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氢氯吡格雷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研究

2014-03-06 07:11闫优优
机电信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氢氯吡二氯甲烷丙酮

闫优优 梁 毅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1198)

1 测定方法的初步选择

1.1 药品结构

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药品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药品结构

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药品溶解性:易溶于水和甲醇,几乎不溶于环己烷,以此可以初步确定使用水、DMF作为溶剂均可。称取供试品适量,分别加入水、DMF进行溶解度试验。

1.2 残留溶剂种类确定

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反应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反应流程

本品合成工艺中使用了甲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甲苯这5种有机溶剂,根据ICHQ3C(R5)残留溶剂指导原则,确定甲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甲苯5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限度依次为甲醇不得过0.3%,丙酮不得过0.5%,二氯甲烷不得过0.06%,乙酸乙酯不得过0.5%,甲苯不得过0.089%。甲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与甲苯5种有机溶剂的沸点分别为64.5℃、56.12℃、39.75℃、77.112℃和110.63℃。5种有机溶剂沸点和极性差异较大,故决定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测定。

1.3 建立初步的测定方法

参照BP2012AppendixⅧL残留溶剂法和多次试验结果,最终确定初步测定方法。

1.3.1 色谱条件

(1)色谱柱为熔融石英毛细管柱DB-624:30m×0.53mm×3.0μm。(2)载气:氮气(N2),柱流速为4.6mL/min(恒流模式)。(3)分流比:20:1。(4)柱温:先在50 ℃维持5min,再以每分钟15℃的升温速率升至180℃,维持5min。(5)进样口温度:150℃。(6)检测器温度:250℃。(7)氢气:30mL/min。(8)空气:400mL/min。(9)尾吹气:25mL/min。

1.3.2 顶空进样条件

(1)恒温炉温度:65℃。(2)平衡时间:25min。(3)进样量:1mL。(4)溶剂:DMF。

2 测定方法的考察与优化

2.1 系统适应性结果

对照溶液:精密称取120.08mg甲醇、200.04mg丙酮、24.04mg二氯甲烷、200.02mg乙酸乙酯和35.62mg甲苯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DMF稀释至100mL,再移取该溶液10.0mL,DMF稀释至100mL。按照上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图3对照溶液甲醇峰的理论塔板数为20100;甲醇峰与丙酮峰之间的分离度为13.2;丙酮峰与二氯甲烷峰之间的分离度为5.4;二氯甲烷峰与乙酸乙酯峰之间的分离度为16.9;乙酸乙酯峰与甲苯峰之间的分离度为31.0;甲苯峰与DMF峰之间的分离度为14.2。理论板数均大于5000,各相邻峰之间分离度均大于1.5,符合要求。

图3 进样分析结果

2.2 供试品溶液的测定及优化

供试品溶液:称取200.24mg硫酸氢氯吡格雷样品于20mL顶空瓶中,加入5.0mL与第2.1节中相等的对照溶液,密封。按照上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进样分析结果

图4供试品溶液测试结果显示供试品溶液中甲醇峰面积仅为3.55%,远小于对照溶液中甲醇峰面积32.64%,回收率远远小于100%。推断是因为在此色谱条件下供试品溶液中甲醇与样品作用,而导致无法准确测定甲醇的残留量。故决定对溶剂进行调整。

2.3 确定最佳测定方法

溶剂的选择:DMF-水(1:1)、DMF-0.05MNaOH(1:1)、DMF-0.05MHCl(1:1)。

DMF-水(1:1):供试品溶解性差,故排除该溶剂。

DMF-0.05MNaOH(1:1):由于硫酸氢氯吡格雷结构和残留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中有酯键的存在,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故排除该溶剂。

DMF-0.05MHCl(1:1):供试品溶解性好,且测试结果未发现硫酸氢氯吡格雷结构和残留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中酯键水解,测试结果如图5、图6所示。

图5 测试结果

图6 供试品溶液测试结果

图6供试品溶液测试结果:甲醇峰的理论塔板数为19977;甲醇峰与丙酮峰之间的分离度为13.2;丙酮峰与二氯甲烷峰之间的分离度为5.5;二氯甲烷峰与乙酸乙酯峰之间的分离度为17.1;乙酸乙酯峰与甲苯峰之间的分离度为31.0;甲苯峰与DMF峰之间的分离度为14.1。理论板数均大于5000,各相邻峰之间分离度均大于1.5,符合要求。

供试品溶液中甲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与甲苯5种有机溶剂回收率分别为101%、102%、92%、93%和92%,符合要求。

故确定溶剂为DMF-0.05MHCl(1:1)。

3 分析方法验证

3.1 验证项目与可接受标准

通过对上述硫酸氢氯吡格雷有机残留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证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验证项目与可接受标准如表1所示。

3.2 验证程序

3.2.1 仪器与试剂

仪器:Agilent7890A-CTC。

表1 验证项目与可接受标准

试剂:原药(某公司,批号130401、130402、130403);甲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与甲苯均为分析纯,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色谱纯。

3.2.2 测试方法

3.2.2.1 系统适用性方法

标准溶液:精密称取甲醇120mg、丙酮200mg、二氯甲烷24mg、乙酸乙酯200mg、甲苯35.6mg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10.0mL此溶液加溶剂稀释至100mL,摇匀。将上述溶液重复进样6针,记录色谱图。

3.2.2.2 专属性方法

定位溶液:分别取适量甲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甲苯于装有5mL溶剂的20mL顶空瓶中,密封。

样品溶液:称取样品(批号1304001)200.20mg至20mL顶空瓶中,加5mL溶剂溶解,密封。

混合溶液(1):分别取适量甲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于装有5mL溶剂的20mL顶空瓶中,密封。

混合溶液(2):称取样品(批号1304001)200.04mg至20mL顶空瓶中,加5mL溶剂溶解,分别取适量甲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于上述溶液中,密封。

将上述溶液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试,记录色谱图。

3.2.2.3 线性、准确性、回收精密度和范围方法

溶液配制:各个溶液相对浓度为限度的10%~150%,至少有5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水平配制3个溶液。此次验证配制了10%测试溶液、40%测试溶液、80%测试溶液、100%测试溶液、120%测试溶液和150%测试溶液6个浓度水平。

3.2.2.4 报告水平(或定量限)方法

配制相对浓度为限度的10%的溶液,平行测试6次。

3.2.2.5 检测限方法

根据定量限结果,不断稀释直到该浓度下的分析物不能被检测,平行测试3次。

3.2.2.6 测试精密度、方法精密度

测试精密度:配制一个样品溶液分成6份进行分析。

方法精密度:配制6个样品溶液分别进行分析。

3.2.2.7 中间精密度

2个检验员在不同时间于不同的仪器上用不同批号的色谱柱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比较测试结果。

3.2.2.8 耐用性

主要考察柱流速变化、升温速率变化、顶空恒温变化和顶空平衡时间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2.2.9 溶液稳定性

配制一份样品溶液分装多份,分别于室温放置0h、6h、12h、18h、24h、48h,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试,记录色谱图。

3.2.3 结果汇总

测试结果汇总如表2所示。

表2 结果汇总

4 结语

通过多次试验,确定了硫酸氢氯吡格雷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色谱柱:熔融石英毛细管柱DB-62430m×0.53mm×3.0 μm;载气:氮气(N2),柱流速为4.6mL/min(恒流模式);分流比:20:1;柱温:先在50 ℃维持5min,再以每分钟15℃的升温速率升至180℃,维持5min;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温度:250℃;炉温温度:65℃;进样针温度:75 ℃;CTC吹扫压力:50kPa(0.5bar);平衡时间:25min;进样量:1mL。

操作方法:溶剂为0.05mol/L盐酸溶液-DMF(1:1)。

溶液的配制:(1)空白溶液:溶剂。(2)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120mg甲醇、200mg丙酮、24mg二氯甲烷、200mg乙酸乙酯、35.6mg甲苯置于同一100mL容量瓶中,加溶剂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移取10mL此溶液加溶剂稀释至100mL,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3)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0.2g样品置20mL顶空进样瓶中,加5mL溶剂,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

系统适用性试验:按上述GC分析和顶空分析条件,分别进空白溶液、定位溶液、对照品溶液,记录色谱图。各峰间的分离度应不得少于1.5;理论塔板数按甲醇峰计应不得少于5000;各溶剂峰峰面积的RSD应不得大于10%。

测定法:按上述条件将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进行系统适应性试验;系统适应性符合规定,测试供试品溶液,记录色谱图,读取峰面积。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猜你喜欢
氢氯吡二氯甲烷丙酮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Trichosporon asahii ankle cavity effusion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氢氧化钠对二氯甲烷脱水性能的研究
冷冻丙酮法提取山核桃油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
乙酰丙酮钕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学光谱性质
PVA膜渗透汽化分离低浓度丙酮/水溶液的实验研究
上海建苯酚丙酮厂
气相色谱-质谱研究独活二氯甲烷提取物化学成分
间歇萃取精馏分离二氯甲烷-乙醇-水体系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硫酸氢氯吡格雷醇溶液密度的测定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