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变黄时间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2014-03-07 01:01周清明邓小华王志勇
作物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烟碱烤烟烟叶

刘 卉,周清明,邵 岩,黎 娟*,邓小华,王志勇,刘 涛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2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650000)

延长变黄时间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刘 卉1,周清明1,邵 岩2,黎 娟1*,邓小华1,王志勇1,刘 涛1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2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650000)

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探讨了密集烘烤时不同变黄时间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时间延长6 h,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烟叶烤后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物理特性较优,化学成分比例较协调,上等烟比例提高,能耗与对照处理差异不大,是最适宜的烘烤变黄时间。

烤烟;密集烘烤;变黄时间;品质

烘烤过程中适当延长低温变黄时间,可以提高烟叶变黄程度,当烟叶充分变黄后再缓慢升温定色有利于提高烟叶致香物质含量[1~3]。史宏志等研究也表明,烤烟香气物质大部分在烘烤过程中的变黄期形成,变黄期时间直接影响烤后烟叶的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4~7]。前人有关调制过程中变黄条件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温湿度和升温速度这些方面[8,9],而有关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改善三段式烘烤工艺,采用最适变黄期时间,使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改善烤后烟叶品质,提高工业可用性,为卷烟上水平提供原料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3年在长沙宁乡县进行,以云烟97为试验试材,密集型烤房9座(2.7 m×8.0 m)。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云烟97采用常规方法栽培,成熟时采收。编烟装炕每竿120~150片,竿距10~14 cm。试验共设3个处理,T1:干球38℃时,待烟叶常规变黄后,延长变黄时间6 h后升温进入常规烘烤;T2:干球38℃时,待烟叶常规变黄后,延长变黄时间12 h后升温进入常规烘烤;T3(CK):干球38℃时,烟叶变化达到常规变黄程度后即升温进入常规烘烤。各处理分别设1座烤房,3次重复,上中下各部位烟叶均采用以上试验处理进行烘烤。

1.2.2 测定方法

取样:每房每处理编烟12竿并标记,挂于装烟室中间,分上、中、下各3棚,烘烤结束后所有样品进行烟叶分级测定。随机取各处理X2F、C3F、B2F各1 kg进行检测。

测定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烟碱、氯、淀粉、总氮;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钾含量。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19.0处理数据,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多重比较[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下部叶外观质量综合评分居于77.8~80.5分之间,中部叶综合评分居于80.2~83.8分之间,上部叶综合评分居于78.6~81.2分之间;三个部位均以T1处理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明显高于CK和T2处理,CK次之,T2综合评分最低。

表1 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分

2.2 不同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下部叶综合物理特性各指标以T1开片度最好、含梗率较低、叶片较厚、内含物较适宜,工业可用性较CK、T2好;T2由于变黄时间过长,内含物消耗较多,含梗率高,叶片薄,工业可用性较差。

中部叶单叶重CK显著低于T1、T2处理;以T1开片度最好;含梗率T1、T2无显著差异,CK含梗率最低;CK叶片最厚,T1次之,T2叶片最薄;含水率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平衡含水率处于11.47%~11.72%之间;叶质重各处理处于55.63~65.18 g/m2范围,T1、T2较低,燃烧性和填充力较好。

上部叶单叶重CK显著低于T1处理;开片度、含梗率、叶厚、含水率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叶质重各处理处于75.16~90.23 g/m2范围,T2最低。

表2 烤后烟叶物理特性比较

2.3 不同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下部叶CK烟碱含量较低,T1、T2烟碱含量适宜;T2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CK且氯含量显著升高,达到1.08%,而T1与CK差异不大;T2总氮较高,淀粉含量最低,糖碱比显著低于CK,刺激性较大,钾氯比过低,燃烧性最差;T1与CK比较,化学组分含量差异不大,糖碱比稍低于CK,烟气较柔和,钾氯比高于CK,燃烧性较优,化学成分比例最为协调。

中部叶CK烟碱含量最高,T2次之,T1最低,T1、T2烟碱含量较适宜;T1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最高,淀粉等内含物降解转化程度较高,总氮处于适宜水平,钾含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大,糖碱比与钾氯比值适宜,化学组分比例协调;而CK与T2,前者由于内含物降解转化程度较低,后者由于变黄时间过长内含物消耗过多均造成化学组分不够协调,烟叶品质较差。上部叶CK与T2烟碱含量过高,T1较适宜;T2氯含量过高,钾氯比值过低,燃烧性差;与CK及T2相比,T1总糖与还原糖含量适宜,氯含量较低,糖碱比、钾氯比适宜,化学成分比例较为协调。

表3 不同处理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性状

2.4 不同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下部叶烤后以T1上等烟比例最高,较CK处理上等烟比例高出10.8%左右,上中等烟比例也以T1处理最高,T2处理上等烟比例较CK下降3.5%左右。T1能耗成本比CK高0.05元/kg,T2能耗成本比CK高0.10元/kg。

中部叶烤后以T1上等烟比例最高,较CK处理上等烟比例高出12.5%左右,T2处理上等烟比例较CK下降9.2%左右。T1能耗成本比CK高0.04元/kg,T2能耗成本比CK高0.13元/kg。

上部叶烤后以T1上等烟比例最高,较CK处理上等烟比例高出25.7%左右,T2处理上等烟比例较CK下降5.4%左右。T1能耗成本比CK高0.03元/kg,T2能耗成本比CK高0.12元/kg。

表4 不同处理烟叶烤后各等级比例及能耗成本

3 小结

本试验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变黄时间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部位的烟叶,均以T1处理(变黄时间延长6 h),烤后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物理特性较优,化学成分比例较协调,上等烟比例不同程度提高,且平均成本与对照差异不大,属于最适的变黄时间;T2处理(变黄时间延长12 h)由于变黄时间过长,内含物消耗较多,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综合评分与物理特性劣于T1与CK,化学组分比例较不协调,钾氯比值过低,燃烧性较差,上中等烟比例不同程度降低。

[1] 宫长荣,孙福山,刘奕平,等.烘烤环境条件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1999(2):8-9.

[2] 董志坚,陈江华,宫长荣.烟叶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和定色温度下主要化学组成变化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0(3):21-24,37.

[3] 刘兰芬.延迟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1,25(6):580-582.

[4] 史宏志,刘国顺.烟草香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 吴中华,徐秀红,王松峰,等.不同调制方法对烤烟淀粉含量及香吃味的研究[J].云南烟草,2004(2):17-24.

[6] 宫长荣,汪耀富,赵铭钦,等.烘烤过程中烟叶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J].烟草科技,1995(5):31-33.

[7] 詹 军,李 伟,武圣江,等.密集烤房装烟密度对烤烟上部叶质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1,25(5):473 -476.

[8] 李传玉,杨 辉,王玉平,等.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5):155-157.

[9] 王爱华,徐秀红,王松峰,等.变黄温度对烤烟烘烤过程中生理指标及烤后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1):27-31.

Effect of Delaying Yellow on the Qualities of Tobacco

LIUHui1,ZHOUQing-ming1,SHAOYan2,LIJuan1*,DENGXiao-hua1,WANGZhi-yong1,LIUTao1

(1 College of Agronom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2 Tobacco Company of Yunan Province,Kunming,Yunnan 650000,China)

Using the flue-cured tobacco Yunyan97 asmaterials,the effectof differentdelaying yellow time on qualities of tobacco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after 6 hours delaying yellowing,the appearance of cured tobacco leaves had the highestquality composite scor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ptimum chemical composition ratio than coordination,the proportion of the finest roasted tobacco increased.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insignificant than contrast,delaying yellowing 6h treatment is themost suitable to bake yellowing time.

Flue-cured tobacco;Bulk curing;Yellowing time;Quality

S572.092

A

1001-5280(2014)04-0395-03 DOI:10.3969/j.issn.1001-5280.2014.04.14

2014 03 16

刘 卉(1990-),男,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Email:471752797@qq.com。*通信作者:黎娟,硕士,讲师。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猜你喜欢
烟碱烤烟烟叶
基于TG-MS联用的烟碱盐热失重及产物释放特性研究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与烟叶柔软度的关系
电子烟液中游离态和质子态烟碱的测定及分布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代谢动态研究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及其开发
不同素质烟叶烘烤过程中生理及质地变化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