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非遗”传承创新的电子读物设计研究

2014-03-09 05:28唐芸莉吕悦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非遗读物选题

谭 坤 唐芸莉 吕悦宁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176)

面向“非遗”传承创新的电子读物设计研究

谭 坤 唐芸莉 吕悦宁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176)

随着屏幕的互联化,社交式阅读、拍照式阅读、分享式阅读的沉浸式普及,图片、影像、动画、视音频等富媒体的广泛应用都使得文字的作用逐步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传统载体如书籍、文献、画册等正面临巨大的挑战。电子读物为非遗传承创新提供了一个高效、智能地平台,本文从非遗电子读物的应用分类、策划、界面设计等方面介绍了面向“非遗”传承创新的电子读物设计的方法。

读屏时代;阅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读物

一、读屏时代的阅读趋势

随着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屏幕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类正在全面进入读屏时代。随着屏幕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到处都有屏幕。我们的阅读屏幕可以是像googleglass这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我们的屏幕可以是投影、摄像头等虚拟屏幕。通用汽车公司已经研发出在汽车玻璃屏幕上进行信息浏览及游戏功能设置,未来汽车、高铁、飞机的窗户玻璃也将成为我们的屏幕。随着体感交互的发展,未来屏幕交互不仅局限于触摸,体感交互将引领健康交互的潮流。无处不在的屏幕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当屏幕功能变得更强大,屏幕将让我们能“阅读”一切东西,而不仅仅是文本。在读屏时代,传统的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的功能正在逐步被替代。

我们读纸质图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后我们发现我们的阅读时间就只有公交、地铁、甚至厕所…读屏时代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儿童读物变为“毒物”,电子读物的开发有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有报道称农村地区的春节原是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的宝库,然而,青少年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了屏幕世界中。他们对本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就日渐陌生。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屏奴”,会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基于移动终端的非遗电子读物的开发承载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非遗电子读物概述

就平台分,电子读物可以分为电脑终端和移动终端。电脑终端的应用可以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网络版主要的载体是网页,单机版主要的载体是多媒体光盘。移动终端的应用可以分为数字教材和APP应用。基于PC终端的电子读物以丰富的图像、视音频、动画、文字画外音解说等多种媒体的交互试听体验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其内容系统化、全面化、逻辑化,用户根据需求可多次查阅,以精读为主。电子读物因其表现内容碎片化、个性化、学习时间灵活化,通常以适合用户扫视的阅读内容与互动式体验相结合。非遗电子读物的内容载体主要分为三类:非遗类多媒体光盘设计(单机版)、非遗类网站设计(网络版)、非遗类App应用设计(移动终端版)。非遗类的多媒体光盘设计和网站设计发挥大屏幕的优势,以全面介绍某种非遗资源为主。主要栏目内容涵盖:历史由来、工艺流程、大师介绍、作品展示、风俗奇趣、影音非遗、图说非遗等。单机版的多媒体光盘侧重运用解说等音视频、动画的综合互动体验。网络版的网站侧重非遗信息的实时更新及非遗资讯传播。非遗类的App应用设计将非遗内容介绍与互动体验操作相结合,侧重让用户娱乐非遗。不论是哪种呈现形式,非遗读物表达的核心内容都包括:脚本策划、交互方案、信息架构、视觉设计、开发实现。

三、非遗电子读物策划

非遗电子读物的策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选题与策划、用户研究、功能模块。

(一)非遗电子读物的选题与策划

非遗项目选题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是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就是选题的独创性。即作品在内容、形式、展示平台、交互手段、传播角度及载体包装等方面的创新。在确定选题前就应该对现有的作品就行搜集并剖析,然后确定自己的主题与风格,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色,避免和已经发布的作品重复雷同。其次是可行性原则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指选题之前充分研究、分析实现该选题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如实现的手段、平台应用、用户特征等因素。再次是可表达性原则根据非遗项目特征选取可表达的展示方式。非遗电子读物的项目策划主要包括内容载体、题材类型、电子读物的名称及含义、选题背景、中心思想及主线、产品的风格、产品特色、技术方案、素材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二)用户研究

任何设计项目的策划都需要做用户研究,以针对目标用户群的需求展开策划。非遗电子读物的用户研究,简单的归纳为三个问题:谁是用户?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的产品能提供什么?首先我们要通过问卷调查、直接访谈等形式收集用户需求、分析用户期望。其次,现有此类产品的下载购买量、产品功能、结构、交互、视觉界面等优缺点分析。进而能对我们要开发的电子读物有一个明确的产品定位,确立产品设计目标。

(三)功能模块

当下的电子读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容浏览类和功能操作型。内容浏览类需要关注电子读物的导航与多种媒体的交互。功能操作型应用,则需要通过任务分析的方法,以虚拟用户的操作行为流程确定读物的主要功能。在多媒体光盘《中国食文化》中有两套导航系统:一是主界面中的实景导航,另一个是树状文字动态导航。通过两条平行的导航系统,用户可以随时选择自己想浏览的版块,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随时可以返回上层页面或回到主导航页,充分考虑到用户浏览的需求。根据浏览内容需要运用恰当的媒体元素对中国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图像、解说、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元素人性化的交互与中国美学元素的完美配合带给用户赏心愉悦的试听效果。由央美开发的《中国古典家具》App中介绍的五款家具都由家具介绍、榫卯结构、装饰纹样、上漆工艺、木质材料等五个功能模块构成。利用360旋转展示、张合拆组家具、榫卯炸开,运用物理感应技术,有趣的交互激发人们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非遗电子读物界面设计

界面是每个电子读物的根本之基,是承载着交互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界面设计本身并不是目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的手段。

(一)情节主线

设置的一条贯穿全作品的情节线,如主题、内容、过程、人物、时间、工艺等。所有界面内容的介绍都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如多媒体作品《中国食文化》中,以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美味”、“佳境”、“悦目”为整体介绍的情节主线。情节线需要充分了解非遗主题核心内涵,将核心内容进行归类、提炼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情节线是整个电子读物的灵魂,能引起浏览者的共鸣,最大化的调动浏览者的兴趣。

(二)选题内容与表达元素

图2 电子读物《天桥文化》界面

根据非遗选题内容确定界面的主要表达元素。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以内容本身作诉求重点,充斥整个版面,显得突出醒目,如图1电子读物《景泰蓝》,以景泰蓝的元素形象作为界面主要构成元素;以内容身后的文化内涵作为诉求重点,充斥整个版面,显得含蓄。如图2电子读物《天桥文化》界面采用的是绘画情景下的二维动画演示的方式,还原老北京天桥市场的热闹街头商业情景,以天桥文化内容身后的市井文化内涵作为界面的主要传达元素。电子读物最终的目的是要向浏览者传播来源于多个渠道的信息,寻找准确的表达方向、直达设计目标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元素必须与表达读物主题相符合,只是为了画面的效果而堆砌传统元素如同画蛇添足,便失去了传统元素运用的目的。

(三)视觉表达

非遗电子读物界面视觉元素表达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版式、色彩、导航。版式可借鉴传统书籍竖排的文字构成方式,将以文字为主要元素的界面设计为竖排的文字,字体结合非遗内容选取仿古字体,根据栏目页内容特征选取适合页面表达风格特征的底图,并注意图底与前景元素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因界面中大量应用非遗具象元素与背景图结合表达的方式,应特别注意图像合成过程中的光影一致和色调一致。因表达传统元素需要,色彩多采用一些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协调和无彩色与有彩色之间的搭配。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应用时应特别注意与其他色彩之间的对比,否则同类色的应用容易协调但是也容易沉寂、死板。非遗类电子读物的导航以实景导航为主,提取所选非遗主题的工艺或作品元素进行实景导航设计。

五、结语

读屏时代,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从儿童到老人都用屏幕进行阅读,数字阅读呈现出全民化的趋势。在现代社会繁忙、快速的生活节奏下,非遗电子读物能帮助唤醒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认同感。尤其是在青少年用户群里传播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意义。电子读物设计不是简单的将纸质读物搬到屏幕的电子版。一个成功的电子读物应兼备优雅的界面视觉设计和流畅的、标准化的交互流程。缺少视觉感的电子读物界面而就像没有装修的毛坯房,虽然实用但是缺乏视觉上的舒适感、趣味性和形式美,同样,缺乏用户体验的电子读物界面虽然装饰华丽,但是交互体验选择混乱,缺乏基本的流畅性。因此,电子读物的内容、交互体验和视觉内容设计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1]陈愚熹.展馆空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情景还原”[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2]成阳.“融”“溶”之别─传统视觉元素融入当代设计的创新思路[J].装饰,2013(6):72-73.

[3]李熠琦.基于用户黏度的社交休闲游戏交互设计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4]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9-55.

J524

A

1005-5312(2014)29-0024-02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资助培养校级骨干教师项目(000087_00140333_FCG)

猜你喜欢
非遗读物选题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