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NGO“放眼全球,踏出国门”

2014-03-08 07:11白韫雯创绿中心
中华环境 2014年5期
关键词:国际事务国门谈判

白韫雯 创绿中心

中国NGO“放眼全球,踏出国门”

白韫雯 创绿中心

尽管目前我国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NGO超过44万个,又有因各种原因无法注册而“潜水”的 200多万个组织,但真正能“走出去”的中国NGO屈指可数。本土NGO的国际化仍是一个短板。现阶段,随着外部需求日趋高涨,中国NGO“走出去”的进程在不断推进。

中国NGO的“智慧”走出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国内问题趋向国际化,国际问题的解决也影响着国内的安全与繁荣。中国NGO,也像其他国家NGO与国际组织一样,有了范围更广期待,从全球减贫、人道救援等,逐渐上升到对全球秩序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政策倡导等方面。同时,本土NGO的视野与能力正在渐渐提升,参与国际事务的认知与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20年前,在“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一系列国际公约制定时,中国NGO还没有出现,很多国际制度的设计多是以西方的理解与思维主导的。而今,中国在国际事务谈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NGO更是赋予更多的期待。NGO虽然在谈判的幕后,但在谈判过程中善于协调谈判各方,缓解谈判僵局。此外,相比政府在国际谈判中捍卫国家利益的较多政治考量,NGO更容易跳出传统主权国家的局限,以全球气候保护为目标,推动新的且有效的国际气候保护机制形成。

未来,中国NGO的智慧需要走出去,承担更大的责任,推动中国转守为攻,从以往被动的遵守国际贸易、金融的国际规则,到主动参与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

中国NGO的“行动”走出去

近十年,中国的首脑外交、对外援助以及海外投资加速展开,走出国门的过程需要中国NGO也“走出去”,以其非政治性、公信力以及执行工作的透明,加强各方的沟通和交流,避免误解,同时督促中资企业在投资所在国履行相关规则和标准。

2000年“走出去”战略提出后,中国对外投资迅速增长。然而,由于相关信息披露缺乏,除了当地政府的官方辞令外,来自中国企业与民间的信息很少,信息不对称,使得对中国投资项目的指责有所偏颇。此外,由于没有按照国际准则和惯例办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项目也遭遇当地社区和民间组织的阻击,企业备受经济和声誉的双重损失,中国“走出去”也遭到国际社会的批评与质疑。

对此,除了企业要增加信息披露,提升自身社会责任外,也迫切需要中国的NGO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提升参与国际问题的能力,扩展视野,超越只关注本国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狭隘视角,起到本国与投资国的桥梁作用。加强与当地社区、民间组织与中国企业的沟通,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采纳最佳的国际实践。中国NGO“走出去”的过程,也是“引进来”新思维,学习其他国家如何将公众参与引入决策,如何促进政府制定法规以惠及社区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中国自己的经济转型累积经验。

目前,由于身份问题、资金支持、网络资源、议题专业性等限制,只有很少的中国NGO“走出去”。其中,半官方的NGO占了大部分。相比之下,无政府背景走出去的草根NGO少之又少,其行动对上层决策的影响还很缓慢,远追不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速度和规模。毕竟中国草根的NGO,要在短期内组织跨国家的高质量研究力量,还有着层层法制环境、资金、人才等障碍要突破,但“走出去”仍是大势所趋。

新的国际力量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也使中国从被全球治理到参加全球治理。这个转型要求中国的NGO肩负起与国际社会沟通与互动的责任,用智慧与行动“走出去”,促成中国与国际的合作机制。创造更宽松、开放的空间,让其有机会踏出国门,发出国际声音,对重大问题做出回应,为国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将是一个互惠互利的结果。

猜你喜欢
国际事务国门谈判
俄乌第五轮谈判
走出国门的“中国造”
千顷月季喜“出嫁”飘洋过海出国门
何国门
谈如何看待英语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月嫂变“金”嫂 走出国门也吃香
论跨文化商务英语在国际谈判学习能力的培养
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的世界角色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