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全媒体平台错位补充优势抓好党员经常性常态化教育工作

2014-03-07 06:40四川省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蓉城先锋常态

□四川省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敬 斌

发挥全媒体平台错位补充优势抓好党员经常性常态化教育工作

□四川省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敬 斌

近年来,围绕“常态化”教育工作主题,成都市党员教育工作主要抓了传播覆盖和学用规律这两项建设。按照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部署,我们明确重点,继续坚定不移地从抓教育覆盖面、培育学用规律、共建共享资源三个方面,抓好信息化条件下的全市党员经常性常态化教育工作。

一要抓全覆盖,扩大党员教育覆盖面。根据中央、省市委党员教育工作部署,从2010年开始,我市开始强化党员教育教学网站建设,先后组织协调教育、广电、电信等部门单位,统筹合力,构建了重点服务中老年党员教育的蓉城先锋党员教育电视频道,重点服务基层党建工作和年轻党员群体的“蓉城先锋·智慧党建”网络平台,重点服务机关、事业、两新党员群体的蓉城先锋党建微信平台,重点服务流动党员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蓉城先锋党建手机短信平台,重点服务公务员党员或两新组织党员群体的蓉城先锋互动电视频道,重点服务党务工作者和机关、学生党员的蓉城先锋“党务通”手机终端等等平台。通过这些蓉城先锋系列平台错位覆盖、分类施教、进村入户、定向服务,构成了我市党员教育一体运作、全域覆盖、立体宣教全媒体综合平台。目前,市本级党员教育全媒体平台覆盖全市党员群众人数超过1300余万,较好地解决了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传输覆盖问题。区(市)县要结合实际,把党员教育抓起来,灵活选择教育载体平台,确保每个党员个体享受常态化教育的平等机会。

二要抓服务管理,培育常态化教育学用规律。党员教育因为受众的广泛性、特殊性,点多面广战线长,更需要从调动内生动力入手,促使党员愿学、能学,学有所获。在培育学用规律上,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是核心。我市创新采用“学时制”管理服务模式,两年来可考可控可量可测实名制注册党员已27万余名、注册党组织已达6000个左右。通过学时通报和目标考核机制,基层党员常态化学习培训基本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较好地解决了学用机制建设问题。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结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下一步,要进一步健全和提升“学时制”教育管理服务考核机制。各区(市)县要加强对基层党员的常态化教育和在线实名制管理,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向机关、事业、企业、两新组织、学校和窗口单位强势延伸。同时要抓党员实体示范班教育培训,虚实结合,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推行网上党校和示范班模式教学,在确保各级各领域党员教育培训有组织、有渠道、有载体的同时,确保所有党员“虚拟”教育全覆盖、“实体”教育出标兵,进一步突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已经建成的全媒体平台功能作用。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助学促学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党员内生动力,引导全市党员常态化教育工作持续健康良性运转。

三要抓内容资源,共建共享党员教育优质资源。党员教育一方面要主动解决党员干部“需要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必须旗帜鲜明地解决“提供什么”的问题,二者必须辩证统一、缺一不可。政治建设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软性内容建设,党员教育资源建设是党员教育工作的核心关键,现在有平台了,资源建设跟进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下一步,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新的5年培训规划,全市要加大对党员教育资源建设的力度,借力党校、电大、传媒学院等本土高校培训教育、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优势资源,统筹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大纲,科学编写党员培训教材,共同建设高端精品课件资源的品牌化开发基地,加强优质课件资源建设和本土实用性音像教材的开发,引进和开发一批适合全媒体平台传播施教的动漫、3D特色课件等教材。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区(市)县要重点结合本地实际,从本土化、特色化着手,从大资源、大教育出发,通过引进、制作、开发、整合等多种手段,加大对党员教育资源建设的力度。

猜你喜欢
蓉城先锋常态
蓉城夏夜
西江月·蓉城瑞雪
蓉城立秋夜有寄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