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表达格式规范

2014-03-10 22:27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年2期

投稿日期:201×-××-××

论文题名:题名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 (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便于检索、容易认读

作者姓名:多作者之间用 “,”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与工作单位序号相同的序号

工作单位:(1.工作单位全称部门名称,省份城市名邮政编码;2.工作单位全称部门名称,省份城市名邮政编码)

约200字不加诠释和评论的独立短文,即高度概括文章的具体内容 (对什么进行哪几方面的调查,对哪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取得哪几项主要研究结果,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提出哪几个建议等)。

选3~8个反映文稿主题内容特征的名词、术语;关键词之间用 “;”隔开,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相吻合的汉译英,题名中除冠词、定冠词、介词外的每个词首字母大写

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名间加“-”,多作者间加 “,”,不同单位的,用阿拉伯数字作上角标。

工作单位汉译英:与中文工作单位相吻合的汉译英,即:(部门名称of工作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省份,China)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吻合的汉译英,句子首字母大写,标点符号用全角的“:”、“,”、“.”。

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相吻合的汉译英,并用全角的 “;”隔开,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引 言:用300~500字评述他人已攻克了该领域的哪几方面、尚存在哪些问题,并简述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对象和目标;不分段。

层次标题:层次标题为15字以内的中心词语逻辑组合 (不是句子),标题一律独立占行,题末不加标点符号各层次的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半角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2.2.1、3.1.2;一律左顶格,序号后空1格排标题;无标题的段落不编序号。

量和单位: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表示,单位符号与数值之间留1/4字空。系列同类量并列的写法如:20、25、30和60 m3/hm2;图、表、函数中的参量和单位的写法如:sin(p/kPa)、V/m3·hm-2;量值不能使用概数 (如1 920多万hm2),应为准确数字。“亩”已淘汰 (1 hm2=15亩),如:每亩投资100元,亩产达200斤,应改为:投资1 500元/hm2,产量达1 500 kg/hm2。

数字用法:世纪、年代、时间、计数、计量等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九十年代写成:20世纪90年代;日期可写成1999-03-05;但是,数字作为词素,应使用汉字数字;表示概数时,数字间不加顿号,如七八十年生;数字保持在0~±1 000之间,更大更小的,应改变计量单位词头;有效位数要保持一致,末位为0的不能省略;千分位空1/4字空;数值范围号为“~”。

表 格:表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题 (包括与中文相吻合的汉译英)应为中心词语的逻辑组合 (不是句子),题末不加标点;采用三线表设计表格,各种处理的测定指标 (同一计量单位的)设为表头的横栏项目,各种不同处理为竖栏项目;计量单位在参量的正下方且在前头加“/”,组合单位采用指数形式表达;未测或无此项应在相应处填写“-”。

插 图:图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题 (包括与中文相吻合的汉译英)为中心词语的逻辑组合,题末不加标点;图中文字和符号用小5号仿宋体,坐标的量符号和单位符号之间用“/”隔开,组合单位采用指数形式表达,图中需要说明的事项,用简练的文字附注于图形与图题之间;线条、符号和文字 (文本框内部边距设为0),应组合在一起。

结 论:结论不能是摘要、前言、正文各段落小结的简单重复,而应准确、精练、完整地高度概括出所揭示的原理、尚存在的问题、与他人的异同、应用价值及其建议,等等。

文中无论是参考了他人的文献资料而给出自己的表述,还是直接引用他人文献资料 (加引号),都应一一标明其出处,即在正文中参考或引用文献处的右上角加 “[]”标注序号 (依其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序),并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依次列出详细信息,中英文对照,英文排前,中文排后。著录格式为: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a.书籍 [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起止页码间用连字符“-”,下同).

b.译著 [序号]著者.书名[M].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c.期刊 [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 (期):起止页码.

d.报纸 [序号]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 (版面号).

e.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g.论文集 [序号]作者.文题[A] //主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h.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文题[EB/OL].电子文献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引用日期.

i.档案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题: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单位 (收藏编号):起止页码.

j.古籍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题[O].其他责任者 (包括校、勘、注、批).刊行年代 (古历纪年)及刊行机构

(版本).收藏机构.(即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

标点符号:用全角的“,”、“:”、“.”;作者前三位都要列出,多于三位,则加 “,等”。

外文文献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用不带缩写点的标准缩写。

文中多处引用同一文献但引用内容所在页码不同时,仅标同一序号并在 “[]”后注明引用区的页码。

英文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

1)书名、期刊名使用斜体,首字母大写;

2)论文名的第一个单词以及其他需要大写的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他单词的首字母均小写;

3)et al使用斜体。

文字表达:就事论事,不能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而应使用第三人称书写。