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肯尼亚

2014-03-06 03:02郭纲
新民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全食肯尼亚

郭纲

时钟拨回到2012年11月14日,澳大利亚,凯恩斯,Ochre餐馆,一群来自中国的追日者们聚餐于此。有人描述着最后几分钟拨云见日的幸运,有人被清晨那片厚实的乌云弄得失落无比,但言语之间无不谈及下一次追日的巨大魅力:神秘的非洲大陆、世纪最长的混合食、可能出现壮观的贝利珠串、日落全食加上非洲独特地景,在“cheers”的共同举杯声中,众人相约:“2013非洲见!”

关于非洲追日的筹划讨论,很快便在“天之文”论坛和“追随日食QQ群”(292382466)上急剧升温。到哪个国家去?历史气象数据如何?备选观测点的优劣势?交通住宿怎么办?随着讨论的深入,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远超最初想象。谁带团是个基本问题,抛出无数橄榄枝未果,竟然没有一家国内旅行社愿意承接这单送上门的生意。最后,这支唯一一个来自中国的观测队完全由爱好者自发筹备成行,原因很简单,观测条件的艰苦度和危险度远远超出了正常旅行的承受范围。

9月22日的内罗毕西门商场恐怖事件震动了全世界,也不啻给即将成行的观测队扔下一颗重磅炸弹。转瞬间,原本支持或持保留态度的后援团纷纷投出反对票,家人长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朋友善意劝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三四岁的娃天天抱着爹妈的腿嚷着“爸爸不要去、妈妈不要去”,原已报名且已缴纳费用的3位队友陆续退出,北京天文馆、紫金山天文台、香港天文学会等几支原计划赴肯尼亚的观测队纷纷“取消行程”,内罗毕及肯尼亚境内安全局势一片风声鹤唳,危险系数爆表。

去,如果再遇上恐怖袭击怎么办?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玩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能不顾家里老小啊!不去,日落混合食千载难逢,筹备了近一年的心血白费,还要面临上万的经济损失,实在难以说服内心。人生就像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MBA案例分析,但你必须在此时做出一个不能似是而非的选择。去,还是不去,整整一周,每位队友都在周边激荡至沸腾的舆论氛围中思考着这个莎士比亚式问题。

5天后,一份关于肯尼亚追日行程的风险评估报告出炉,从恐怖袭击的起因、目的、成效标志、高危群体、高危区域、高危时间、高危行为等方面对近三年发生在肯尼亚的18起恐怖袭击事件及本次追日行程与之相交集的优劣势作出SWOT分析,并对危机处理方式提出预案准备。报告结论——“西门事件对追日行程的负面影响尚处在较为安全区间,在尚未触发足以取消行程的诱发指标之前,建议保留行程”。危险依旧,但还没到底线,我们决定谨慎观察局势,无论成行与否都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坦然面对上天赋予我们的考验。

上天终究是眷顾我们,此后1个月内没有出现“足以取消行程的诱发指标”。2013年10月31日晚,带着家人的叮咛和再三嘱托,观测队成员分别从北京、成都、深圳来到上海浦东机场集合出发。“BE THERE”的愿望即将启程,当然,所谓的“远征之旅”最终恐怕要用“冒险之旅”更为恰当一些。当空客A330呼啸着离开地面的时候,我们带着小激动,但更多是忐忑不安的心情,“整整12天,面对我们的,会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

没有坐过小飞机追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某“激动男”在小飞机上脱口而出的无限感慨

如何从内罗毕到达650公里以外的图尔卡纳湖西岸观测点,其实是困扰筹备组最长时间的最大障碍。如果在国内,650公里估计开个高速六七个小时就到了,但肯尼亚路况极差,所谓国家公路只是简陋的柏油路,到洛德瓦尔后就全是砂石路和土路,甚至没有路,按正常行车时间算,单程2天,加上观测日逗留1晚,来回就要5天,不但费时费力路上辛苦不说,还挤占后半程SAFARI时间。何况,我们找到了愿意去的车,但怎么也找不到能在观测点附近住一晚的旅馆。搭帐篷是不现实的,这样一个靠近纷乱不断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边境的地方,在部落势力混杂、安全不定的野外住上一晚,无疑要冒着第二天被迫加入索马里游击队的风险。

在最初的三个行程方案PK中,当日来回的小飞机方案得到大多数队友的首肯,虽然这意味着要承受来自空中不可知因素的更大风险,而且有3位队友要被迫建立一万个不情愿的“内罗毕日偏食观测点”。赛斯纳208B,外号“空中大篷车”,承载12人,可在平整砂石地、土路着陆,多用于支线航空,成为这次追日的关键因素。在此前家人朋友的各种担心因素里面,除了恐怖袭击,就是对小飞机安全性的担忧。论稳定性,颠簸,忽上忽下,比不上大飞机平稳舒适;论失事率,小飞机肯定比大飞机高,出发前尼泊尔刚摔了一架;论飞行条件,来回5个小时,飞越赤道上空南北半球交汇的气流,气候条件多变,3日甚至有雷雨云团。种种最坏的打算盘绕在心头,某人甚至热身了一遍遍模拟飞行游戏中如何操纵208B来YY实际上不会出现的场景(飞行员突发疾病晕死过去)。不可否认,对小飞机的恐惧还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一个来回之后就发现我们其实整整高估了这种担心程度3个档次以上。

想到了一路上会看到很美的风景,但没想到空中有那么美。飞行高度3200米,穿行在棉花糖般的云朵之间,看小飞机被阳光水滴折射出的奇幻身影,地面的山湖美景触手可及,平稳得就像坐在自家沙发上,这样的极致享受恐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错,当小飞机从朗格诺特火山口上空近距离飞越的时候,这座已沉睡千年的休眠火山的各种细节完美呈现在眼前,引发了每个人的啧啧惊叹和来自相机的一片机关枪声,这样的感官感受恐怕不坐小飞机还真无缘体会。黑人飞行员Martin驾驶技术一流,也是最好的向导,听着他的现场解说,就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再看着生灵活现的肯尼亚大地美景,BBC拍摄的非洲纪录片绝对被秒杀啊!

纳瓦沙湖,非洲大裂谷,博格利亚湖,巴林戈湖,都在身后了,地景逐渐荒芜起来,传说中的火星地貌映入脸帘,“哇!右边就是图尔卡纳湖!” 小飞机开始降低高度,进入大角度盘旋,“看!跑道!”是的,跑道,Kalokol机场的跑道,我们离梦想现在只差4.1公里。

从Kalokol机场到日食带边缘仅4.1公里约10分钟车程,到中心线也只有14.8公里,且可以当日来回。但K机场不具备夜航起飞条件,要想当日返航,必须在日落(18:30)前起飞,这意味着我们看完食甚(17:25)就要立马收拾器材赶到机场,否则只能就地过夜。endprint

起初问遍内罗毕的旅行社均无车辆提供,抓狂之下,我们先做好40分钟徒步4.1公里到边缘线看3秒全食的步行方案,为此大家不得不硬起头皮制定锻炼计划准备强负荷急行军吃苦头特别是体形稍多余者。其次又做好每人从国内携带折叠自行车然后从机场骑到边缘线的自行车方案,为此大家在淘宝上积极考察众多车型并学习补胎、换胎等应对崎岖路况的基本技术,两位不会骑自行车的队友专门买了折叠车苦练数周终于学会了这项 “追日基本技能”。好在队友“绝对零度”从Facebook上抓到洛德瓦尔某旅行社愿意“高价”提供3辆越野车,虽然代价不菲,但总比步行、自行车有效率多了,立马敲定,付定金!在日食前3个月解决了最后一个难题,追日之旅全程细节基本敲定。闻此喜讯,此前忙乎了几个月的队友们无不欢欣鼓舞,立马把哑铃跳绳扔一边儿去了。

历经2小时15分钟飞行,小飞机终于平稳地降落在Kalokol机场的跑道上,刚踏上这片炙热的荒漠地,一下子全身颤抖起来,有种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步的感觉。“BE THERE”,到日食发生的地方去,在月影即将精准扫过地球这一片狭小区域的美妙时刻,还有什么比这个追日者朝思暮想的愿望更重要呢?所有的担心、顾虑,所有的准备、期待,六个小时后就要揭开谜底,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的呢?

“好漂亮的云!”不知谁惊叹了一声,立马招致无数人痛扁,对啊,日食当前,我们不要云!越野车集合,出发!颠簸在路不成路的土路上,头撞到车顶感觉也是幸福的痛。前进,一路前进,“北纬3度31分20秒,GPS显示我们进入全食带了!”一个低沉的声音从对讲机中传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望向窗外,是的,肯尼亚混合食,我们没有和你失约,我们来了……

如果有时光机可以回到从前,我不会去买彩票,也不要涨停板,我会到没有云的地方守候月影,比如大西洋上呀,加蓬海边呀,乌干达呀,东岸呀,除了西岸哪儿都行啊!”

——某队友在回国若干天后蹦出来的一句幽幽之言

时近正午,追日车队到达kalokol,这个地图上不起眼的小村落,“繁华”程度超乎了我们的设想。五颜六色的砖头房,餐馆商店比比皆是,还有通讯公司服务点,手机信号满格,完全令此前对kalokol萧条破落的预估大跌眼镜,Google的泥土房图片也许是N年前的吧。大家虽然带了充足干粮,但得让司机们吃饭休息,看着时间还早,到观测点也是被烈日暴晒,于是我们跟随司机走进一家路边餐馆。

餐馆门面虽小,里面空间挺大,还有一个露天的带顶大圆间,正好坐下我们12人。菜单倒也琳琅满目,锅里翻滚的牛肉散发着浓郁的香味,令人胃口大开。在李导的指点下,我们点了尤嘎里(Ugali,一种米煮熟后揉成团状的主食)、番茄牛肉汤等一些有本地特色的主食,味道还真不错,新鲜带劲,就着旁边的炉火灰尘,倒是充满了别致的肯尼亚乡村气息。

K村已经在全食带内,想着即使我们现在吃饱了喝足了一动不动躺在这里,月影也将在头顶掠过,在阴凉的椅子上打个盹儿再起来啃着羊腿看日食哪怕只有5秒该是多么幸福,嘴角不由泛起微笑。嗨!别做美梦了,为了更长的11秒,还是去中心线吧!13时刚过,车队再次集合出发。

在GPS的指引下,车队来到接近中心线的区域,已经看到有不少观测者抢先占据有利地形,在极为有限数量的大树下安营扎寨。车队来到一处相对平坦地停下,周边视野开阔,有几棵可作为前景的大树,还有树荫纳凉,决定这里就作为观测大本营,坐标:北纬3度34分13秒,东经35度48分38秒。无边无际的荒漠,高温35度,火辣辣的阳光无遮无拦直射在地表,想起2008年新疆伊吾也是如此,恍如隔世。望着头顶依然成片的高空云,大伙儿琢磨着是不是尽可能分散开,提高观测成功率。很快讨论有了结果,4人留守大本营,机动组8人继续前进1.5公里,坐标:北纬3度35分01秒,东经35度48分48秒,距中心线直线距离680米。

随着时间愈加接近全食阶段,满载观测者的车辆陆续驶来,大本营周边很快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群,长枪短炮纷纷架起,现场最强悍的一个拍摄组合竟然在一个重型立柱赤道仪上架了12台望远镜(2台主镜,2台小折射镜在其上,8台折射镜作为重锤)和2台相机!中国中央电视台、肯尼亚国家电视台等特别摄制组就在友邻观测点采访,手持AK47的军警在附近走动巡逻,万事俱备,所有人都在期待月影到来的决战时刻。

云,在最初的一个小时内丝毫没有散去的迹象,所幸高空云碎絮连绵并非大范围成片,即使最终如此,留下云洞就意味着希望。14时30分开始,东南地平线开始显露出成片的蓝天,云层向西压去,大片大片的蓝天自东向南向西逐渐呈现在眼前,除去北面仍然有云之外,其余三个方向全部是清澈的蓝天!这就是晴天钟预报的“25%云遮率”吗?这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乐开了花。

16时10分,蓝天依旧,C1如期而至,全食阶段正式开始。Steed和RSA用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拍摄,其他人也早已调校好望远镜位置,对着开始缺口的太阳纷纷揿动快门,除了面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的65ED镜筒盖怎么也打不开,每个人都使足力气拧了一遍,甚至火烧、石头砸、刀砍,镜盖我自岿然不动。辛辛苦苦带了一路,竟然因打不开镜盖而错失拍摄机会,实在太遗憾(后记:晚上一回到内罗毕,轻轻一拧就开了。有谁施过魔法吗?还是加了咒语?妖怪!)。

大本营这边也有奇葩。离食甚还有1个小时左右,眼见东-南-西方向蓝天且风向始终维持东风,短时间内不可能有云飘过来形成威胁,一时冲动之下的Starryguo在对讲机中蹦出一句二十分钟后就追悔莫及的话:“我觉得我们这次有99%的成功可能性了!”1.5公里外的机动组一片哗然,这种满满的话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最好还是观测结束再说不迟啊。

如果Kalokol有老天爷,那他一定是位老顽童,或是一位擅长悲剧的戏剧导演。16时50分左右,有人突然惊呼起来,顺着目光所及方向回头望去,天!一大坨低空白云从北面气势汹汹压来,北方地平线附近更是呈现大片灰黑色,难道是预报中的雷雨云团?来不及考虑,飞快地估计了一下这坨云对食甚的威胁程度。移动速度越来越快,覆盖范围越来越大,还有半个小时,估计是来不及,会遮住太阳附近天空。好在它散开的面积一扩大就露出很多云洞,也许还有机会。endprint

望远镜里的“残日”开始在云海中穿行,心也开始提到了嗓子眼上,很快太阳就消失在视野中。只不过一眨眼的工夫,刚才还是大片的蓝天,此时此刻已经是满天云遮,只有东-南方向30度以下还能见到蓝天。突然,对讲机里传来了一个恐怖的尖叫声:“我们即将遭到沙尘暴袭击!”没听错吧?千真万确!北面那黑压压的颜色,正是一场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沙尘暴!(亲爱的埃塞俄比亚总统,虽然我们住在同一家酒店,但不用那么客气来送礼吧!)

17时05分,机动组首先与飞砂走石亲密接触,10分钟后,大本营亦难独善其身。一时间尘土飞扬,暗无天日,也稍许起了凉意,但分不清是食甚临近的缘故,还是沙尘暴使然。有的脚架被狂风刮倒,有的镜子被撤下装箱,更多的是用衣服遮住拍摄器材而令风沙在自己脸庞上肆虐。十几分钟后,这场不请自来的沙尘暴终于消停,没人可以幸免,满头都是灰头土脸。顾不上那么多,大家纷纷重新架设器材,进入最后的决战时刻。

“五,四,三,二,一,食既开始!”随着现场倒计时声,17时24分58秒,这个时刻终于到来,悲惨的是,黑太阳所在区域始终被乌云压得死死的,没有云缝,甚至连一道光都透不出来。天空有些黯淡,身后竟然出现了一道彩虹,如果黑太阳就在眼前,这该是多么梦幻的场景啊。本来就只有11秒的食甚阶段在实际现场感受中可能只有几秒钟,没有人喊已经生光了,已经结束了,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停止但云请继续前进散……

当大脑重新恢复清醒,意识到食甚确确实实已经结束但太阳还在云里,虽然不情愿,但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此时此刻回味着几小时前那句冲动的99%,万里无云又怎样,不到最后一秒,你永远也无法预料最后的结果如何,哪怕只有1%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就那么怔怔着,脑海中快速回放着一年来为了此时此刻所经历的重要事件、重要时刻以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有点儿百感交集。

“出来了!”1分钟后的一声惊呼瞬间让所有人跳了起来,思绪重回现场,只见弯弯一道细牙显身云海,浓厚的阴云遮掩出一圈惟妙惟肖的“贝利珠环”。手忙脚乱重新对准、调焦、设置参数,在连拍模式下手一直揿着快门按钮不放,看着乌云再次将它彻底淹没,仅仅二十几秒钟的一个全食尾巴让我们不由得感叹万千,如果早1分钟,就早1分钟……

随后的故事情节完全是赛车电影《速度与激情》之Kalokol版,和时间赛跑的我们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拆设备装箱外加接受央视采访,飞行员martin大声催促已经把四驱车轮开上天的司机快点再快点,一群人挤在狭小的车厢内随着坑洼起伏不停东倒西歪撞来撞去,大口大口吃着前车扬起的尘土,一时间很有达喀尔拉力赛的感觉。夕阳西下,夜色朦胧,万里无云的西方低空,落日余晖是那么美,谁能想到之前有过沙尘暴呢?在预定起飞时间前3分钟攀爬入舱,发动,预热,起飞,一气呵成,咆哮的轰鸣声瞬间把我们的身躯和记忆带离,以后只有Kalokol依旧飞扬的砂土会铭记,有支来自中国的观测队曾在此留下7个小时的追梦足迹。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食肯尼亚
肯尼亚:未来5 年鳄梨出口将翻一番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全食超市“以贵取胜”
大选登记
肯尼亚火电发电量下降
为肯尼亚贫民窟儿童“造梦”
全食超市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