出壳至1周龄,以30~32℃为宜,每满1周可视情况下降2~3℃,直至4周龄时降至21℃,但不要低于20℃。总之,以雏鸡不打堆、不张口伸舌和分散均匀为适宜。

4 湿度关

第一周相对湿度为70%~75%,第2周下降到65%,第2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原生物的繁殖存活,容易诱发球虫病、曲霉菌病等;湿度过低,鸡舍内干燥,雏鸡绒毛发脆,脚趾干瘪,饮水过量,食欲不振,影响生长发育。改善办法是在舍内墙壁或过道上喷洒少量水,使水分蒸发,以达到调节湿度的目的。育雏室要勤除粪便,勤换垫料,保持清洁。

5 通风关

通风的目的在于排除舍内有毒气体,通入新鲜空气。给雏鸡通风的时间一般应选择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平时朝南的气窗应保持敞开一扇,天气寒冷时可利用走廊或天花板上的气窗通风。或将朝南气窗的玻璃换上一块麻布挡风,保持空气适度流通。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强制通风。

6 光照关

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饮水,增加运动,促进肌肉、骨骼生长发育,预防疾病,提高以后的生产性能。幼雏出壳头3天,一般采用23或24小时的光照, 强度为10.76lx,即0.37m2有1W光源。第4天以后1W/m2,第2周以后每平方米0.5W。夜间可不定时地停止光照1小时,锻炼雏鸡对黑暗的适应能力,避免发生停电而导致鸡群不安,影响雏鸡睡眠。夜间开灯还可防止鼠害引起的惊群,夏天防止蚊虫叮咬。应特别强调,从出壳到18周龄,光照的时间、强度只能逐渐减少,不能增加。

7 分群关

雏鸡分群饲养可有效地避免强欺弱、大欺小和公欺母以及出现生长发育不一致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根据鸡群实际情况,喂给所需要的日粮和便于管理。一般2周龄内每群以300只雏鸡为宜,以后可合为500只一群。最好能按品种、品系、强弱、大小和性别分群,不同品种或日龄的雏鸡不能混群饲养。

8 饮水关

有人说,雏鸡不能喝水,喝水的小鸡爱拉稀、爱糊屁股。这些说法都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恰恰相反,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都证明,雏鸡在开食之前或开食同时必须饮水,才能取得最好的育雏效果。如要说雏鸡爱拉稀、爱糊屁股与喝水有关,那是因为给鸡喝的水被细菌污染了,小鸡得了白痢杆菌病,否则是不会拉稀和糊屁股的。由此可见,雏鸡不是不能喝水,而是应该及早喂水。前3天最好饮8%的糖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促进卵黄消化吸收。3天后改饮温水,并保持清洁卫生,终日不断,源源供给。

9 开食关

开食的时间要根据雏鸡的生理机能而定。出壳早的鸡,因胚胎新陈代谢过旺,消化能力较强,开食应该早一些,一般在出壳后24小时就可开食。出壳迟的鸡,因卵黄吸收较慢,则应让其排尽胎粪后再开食,以出壳后36~48小时开食为宜。开食的饲料以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容易消化、适口性强和便于啄食为宜。开食的方法:事先提高室温,此时要求室内光线明亮,以刺激食欲。把配好的粉状饲料直接均匀地撒在洁净的浅盘或红色塑料布上,任小鸡自由采食。每次撒料不宜过多,以每次都能吃尽为度。头3天每天喂8次,第一周的周末改为7次,到第四周末喂6次,此后逐渐减少到日喂3次。开食应掌握的原则:适时开食,同时饮水,保证质量,一日多餐,少喂勤添,定时定量,不饥不胀。

10 密度关

必须根据品种、季节、性别、鸡舍结构和通风条件等灵活掌握。密度过大,会限制雏鸡活动,影响生长发育,造成空气严重污染。还由于湿度增大,体热散发困难,使鸡发闷而产生啄癖,饲料转化率下降,死亡率升高。密度过小,则设备费用大,人工增加,饲养成本高。一般原则是: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小些,常以200~300只一群为宜,在1月龄以内的雏鸡,每平方米面积以容15~20只的密度为好。

11 休息关

雏鸡休息多长时间与育雏温度和环境密切相关。在正常状态时休息和活动时间约为1:1,如果温度不适宜或环境不安静,生长发育就会受影响。

只有休息好才能食欲旺盛,发育良好。雏鸡胆小体弱,最怕惊吓。鸡群转移一次进入新环境,会影响雏鸡3天的生长。因此,在育雏期间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让鸡吃饱喝足休息好,以发挥鸡的最大生长性能。有些养鸡户,生怕压死小鸡,通宵达旦地守在育雏室内,鸡稍有趴下睡眠,就加以驱赶,引起雏群时常骚动,打乱了鸡的正常生活秩序,久而久之,造成其对生活环境产生反感和恐惧,以致影响鸡的生长速度,甚至变成僵鸡。

12 运动关

适当的运动是促进雏鸡生长发育的因素之一。雏鸡出壳后,就要给予适当的运动,以促其骨骼发育坚实,关节灵活,肌肉发达,增强肌肉的弹性和兴奋性,促进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和排泄系统的机能,从而使雏鸡食欲旺盛,体质健壮,抗病力增强。雏鸡1周龄后,只要气温正常,无风而有阳光,就可放出室外,让其尽早接受阳光,增加运动。初次放出时间以10分钟为宜,以后逐渐延长,直至整日自由出入。天气寒冷时要适当推迟,并要可在室内撒些青料或谷粒诱其运动。

13 断喙关

断喙是为了防止鸡在采食时抛损饲料和啄羽、啄肛、啄趾等恶癖。断喙一般选择在6~9日龄进行。断喙过早,鸡喙短而小,不易断均匀;过晚则喙已长硬,容易出血,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断喙时,操作人员以右手捉鸡、左手拇指放在鸡头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使鸡缩舌,以免断喙时伤舌。

14 防病关

防病是育好雏鸡的重要保证。幼雏个体小、抗病力弱,饲养密集,一旦发生疾病,控制难、传播快、死亡多及损失大。因此,在每次喂后要将食具冲洗干净并用消毒剂消毒,平时搞好育雏室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垫料要勤换勤晒,以便清除鸡粪,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雏鸡还应定期防疫,发现疫情,及时诊断,及时扑灭。

猜你喜欢
周龄雏鸡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SPF鸡如何定期监测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