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中国的“拉伯雷”

2014-03-06 05:18
文教资料 2014年35期
关键词:酒国莫言学报

陈 曦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 法语系,山东 济南 250000)

莫言:中国的“拉伯雷”

陈 曦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 法语系,山东 济南 250000)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在2012年斩获诺贝尔文学奖,随即在法国引起巨大反响。法国的报刊媒体和文学评论界大多以“莫言——中国的‘拉伯雷’”为题做了专题报道。本文从怪诞化形象和独特的审丑视角两方面具体剖析法国读者对莫言如此评价的根源。

莫言 拉伯雷 怪诞化叙事 审丑视角

中国作家莫言是一位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声誉的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汪洋恣意,情节曲折诡异。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不仅是法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而且是整个法兰西民族文化的伟大建树者之一,“他的文风自由洒脱,无拘无束,如长江大河般一泻千里,颇有横扫旧传统、开发新宇宙的气势”①。两位作家都以天马行空的怪诞化叙事见长。作为“最受法国读者欢迎的中国作家”,在莫言获得诺奖后,法国媒体直接以“中国的拉伯雷”获奖为题进行了翔实的报道。法国电视一台(TF1)以“‘中国的拉伯雷’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报道;法国电视五台(TV5 Monde)以“莫言,‘中国的拉伯雷’”为题进行报道;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在“莫言:孤独和饥饿促成了我的创作”一文中提到莫言是中国的拉伯雷。法国的主流报纸如《世界报》、《人道报》、《快报》、《新观察家》、《文学杂志》和《巴黎竞赛报》等都以相同或相似的题目对莫言获奖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怪诞化形象

怪诞现实主义 “是以扭曲和变态的但是发自内心的方式表现现实,更能代表和体现民间意识形态,更能显示出与正统意识形态及其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巨大反差,并形成一种与官方相对立的又可被官方容忍的新的美学原则和创作实践”②。《酒国》里到处充斥着怪诞形象。农村人将儿女当做食材养育并出售,烹饪学院到处收购婴儿,还亲手教育学员如何烹饪出美味婴儿宴,官员们竞相食用婴儿还进献给上级,侏儒余一尺对美女的疯狂占有欲和“肉孩”带头起义的传奇经历等构成了一个荒诞不经的“酒国世界”。作家从美的角度描写事物的丑态,把带骚劲的黑驴的外生殖器官写成酒国的名菜龙凤呈祥,把阴沟里贵人们吃剩下的残羹冷炙(包括婴孩)写成穷人的美味佳肴,把沾着小叔脑浆的金丝燕窝写得弥足珍贵与把尿液和在酒里酿制出一篇十八里红如出一辙,让丑陋更加丑陋。身着红袄的小妖精试图从食人兽口中救出被当成特殊商品卖做盘中餐的婴孩们。还有性欲极强的女司机,笑意绵绵,道貌岸然,酒量惊人的金刚钻,等等。在酒国里,“酒”不再象征着汉民族的酒文化,而是人类黑暗面的暴露点。享乐主义至上,物欲的膨胀加速人性的堕落与腐化。酒国的酿酒博士及其师傅等荒谬地把“吃人”作为一项展现才华的事业。莫言选择如此极端怪诞的叙事手法揭示社会的丑陋和不合理性,更具有讽刺和批判意义,同时实现对历史的反思。

巴赫金把拉伯雷小说称为 “怪诞的现实主义”。《巨人传》中,同样充斥许多怪诞形象。国王格朗古杰的儿子高康大生下来便会说话,他食量惊人,生下来一天要喝一万七千多头母牛的奶。他身材巨大,做衣服要用掉一万两千多尺布。在一岁零十个月的时候做衣服所用的布料约为一千五百多米,做裤子所用的布料为两千米;做一双鞋底用了一百一十张母牛皮。他力大无比,当敌人来犯时,他拔起一棵大树当武器就把敌人打得丢盔弃甲。庞大固埃 “放了一个响屁,周围9法里的土地全部都震动起来,臭气一熏,从土地上长出来五万三千个小男人,又丑又矮”,他形同父亲,领兵出征,军队遇暴雨受阻,便伸出半个舌头让士兵在他舌下躲雨。再如法官徇私舞弊,草菅人命,竟用掷骰子的办法断案,等等。此外,“小说中抛掷粪便和浇尿的情节,赌咒、发誓和骂人话一类不拘形迹的粗话;二曰荒诞不经,如小说中极度夸张的筵席形象、怪诞人体形象和物质—下部形象;三曰猥亵不洁,如小说中新鲜的擦屁股方法的罗列,毫不掩饰的狎昵行为的描写,等等”③。这种夸张变形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超常的体积和数量上的崇高印象而产生的怪诞感,同时用怪诞消解庄严,以变形亵渎神圣。通过变形,拉伯雷获得了独创性的形象。难怪有人评论说:“《巨人传》是一部奇书,它是中世纪民间诙谐文化同新的人文主义思想融合的产物:怪诞的人物和事件令人称奇,狂乱的想象和汪洋恣肆的肉体生理欲望的描写令人惊讶,肆无忌惮地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抨击和颠覆令人震撼。”④

二、审丑视角

关于丑的本质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伦理道德评价也就是恶的内涵,即“积极的恶”。或称之为丑恶;二是指审美外观上不和谐的形式,即亚里士多德、各鲁斯、克罗齐所说的“不快感”,休谟、桑塔耶纳所说的“痛感”。“如果说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肯定形式, 那么丑则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否定形式;如果说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那么丑则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背离;如果说美是真的主体化善的客休化,那么丑则是假的主体化恶的客体”⑤。《酒国》里对侏儒英豪余一尺的描述:鸡胸、驼背、罗圈腿和黄板牙等,女司机与检察官丁钩陌路相逢便自称“盐碱地”和“肥田粉”的理俗挑弄,侏儒的终极人生理想便是“操遍酒国美女”等,还有女婿与丈母娘乱伦等。初看像是丑化人类,实则不然。丑既然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作家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将它逐出审美视域。表现丑、诅咒丑、鞭挞丑是艺术家们人道主义的突出表现,否则将造成美学上的片面、单一和断裂,不但无法完整客观地表现现实人生,反而将会削弱艺术的真实性及其社会功能。莫言小说中的怪诞场景的描写,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现实意义。怪诞场景的背后有更多的寓意,蕴含对社会的忧虑和对社会价值的反思,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巨人传》中有大量奇丑怪异的形象的细致描绘,描写了作品中人物对性的热衷,以一种极端的态度对待男女性事,对人体排泄物和残缺物象的凸透描写,作者如数家珍地罗列出一系列引人作呕的人体排泄物,而且常把这些排泄物与进食联系起来。此外,作者对于残缺物象也格外青睐,如四肢不全、残废、瘸腿、丑怪的修女,还有作品中务必详尽的数量词的运用,但都夸张得不成比例等,可以说颠覆了众多读者的审美判断。然而“拉伯雷的《巨人传》就是立足于肯定和赞美人的‘饮食男女’等自然欲望来反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的。从人的自然生理状态和生理需求来表现人性,敢于直率地、坦然地描写人的下体和吃、喝、拉、撒、生殖、性欲的情景,这是拉伯雷文学创作的独特之处,也是拉伯雷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审美观念独特的表达方式”⑥。由此可见,两位作家都力图通过变形的手法和怪诞的形象及独特的审丑视角描述社会的黑暗和人类生存环境的险恶。这充分显示两位作家都是充满深刻人文关怀的作家。

正是因为怪诞化叙事风格和独特的审丑视角,莫言和拉伯雷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正是在莫言获奖后,法国的媒体几乎全是以“莫言—中国的拉伯雷”为题进行报道的原因。

注释:

①[法]拉伯雷著.鲍文蔚译.巨人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16.

②张首映.西方20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52.

③程正民.拉伯雷的怪诞现实主义小说和民间诙谐文化.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第36卷(6).

④邱紫华.论拉伯雷的“怪诞”美学思想.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第57卷(1).

⑤陈望衡.论丑.美学新潮:第3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⑥邱紫华.论拉伯雷的“怪诞”美学思想.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第57卷(1).

[1]莫言著.酒国.作家出版社,2012.10.

[2][法]拉伯雷著.鲍文蔚译.巨人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16.

[3]陈望衡.论丑.美学新潮:第3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

[4]张首映.西方20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52.

[5]邱紫华.论拉伯雷的“怪诞”美学思想.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第57卷(1).

[6]程正民.拉伯雷的怪诞现实主义小说和民间诙谐文化.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第36卷(6).

[7]刘广远.莫言小说的怪诞现实主义.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4,第9卷(2).

[8][法]杜特莱.莫言谈中国当代文学边缘化.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9]王金城.从审美到审丑:莫言小说的美学走向.北方论丛,2000(1).

猜你喜欢
酒国莫言学报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致敬学报40年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论《酒国》中的酒与“吃人”
《深空探测学报》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