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十字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环境治理

2014-03-08 07:11荣尊堂北京绿十字
中华环境 2014年5期
关键词:河村环境治理垃圾

荣尊堂 北京绿十字

绿十字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环境治理

荣尊堂 北京绿十字

北京绿十字是环保NGO,成立初期在北京的学校和社区中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2003年,湖北襄樊市举办了“情系南水北调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调水受益地区的十多家环保NGO应邀参加,绿十字创始人孙君就在其中。活动中,襄樊市委领导邀请孙君到襄樊农村地区进行考察,希望能推进农村绿色社区的可行性建设。紧接着,北京绿十字与谷城县五山镇人民政府合作开展“五山模式”生态文明村建设,绿十字从此步入了农村建设的专业化领域。

城市垃圾分类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城市垃圾会有转运处理,而农村垃圾却无人顾及。有些农村发展个体养殖和小作坊致富,大量生产废水和禽畜粪便随意排放在农户的房前屋后,池塘中不时漂浮着死去的禽畜,长期无人清理,天热时臭气熏人,下雨时污水横流,农村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近11年来,绿十字与政府合作的新农村建设项目,都是以环境治理为抓手,从垃圾分类切入,开展环境整治。

孙君曾经在“地球村”负责过北京延庆县井庄镇碓臼石村的农村建设,那时他被村民尊为“村长”,村里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不论大小事务都听他的。但是离开以后,当地村干部感到迷茫,不知怎么继续,慢慢的又回到了原来的脏乱局面。所以,从实施“五山模式”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堰河村开始,吸取了教训,孙君改变了用长官意志操作项目的方法,针对农村环境的现状,从改变干部和村民的观念出发,重视发展主体农民的意愿,实施垃圾分类,让村民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中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收入。

在堰河村资源分类中心讲垃圾分类的知识。

在这里会走路的孩子就会垃圾分类。

治理后的堰河环境优美河水清澈。

起初,村干部有顾虑,“你们是北京的文化人,又有环保局环卫局,都分不好,我们咋能行?”但是村里的相关利益群体都有迫切改变现状的愿望:村民想增加收入,外出打工者很想改变家乡的面貌,干部希望在任上有所作为,茶场的老板想改变茶叶滞销的局面……因此,对他们进行培训,提出具体操作和体制机制建设的建议予以引导,组织学生小分队进行监督,他们就会很快行动起来。这样做,发展主体在实施过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农村社区也因此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从2003年开始的堰河村社区建设,垃圾分类一直坚持到现在,村里的小孩们都学会了将垃圾分类后放入垃圾桶。往日田间沟坎里的成堆垃圾不见了踪影,小河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盈盈碧水,到村里参观游览的人越来越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农村垃圾分类只要方法和引导得当,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不是问题。

猜你喜欢
河村环境治理垃圾
垃圾去哪了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倒垃圾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