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进展

2014-03-06 23:28杨桂月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2期
关键词:围产期产后产妇

杨桂月

广西贺州广济医院妇产科 542899

妊娠和分娩对于产妇及其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常常带来希望、喜悦、兴奋等正面情感。同时,分娩作为产妇的一种应激原,带来焦虑、抑郁、恐惧等复杂的心理状况,加重了产妇的心理负担,导致许多产妇在围产期心理健康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围产期产妇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表现在产妇担心是否顺利通过围产期、产妇和新生儿是否健康,以及对产妇产后能否顺利康复、哺育新生儿等多个方面。故了解围产期产妇心理并做好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对产妇顺利分娩、安全度过围产期具有重要的意义[2]。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医学护理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改变,围产期产妇的心理保健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围产期产妇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研究作一综述。

1 围产期产妇的心理状况

围产期产妇的心理状况比较复杂,常常是多种心理状况混合在一起,导致产妇的情绪变化较快,表现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积极心理状况 面对即将出生的宝宝,分娩前的产妇多满怀期待,对宝宝的容貌、未来充满憧憬。面对已经出生的健康的宝宝,分娩后的产妇都有着浓浓的母爱,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照顾好孩子,心理充满爱和喜悦。产后得到家人的细致和照顾,会让产妇觉得温暖、放松,更有信心和力量,对家人更加感恩。处于积极心理状况的围产期产妇情绪比较稳定,生活较有规律、有计划。

1.2 消极心理状况

1.2.1 恐惧焦虑症状:分娩前的腹部坠胀、腰膝酸痛,分娩中的疼痛,分娩后宫缩引起的腹痛、乳房胀痛、大量出汗等生理不适症状可以引起产妇的心理烦躁不适,尤其是初产妇缺乏经验,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3]。部分产妇分娩前担心胎儿发育是否健康、性别是否如愿、是否存在畸形,担心分娩过程不顺利、母子健康受损[4],担心分娩后不会照顾新生儿,担心新生儿生病,担心自己的形体不能恢复如初,害怕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出血、产程延长等相关并发症,担心接产的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低、责任心差,从而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既往有胎儿宫内发育迟滞、新生儿疾病或夭折经历的产妇,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关注会更多,恐惧和焦虑情绪更严重。

1.2.2 抑郁症状:抑郁症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动力不足、乏力懒动、悲伤悲观、长吁短叹、动辄哭泣、无助无力无能、自卑、负罪感、多虑烦躁、坐立不安、易激惹、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影响社会功能,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破坏,不愿出门,不愿见人,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上述症状多在产后出现,又 叫 产 后 抑 郁 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调查结果[5]显示,在分娩后的第1周,约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患产后抑郁症,产后1个月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倍。近年来在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多数产后抑郁症的产妇未经治疗而得到痊愈,但是也有些产妇症状随时间而加剧,严重时导致发展为精神病,其对家庭和社会都将带来巨大的危害。

1.2.3 精神病症状(Postpartum Psychosis,PPP):精神病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混乱、行为异常、情感错乱等,比如分娩前觉得新生儿出现在自己眼前和自己交流,分娩后觉得有人要害自己和孩子,觉得孩子是前世的敌人现在来找自己报仇等等,症状可以反复交替出现,多为急性发病,临床比较少见,发病率为10%~20%,容易对自身造成伤害。

2 围产期产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目前精神心理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导致所形成。

2.1 生物因素

2.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个体生物学的特征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精神疾病的潜在的发病原因,精神疾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据国内外调查资料[6,7]显示,精神分裂症国内群体流行学遗传调查,总患病率为5.6‰;家系遗传调查为17.5‰。有抑郁症家族病史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高于无抑郁症家族史的产妇,有抑郁症、情感障碍、焦虑症等病史的产妇出现围产期的精神心理症状的可能性高于无精神心理疾病既往史的产妇[8]。

2.1.2 躯体因素:怀孕至分娩期间产妇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妊娠期体内黄体酮、雌激素、甲状腺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明显增多,血浆内的水平明显升高,分娩后,增高的上述激素分泌量突然迅速减少,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进而导致儿茶酚胺的血浆内含量迅速减少,脑活动受到影响,情绪变得极为敏感,进而引起精神心理相关症状[9]。围产期合并症也可以影响产妇的心理状况。倪虹霞[10]报道,合并妊娠糖尿病的产妇出现焦虑、抑郁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产妇。林影等[11]报道,妊娠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产妇比正常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王梦醒等[12]报道,并发脐带绕颈的产妇在围产期的心理状况明显不良于正常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2.2 心理因素 产妇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3]。个性富于情感、易脆弱、敏感的产妇容易患有抑郁症。个性要强、追求完美、细腻的产妇容易患有焦虑症。个性不成熟、比较固执、以自我为中心的产妇容易出现冲动行为、情绪化行为。性格内向的产妇出现精神心理症状的可能性高于性格外向的产妇[14]。文化程度高、学历高、职业满足感较高的产妇出现精神心理症状的可能性低于文化程度低的产妇[15]。

2.3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围产期产妇心理状况的重要外在因素。

2.3.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是否清新、环境是否安静、住房是否宽敞、交通是否便利、经济是否富足、饮食是否可口、卫生是否整洁等多种因素,如果产妇处于不良的环境中,就会增加生理和心理的应激状态,对产妇的心理状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出现厌烦、烦躁、紧张、抑郁等症状[5]。

2.3.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围产期产妇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外在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社会支持等。研究表明[16]:孕产妇的人际关系敏感,其焦虑、抑郁的发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孕产妇的产前抑郁评分随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等社会支持水平增高而降低。围产期获得家人支持和陪伴、获得单位同事和朋友的关心和理解的产妇情感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心理状况比较健康,而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比较少的产妇容易出现心理问题[17]。

2.4 其他因素 吴垠[18]报道,未婚先孕的产妇其产前抑郁评分高于已婚产妇,这可能与未婚妇女更易产生不良心理有关。配偶的心理状况可对产妇心理产生直接影响,配偶压力越大,则产妇的产前焦虑、抑郁评分越高[19]。另外,意外妊娠、高龄初产、多次妊娠失败等均可影响围产期产妇的心理健康[20]。

3 心理护理措施

研究显示[17],围产期有精神障碍的产妇,可增加围产期风险,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率明显增高,可以降低母乳喂养率而导致婴儿身体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可对婴儿的学习兴趣产生负性影响,对婴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育产生延迟效应,对婴儿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也对产妇的精神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到产妇的正常生活质量和社会家庭关系。所以,对围产期产妇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是重要且必要的。

3.1 针对生物因素

3.1.1 针对遗传因素:遗传基因无法改变,但是对于有精神心理疾病家族史和既往史的产妇可以给予及时而必要的提醒,告知产妇对自身的心理状况保持警惕,如果没有出现要防患于未然,如果已经出现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产妇心里有数,有助于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3.1.2 针对躯体因素:做好孕期体检,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脐带绕颈等问题,给予及时干预,使产妇的生理状况维持在正常范围,尽量减少躯体因素带给产妇的精神心理不良影响。在第一产程要全面检查产妇的身体状况,对产程、母儿情况进行细致观察,指导产妇分娩,使其情绪稳定,嘱其在宫缩时正确利用腹压予以配合利于产程进展,同时按摩其腰腹部,利用宫缩疼痛间歇期休息。在允许条件下,鼓励产妇在宫缩间歇期下床活动,多饮水,进食宜少量多次,以确保分娩时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21]。尽量避免分娩痛带给产妇的紧张、害怕、恐惧和焦虑情绪,以及由此导致的体力消耗大、宫缩无力、疼痛耐受力降低、宫口扩张缓慢,延缓产程进展。第二产程主要是给予产妇生理、心理及情感方面的支持,利于产妇全身心放松,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痛阈值,产妇可在较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分娩,可充分调动产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2]。第三产程可能出现大出血、新生儿骨折等并发症,故应更重视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干预[4]。及时告知产妇分娩过程顺利、胎儿健康等,有助于产妇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若新生儿发生畸形等异常情况,应在子宫收缩良好、胎盘娩出后或在其他合适时间再告知并安慰产妇,以免发生产后大出血[23]。产后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尽早开奶,协助其哺乳,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

3.2 针对心理因素 护理人员态度要热情、和蔼、主动,以平等、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方式与产妇沟通,获得产妇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注产妇的性格特征,灵活运用精神动力学技术、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支持性治疗技术等心理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建议产妇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以平和的状态接纳新生儿、接纳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求助和量力而行。通过发放宣传小册子、讲座、循环播放VCD等方式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加强妊娠期的生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24],使产妇了解孕妇正常的心理变化及分娩相关知识,了解分娩的整个过程,理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各自特点,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和喂养准备,掌握分娩时的配合方法,学会产前肌肉功能、呼吸运动锻炼等内容,使产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能坦然面对围产期出现的不适,学会给婴儿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技能,避免过度紧张情绪[25],增强阴道分娩的信心,保证产妇顺利度过围产期,降低围产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顺利过渡到母亲角色。陈雅蓉[26,27]等报道,音乐疗法可以对产妇的注意力进行分散,有助于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采用腹式呼吸法、阳性激励法及渐进式松弛疗法等都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精神压力,有助于产妇的身心放松。

3.3 针对社会环境因素

3.3.1 针对环境因素:病房应保持整洁安静、通风、光线充足、色调和谐、美观,无异味、宽敞,生活用具安全、方便,床单干净舒适,利于减少产妇不良心理[28]。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声音低,尽量避免出现大的噪音影响产妇。饮食方面宜营养均衡、少食多餐,符合产妇的口味等。

3.3.2 针对社会因素:鼓励家属尤其是丈夫多给予产妇关心、理解和细心的照顾,不开心的事尽量避免产妇知道,避免增加产妇的精神压力,为产妇提供必要的家庭和社会支持[29]。部分老人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产妇可能担心家人不满意孩子性别,对于这类现象,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及时疏导产妇的精神压力,一方面组织家庭人员进行讨论,及时纠正其错误的认知观念,彻底消除产妇的顾虑,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30]。

4 总结

围产期产妇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带给产妇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围产期产妇存在的各种不同的心理状况,出现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情绪反应。不良的心理状况可以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新生儿窒息、产伤、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病率增高,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影响母乳喂养,影响新生儿的心身发育。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围产期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消除其不良情绪,改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使产妇及其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1] Gale S,Harlow BL.Postpartum mood disorders:a review of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factors〔J〕.J Psychosom Obstet Gynaecol,2003,24(4):257-266.

[2] 朱书芳,杨宇飞.围产期妇女焦虑抑郁相关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10-11.

[3] 杨桂芝.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11):162-163.

[4] 汤莉梅.分娩过程中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102-103.

[5] 陈捷,冼华凤,何志坚.湛江地区孕产妇产前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21(4):25-27.

[6] 文清,刘利华,忻剑云,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4(6):409-410.

[7] 贾守梅,冯正仪.产后抑郁症的病因评估及预防〔J〕.上海护理,2002,(3):510-511.

[8] 蒋志真,刘芳.产后抑郁症的诱因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3):110-111.

[9] 马淑红,马香书.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1,33(4):134.

[10] 倪虹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8-10.

[11] 林影,张庆英.妊娠晚期心理干预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4):551-552.

[12] 王梦醒,韩秀.护理干预对胎儿脐带绕颈孕妇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0,26(11):77-78.

[13] 吕军,李笑天,阎元.产妇心理相关危险因素筛查表效能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1,3(13):149.

[14] 高伟强.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0,23(2):306-307.

[15] 郭蕾.孕产妇的心理状态探析与对症处理〔J〕.心理医生杂志,2012,14(12):397.

[16] 徐学娟,刘艳.围产期及产褥期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及分析〔J〕.吉林医学,2011,42(31):45-46.

[17] 杨红霞,宋国丽,李如萍,等.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对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9,13(12):3126-3128.

[18] 吴垠.长治市孕产妇心理状态、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0,14(10):2759-2760.

[19] 茅清,苏小茵,高玲玲,等.初产妇配偶的压力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37-38.

[20] 苏静.高龄初产妇围产期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54-156.

[21] 黄永秋.高龄产妇围产期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学,2013,37(5):349-350.

[22] 王玉宏.心理干预护理在高龄产妇分娩前后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2,43(31):6881-6882.

[23] 满玉巧.围产期妇女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3):96-97.

[24] 孙磊.做好围产期孕妇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1,2(1):172-173.

[25] 刘中兰.护理干预在高龄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47-48.

[26] 林春梅.导乐分娩球的应用对产妇心理及生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3):45-47.

[27] 陈雅蓉.高龄产妇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43(28):6221.

[28] 陈霞,孙丽娟,陈文书,等.心理干预在妊高征围产期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2,34(24):3829-3830.

[29] 付婷.心理护理在围产期产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25(4):147.

[30] 徐玉玲.心理护理对围产期产妇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7):241-242.

猜你喜欢
围产期产后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围产期时间定义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